法国教育家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其中2-12岁是( )。
战国时道家私学分为两派,一派是庄子学派,另一派是( )。
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走向分化,其中子思、孟子之学被称为( )。
明中叶后,国子监实行( ),即凡捐资纳粟于政府,其子弟可以入监肄业。
唐初孔颖达奉命编撰《 》,融合南北经学,成为经学注疏的合本。
朱熹很重视小学教育,亲自编著了《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材。
综合民初以来教育改革成果,最终形成的学制是( )。
法国教育家拉夏洛泰在1763年出版了他的教育代表作《 》。
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 》,规定了日本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而是(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