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身保险产品的非寻求性 B.人身保险产品的不可分性 C.人身保险产品的无形性 D.人身保险产品的层次性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定值保险 B.定额保险 C.定量保险 D.定价保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个人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 B.定期死亡保险和两全保险 C.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 D.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A.统一性、整体性 B.有效性、适用性 C.简明性、适当性 D.持久性、繁杂性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A.市场保险费率 B.统一保险费率 C.公定保险费率 D.部分管制保险费率
A.是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工资收入福利 B.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忠诚度 C.帮助企业建立财务平滑机制 D.通常享受税收优惠
A.渴求性 B.无形性 C.异质性 D.复杂性
A.监管机构直接接管该公司 B.向监管机构做出说明 C.将该公司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D.监管机构要求该公司解散
A.以顾客、企业、社会利益三位一体为营销原则 B.以整体营销活动为手段 C.以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为导向 D.以客户满意为企业利润根源
A.独立于企业运作 B.通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C.以员工的生存为给付条件 D.员工可以每年定期领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独立定价 B.机会主义定价 C.合作定价 D.适应性定价
A.变额年金保险 B.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C.终身人寿保险和子女教育保险 D.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对 B.错
A.1 万元 B.2 万元 C.5 万元 D.10 万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居民收入增加时,人身保险业务收入也会增加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人身保险业务收入也会增加 C.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人身保险业务收入必然上升 D.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拉动人身保险的需求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A.家庭保障模式 B.社会保险模式 C.商业保险模式 D.企业年金保障模式
A.人身保险营销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B.人身保险营销的目的是通过扩大消费者的人身保险需求来创造利润 C.人身保险营销是包括推销在内的一系列具体营销活动的综合 D.人身保险营销是一种交换过程
A.定性方法通常比定量方法更主观 B.定量方法通常表现为问卷调查形式 C.定性方法通常比定量方法省时省钱 D.定性方法通常通过与群体中较少的一部分人分组进行
A.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稳定、充足的指标 B.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给付债务的能力 C.偿付能力充足是指保险公司的负债超过其资产总额 D.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准备金由资本金、总准备金和未分配盈余构成
A.核心层次 B.形体层次 C.互助层次 D.附加层次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利差损 B.死差损 C.利差益 D.死差益
A.0.5 B.1 C.2 D.5
A.行为因素 B.心理因素 C.年龄因素 D.收入因素
A.30% B.40% C.45% D.50%
A.与保险公司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B.以保险公司名义展业 C.需获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和《展业证书》方可展业 D.可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A.收集信息、监测信息、筛选信息 B.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反馈信息 C.提供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和机会 D.收集信息、监测信息、反馈信息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A.保险金额 B.保费总量 C.保单数量 D.险种数量
A.快速提高业务规模 B.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C.有利于公司加强对保费来源的控制 D.有利于控制欺诈行为的发生
A.9200 元 B.8900 元 C.7900 元 D.8400 元
A.担保机构变化 B.预定利率提高 C.雇员工资增长 D.投资收益率降低
A.保险公司 B.行业协会 C.中介机构 D.监管机构
A.行为风险 B.道德风险 C.逆选择风险 D.市场竞争风险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中性定价 B.渗透性定价 C.分割定价 D.撇油定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保险代理人 B.保险经纪人 C.保险广告人 D.保险公司直销人员
A.是行业监管部门 B.是行业自律组织 C.是非营利性组织 D.是社会团体法人组织
A.国家金融体系 B.人口老龄化 C.企业人身保险需求行为 D.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A.典型调查法 B.抽样调查法 C.间接调查法 D.普查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A.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主要由顾客忠诚度决定 B.顾客的满意度主要由顾客的忠诚度决定 C.顾客满意度由顾客认为他所获得的价值大小决定 D.企业的内在服务质量是决定员工满意与否的主要因素
A.效益最大化 B.市场占有率最高 C.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D.100%的客户满意度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行政管理 B.拓展业务 C.教育培训 D.人员管理
A.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 B.企业的服务对象比较集中 C.企业的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 D.过分强调产品的标准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产品线专业型 B.市场专业型 C.全线全面型 D.特殊产品专业型
A.监测性信息 B.竞争对手信息 C.经常性信息 D.特殊要求信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保险市场客观情况发生变化 B.市场信息不对称 C.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了细分 D.国家政策法律变化
A.客户对公司的期望值 B.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 C.客户重复购买次数 D.客户的购买欲望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多元化市场营销策略 B.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C.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D.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A.制定公司战略、设计公司产品、市场细分、客户服务 B.制定公司战略、设计公司产品、确定目标市场、选择合适的营销组合 C.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营销组合、市场营销预算 D.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营销组合、客户服务
A.为实现人身保险产品交换提供条件,评价人身保险产品,影响人身保险产品的供求 B.评价人身保险产品,影响人身保险产品的供求,提高人身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 C.为金融市场提供资金,为银行提供保障,保险银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D.评价人身保险产品,调节人身保险产品价格,提高人身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A.向保险人收取佣金 B.向被保险人说明有关保险合同的利益 C.向投保人签发保单 D.与投保人商谈订立保险合同的事宜
A.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B.投入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C.复苏期、繁荣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D.开发期、复苏期、成长期和衰退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9-72 为案例套题: 李先生,35岁,某外企主管,月薪 1.5 万元, 是家庭的支柱。妻子 32 岁,女儿 2 岁。另外,李先生还有一笔 20 年的购房贷款。李先生计划通过保险理财以保障家庭今后的生活。 (续)假设保险公司为李先生设计的保障计划是:20 年缴费期、保险金额 10 万元的终身 寿险 +2 0 年缴费期、保险金额 10 万元的两全保险 + 每年 25 万元保险金额的附加意外伤害保险 + 20 万元保险金额的重大疾病保险。
A.3% B.15% C.40% D.60%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46 万元 B.45 万元 C.20 万元 D.25 万元
A.10 万元 B.20 万元 C.25 万元 D.3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