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腹痛 B.恶心呕吐 C.腹胀 D.肠绞窄征象 E.排便
A.局部用温水湿敷,每日3次 B.每日用肥皂水洗脸 C.外出时戴遮阳帽或撑阳伞 D.远离紫外线,禁止进入紫外线消毒室 E.禁用化妆品
A.正常人望诊时可以看不见明显心尖搏动 B.搏动范围直径2.0~2.5cm C.左心室增大时,多向左下移位 D.右心室增大时,多向右侧移位 E.正常人位于左侧笫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
A.补充小剂量甲状腺素 B.补钙和维生素D C.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D.暂不予处理 E.多食含碘食物
A.8小时内 B.12小时内 C.4小时内 D.6小时内 E.24小时内
A.绷带反折部分应在伤口处 B.每周应遮盖前周绷带宽度的1/4 C.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包扎 D.患肢指(趾)端应外露 E.待包扎肢体应处于休息位
A.皮肤颜色呈暗紫色提示静脉栓塞 B.患侧肢体温度应稍低于正常 C.再植肢体高于心脏水平 D.遵医嘱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E.保持再植肢体血管扩张
A.患儿哭闹 B.患肢活动受限 C.多见于桡骨 D.患肢局部肿胀 E.受伤部位有骨摩擦音
A.术后1周 B.术后10天 C.术后第3天 D.术后8小时 E.术后2周
A.告诉病人不要抓摸创面 B.及时剪去坏死部分 C.保持包扎敷料清洁干燥 D.鼓励早期活动植皮肢体 E.定时观察创面
A.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养成按时排便习惯 B.嘱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可用润肠剂 C.建议患者在饮食中增加粗纤维 D.训练床上排便习惯 E.可多在室内活动,以促排便
A.多晒太阳 B.护理患者时不需穿隔离衣 C.伤口敷料使用后高压灭菌 D.各种护理分开进行以免加重刺激 E.使用镇静剂后30分钟进行医护操作
A.预防压疮发生 B.保持引流通畅 C.注意口腔护理 D.增加下肢活动 E.及时倾倒引流液
A.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 B.有结核中毒症状 C.起病缓慢 D.肺部体征明显 E.肝脾肿大
A.糖皮质激素 B.精神兴奋剂 C.镇静药 D.免疫抑制剂 E.抗抑郁药
A.活动健肢 B.患肢热敷 C.患肢制动 D.抬高患肢 E.按摩患肢
A.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B.坚持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C.长期服抗生素防感染 D.小夹板固定 E.长期卧床休息
A.白带增多 B.阴道排液 C.不孕 D.下腹坠痛 E.下腹包块
A.大便失禁 B.切口感染 C.肛门狭窄 D.切口裂开 E.伤口出血
A.90~60g/L B.40~30g/L C.60~30g/L D.50~70g/L E.<30g/L
A.应细嚼慢咽 B.出血期间应禁食 C.止血后即可渐进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 D.避免粗糙、坚硬食物 E.避免刺激性食物
A.勤换内衣 B.用碱性强的肥皂彻底清洗皮肤 C.按摩身体受压部位 D.用温水擦洗皮肤 E.洗澡后涂抹润肤霜
A.1~2天 B.7~14天 C.3~4天 D.5~6天 E.2周以后
A.肺动脉狭窄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室间隔缺损 E.法洛四联症
A.避免静脉炎 B.避免出血 C.防止血管充盈不佳 D.避免败血症 E.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A.血压下降 B.意识障碍 C.呕吐 D.呼吸不规则 E.四肢肌张力升高
A.先兆子痫 B.子宫破裂 C.胎盘早剥 D.前置胎盘 E.临产
A.坚持缩肛运动,增强盆地组织弹性 B.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C.产后尽早参加体力劳动,以增强盆地组织 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E.积极开展计划生育
A.应卧位或坐位服药,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B.该药可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C.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不可再服用 D.该药不良反应有头面部皮肤潮红、搏动性头痛等 E.该药应舌下含服,不可吞服或嚼服
A.800ml B.1500ml C.500ml D.250ml E.1000ml
A.头部略低,防止脑缺血 B.各项操作要轻柔 C.液体入量每日不超过1500ml D.取侧卧位 E.避免搬动
A.绝对卧床、保暖 B.电极放置位置正确 C.非同步电除颤 D.放电时抢救人员离开床沿 E.电极涂抹足够的电极糊
A.腹部情况 B.局部有无肿块 C.生命体征 D.局部有无疼痛 E.局部是否溃破
A.脐带未脱落 B.皮肤轻度黄染 C.体重比出生时下降12% D.体温37℃ E.阴道外口少量血迹
A.活动无耐力 B.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D.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E.便秘
A.尿蛋白消失 B.肉眼血尿消失 C.水肿消退血压正常 D.全部症状消失 E.镜下血尿消失
A.高流量氧引起支气管痉挛 B.氧流量高低一样 C.高流量氧对肺实质有毒性作用 D.高流量氧抑制黏膜细胞纤毛运动 E.高流量氧抑制呼吸中枢,使通气不足加剧
A.休克 B.内出血 C.肝性脑病 D.膈下脓肿 E.胆汁性腹膜炎
A.上至脐部,两侧至腋中线,下达大腿上1/3处 B.上至脐部,两侧至腋中线,下达阴阜和大腿上2/3处 C.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下达外阴部和大腿上1/3处 D.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前线,下达阴阜和大腿上1/3处 E.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下达大腿上2/3处
A.合并高血压 B.出现低血糖 C.糖尿病加重 D.合并胃溃疡 E.合并甲亢
A.腹胀 B.胃管引流液 C.肠鸣音 D.伤口敷料 E.神志
A.可出现腹痛,便血 B.反复出现对称性皮肤紫癜 C.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D.可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E.可累及大关节
A.给足量止痛剂 B.石膏内肢体出现疼痛时应首先填塞衬垫 C.患肢取休息位固定 D.患肢抬高 E.完全停止患肢活动
A.吸痰 B.观察病情 C.托起下颌 D.环甲膜穿刺 E.气管插管
A.知识缺乏 B.清理呼吸道无效 C.体温过高 D.有感染的危险 E.体液不足
A.进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B.低盐饮食,限制每日食盐5g C.指导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D.定期测量腹围 E.按医嘱给予利尿剂
A.保持鼻黏膜湿润,及时清除鼻腔内血痂 B.适当限制活动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E.预防各种创伤
A.产程中避免使用催产素 B.人工破膜宜在宫缩间歇期 C.发现宫缩过强时,宜行人工破膜缓解宫缩 D.观察产程,随时做好手术准备 E.人工破膜口宜大,便于羊水迅速流出
A.呼吸兴奋剂过量 B.肺性脑病先兆 C.通气过量 D.气胸 E.痰液阻塞
A.低蛋白低磷饮食 B.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0.6~0.8g,其中60%以上为高生物效价蛋白质 C.应精选优质蛋白如鸡肉、牛奶、瘦肉等 D.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为1:2,其余热量由糖供给 E.水肿、高血压患者盐的摄入量为每天<3g,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
A.保证蛋白质的供给 B.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C.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D.给予多种维生素 E.严格记录每日出入液量
A.硬结直径10~19mm B.硬结直径<5mm C.硬结直径≥20mm D.硬结直径5~9mm E.硬结直径≥20mm伴水疱
A.补充血容量 B.给予止痛和镇静剂 C.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D.给予抗生素 E.诊断性腹腔穿刺
A.第二产程达1小时仍未分娩者 B.胎心检测出现晚期减速者 C.有剖宫产史者 D.胎吸阻力较大而失败者 E.有子宫瘢痕者
A.滤泡状腺癌 B.甲状腺腺瘤 C.未分化癌 D.乳头状腺癌 E.髓样癌
A.消毒剂浸泡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流动蒸汽灭菌法 D.煮沸法 E.紫外线照射法
A.低浓度、低流量间断吸氧 B.高浓度、高流量持续吸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D.酒精湿化吸氧 E.高浓度、高流量间断吸氧
A.肥皂水 B.弱酸性溶液 C.石蜡油 D.新霉素液 E.生理盐水
A.直接阳光下 B.用青霉素 C.暴露在空气中 D.用强碱性肥皂 E.在胃分泌物中
A.黄髓造血 B.肝脏替代骨髓造血 C.红髓造血 D.中胚叶造血 E.骨髓外造血
A.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需两人同时搬运 B.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应俯卧于硬板上 C.开放性骨折应现场整复 D.先处理四肢骨折,再处理进行性血胸 E.对开放性骨折应尽早清创
A.保持室内的绝对安静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保证营养供应 D.监测病情变化,每1小时测体温、心率 E.静脉给予镇静剂
A.10 B.8 C.6 D.24 E.12
A.皮下注射或静推吗啡 B.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C.快速利尿 D.遵医嘱西地兰缓慢静脉注射 E.指导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
A.暂停放疗 B.加强营养 C.服用生血药物 D.减少放射量 E.少量输血
A.特级监护 B.Ⅲ级监护 C.Ⅰ级监护 D.Ⅱ级监护 E.普通监护
A.立即打电话询问保健医生 B.让患者平卧并协助活动四肢 C.立即送至附近医院 D.立即给一些口服糖块 E.让患者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
A.1~2小时 B.2~4小时 C.6~8小时 D.8~10小时 E.4~6小时
A.体温正常,引流量增多 B.食欲好转,黄疸消退,引流量减少 C.上腹胀痛,引流量骤减 D.黄疸消退,引流量增多,食欲无变化 E.腹痛和黄疸减轻,引流量增多
A.7天 B.30天 C.28天 D.21天 E.14天
A.侧俯卧位 B.半卧位 C.平卧位 D.侧卧位 E.床头抬高15~30cm
A.可进食水果、果汁和补充维生素C片 B.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C.肿胀处可冷敷 D.腺肿处可用醋调青黛散外敷 E.宜进易消化和清淡的软食
A.碳水化合物 B.肉类 C.水果 D.铁剂 E.绿叶蔬菜
A.感染 B.甲状腺的功能不足 C.氨基酸代谢障碍 D.遗传因素 E.染色体畸变
A.口服短效避孕药 B.安置宫内节育器 C.禁止性生活 D.使用避孕套 E.注射长效避孕针
A.营养支持在2周以上者应经周围静脉途径给营养液 B.怀疑导管败血症时,首选抗生素治疗 C.不要经中心静脉导管取血 D.可经中心静脉途径输血 E.首选周围静脉途径
A.通常体温降至32~34℃ B.降温前先给病人使用冬眠药物 C.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D.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药 E.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