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职权B.权限C.职责D.职位
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
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
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
A.首要内部环境B.首要外部条件C.重要内部环境D.重要外部环境
A.组织市场B.信息市场C.服务市场D.产品市场
A.领导者参与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费德勒的权变模型D.路径—目标理论
A.心理测验B.成就测验C.生理测验D.情商测验
A.重要保障B.不竭动力C.理论支持D.理想目标
A.理论性B.科学性C.客观性D.综合性
A.准确性B.系统性C.全面性D.经济性
A.调查研究法B.当面调查法C.行为记录法D.档案记录法
A.经验估工法B.统计分析法C.类推比较法D.技术定额法
A.指数关系B.倒数关系C.差值关系D.正比关系
A.职务主要强调的是规定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B.职位主要强调的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C.职位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D.职务反映了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性质
A.现场观测法B.电话会议法C.书面调查法D.综合采用上述方法
A.岗位写实B.岗位分析C.岗位观察D.作业测时
A.隐瞒广告B.秘密广告C.遮蔽广告D.不公开广告
A.岗位轮换B.计件工资C.竞聘上岗D.内部选拔
A.招聘计划B.招聘策略C.工作分析D.招聘需求
A.法律B.上级主管部门C.业务部门主管D.人事行政总监
A.以人为本B.任人唯贤C.用人不疑D.严爱相济
A.业务执行层B.业务处理层C.智囊咨询层D.数据处理层
A.初次筛选后B.所有筛选方法使用之后C.背景调查后D.面试后
A.只调查与工作相关的情况B.要评估调查材料的可靠程度C.重视客观内容的调查核实D.重视应聘者性格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
A.杂志招聘B.报纸招聘C.电视招聘D.网络招聘
A.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B.组织业务量变化引起的人力资源需求C.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引起的人力资源需求D.组织人力资源满负荷
A.法定条款B.约定条款C.专项协议D.补充协议
A.具体目的B.具体步骤C.具体手段D.具体内容
A.四B.三C.二D.六
A.一致性B.特殊性C.特定性D.普遍性
A.企业简介B.企业宣讲C.员工手册D.电视广告
A.企业经营规模与方向的变化B.员工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需要重新安置C.员工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厌倦,要求重新安置D.企业生产技术进步
A.工作指导法B.特别任务法C.工作轮换法D.现场培训法
A.业余培训B.在岗培训C.自学D.脱产培训
A.培训组织人员、内聘教学人员因从事培训工作,未能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而造成的损失B.受训人员因从事培训工作,未能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而造成的损失C.培训组织人员和内聘教学人员在组织培训过程中的工资D.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费用
A.培训预算B.培训经费C.培训设施D.培训基地
A.三个B.一个C.五个D.多个
A.绩效管理B.岗位分析C.企业战略D.岗位管理
A.总体原因和个体原因B.总体原因和组织或系统原因C.个体原因和组织或系统原因D.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A.关键绩效指标B.一般绩效指标C.否决指标D.定性指标
A.很大B.不大C.没有直接关系D.有间接关系
A.间接薪酬B.直接薪酬C.货币薪酬D.非货币薪酬
A.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确定的对基础工资的增加部分B.一般会根据员工绩效评价的等级,将员工的基本工资上下浮动15%左右C.通常将绩效提薪纳入基本工资的范畴D.绩效提薪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效果不明显,反而增加企业的工资支付成本
A.等级工资B.岗位工资C.绩效工资D.计件工资
A.非必要性B.必要性C.经济性D.非经济性
A.1%B.2%C.3%D.5%
A.权利义务B.法律C.人身D.财产
A.用工行为B.劳动行为C.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D.管理行为
A.5000元以下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10万元以上
A.专项协议B.劳动合同C.要式合同D.集体合同
A.要约方B.被要约方C.要约D.承诺
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12个月
A.行政机关B.法人机关C.监督机关D.策划机关
A.100%B.150%C.200%D.300%
A.病愈后B.休假3个月后C.休假6个月后D.医疗期满
A.确定女职工近期从事的劳动范围B.怀孕、生育、哺乳期的保护C.产假保护D.生病住院期间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