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
某承包商在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中,采用分缝分块常规混凝土浇筑方法。由于工期紧,浇筑过程中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承包商积极采取了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
在某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一单元工程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承包商及时组织人员全部进行了返工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构成了一般质量事故。返工处理后经检验,该单元工程质量符合优良标准,自评为优良。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另一单元工程坝体内出现较大裂缝和空洞,还有个别单元工程出现细微裂缝和表面裂缝。在发现问题后,承包商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5号坝段混凝土某一单元工程模板安装质量检查结果见下表。


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质检部门及时统计了该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情况:20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14个单元工程被评为优良,优良率70%;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质量优良。该分部工程自评结果为优良。
[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答案: 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的具体措施: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如:春、秋季多浇,夏季早晚浇,正午不浇,重要部位安排在低温季节、低温时...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二]
[背景]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算;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下表,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有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税率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巧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下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为25%、35%和10%。
费用名称 基准月份价格指数 结算月价格指数
钢材 105 130
水泥 110 140
集料 100 120
[问题]事件1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 事件1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正确。理由:大型机械设备进场费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中的措施费,已包括在合同价款中,施工单位没...
问答题

[案例三]
[背景]
某大型防洪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项目法人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施工招标。招标代理公司依据有关规定确定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招标公告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招标信息网上发布。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担保可采用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方式担保。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投标有效期为60天。
项目法人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以下要求:为避免潜在的投标人过多,项目招标公告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且采用邀请方式招标。
项目施工招标信息发布后,共有9家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项目法人认为报名单位多,为减少评标工作量,要求招标代理公司仅对报名单位的资质条件、业绩进行资格审查。开标后发生的事件如下:
事件1:A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000万元,为最低报价,经评审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事件2:B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300万元,在开标后又提交了一份补充说明,提出可以降价5%。
事件3:C投标人投标保函有效期为70天。
事件4:D投标人投标文件的投标函盖有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印章,但没有加盖项目负责人的印章。
事件5:E投标人与其他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附有各方资质证书,但没有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书。
事件6:F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600万元,开标后谈判中提出估价为800万元的技术转让。
事件7:G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最高,故G投标人在开标后第二天撤回了其投标文件。
[问题]项目法人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的要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 不正确。理由:项目招标公告应按有关规定在《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以及《中国水利报》等媒体上发布,不能限制只在本市日...
问答题

[案例四]
[背景]
某高土石坝坝体施工项目,业主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并委托了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施工总承包完成桩基工程后,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委托给了专业设计单位,并自行决定将基坑的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专业设计单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勘察报告完成了基坑支护设计后,即将设计文件直接给了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后编制了基坑支护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后即由专业分包单位组织了施工。
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人员兼任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土方开挖到接近基坑设计标高时,总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四周地表出现裂缝,即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并要求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查明原因后再恢复施工,但总承包单位认为地表裂缝属正常现象没有予以理睬。不久基坑发生严重坍塌,并造成4名施工人员被掩埋,其中3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专业分包单位立即向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了事故情况。经事故调查组调查,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中未标明地下存在古河道,基坑支护设计中未能考虑这一因素。事故中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于是专业分包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赔偿事故损失80万元。
[问题]请指出上述整个事件中有哪些做法不妥,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答案: 上述整个事件中存在如下不妥之处: (1)施工总承包单位自行决定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不妥;...
问答题

[案例三]
[背景]
某大型防洪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项目法人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施工招标。招标代理公司依据有关规定确定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招标公告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招标信息网上发布。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担保可采用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方式担保。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投标有效期为60天。
项目法人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以下要求:为避免潜在的投标人过多,项目招标公告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且采用邀请方式招标。
项目施工招标信息发布后,共有9家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项目法人认为报名单位多,为减少评标工作量,要求招标代理公司仅对报名单位的资质条件、业绩进行资格审查。开标后发生的事件如下:
事件1:A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000万元,为最低报价,经评审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事件2:B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300万元,在开标后又提交了一份补充说明,提出可以降价5%。
事件3:C投标人投标保函有效期为70天。
事件4:D投标人投标文件的投标函盖有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印章,但没有加盖项目负责人的印章。
事件5:E投标人与其他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附有各方资质证书,但没有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书。
事件6:F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600万元,开标后谈判中提出估价为800万元的技术转让。
事件7:G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最高,故G投标人在开标后第二天撤回了其投标文件。
[问题]分析A、B、C、D、E、F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或有何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答案: A投标人无不妥之处。理由:经评审后最低报价的应推荐为中标人。 B投标人在开标后降价不妥。理由: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有效期内...
问答题

[案例二]
[背景]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算;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下表,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有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税率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巧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下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为25%、35%和10%。
费用名称 基准月份价格指数 结算月价格指数
钢材 105 130
水泥 110 140
集料 100 120
[问题]指出事件2中施工单位说法正确和错误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事件2中施工单位说法正确之处:要求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用。理由:发包人供应的材料,其检测费用应由发包人负责。 事件2中...
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
某承包商在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中,采用分缝分块常规混凝土浇筑方法。由于工期紧,浇筑过程中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承包商积极采取了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
在某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一单元工程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承包商及时组织人员全部进行了返工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构成了一般质量事故。返工处理后经检验,该单元工程质量符合优良标准,自评为优良。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另一单元工程坝体内出现较大裂缝和空洞,还有个别单元工程出现细微裂缝和表面裂缝。在发现问题后,承包商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5号坝段混凝土某一单元工程模板安装质量检查结果见下表。


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质检部门及时统计了该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情况:20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14个单元工程被评为优良,优良率70%;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质量优良。该分部工程自评结果为优良。
[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答案: 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的具体措施: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如:春、秋季多浇,夏季早晚浇,正午不浇,重要部位安排在低温季节、低温时...
问答题

[案例三]
[背景]
某大型防洪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项目法人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施工招标。招标代理公司依据有关规定确定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招标公告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招标信息网上发布。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担保可采用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方式担保。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投标有效期为60天。
项目法人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以下要求:为避免潜在的投标人过多,项目招标公告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且采用邀请方式招标。
项目施工招标信息发布后,共有9家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项目法人认为报名单位多,为减少评标工作量,要求招标代理公司仅对报名单位的资质条件、业绩进行资格审查。开标后发生的事件如下:
事件1:A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000万元,为最低报价,经评审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事件2:B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300万元,在开标后又提交了一份补充说明,提出可以降价5%。
事件3:C投标人投标保函有效期为70天。
事件4:D投标人投标文件的投标函盖有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印章,但没有加盖项目负责人的印章。
事件5:E投标人与其他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附有各方资质证书,但没有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书。
事件6:F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600万元,开标后谈判中提出估价为800万元的技术转让。
事件7:G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最高,故G投标人在开标后第二天撤回了其投标文件。
[问题]G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对其撤回投标文件的行为,项目法人可如何处理

答案: G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有效。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有效期内不得撤回。G投标人撤回其投标文件,项目法人可没收其投标保函或投标保证金...
问答题

[案例四]
[背景]
某高土石坝坝体施工项目,业主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并委托了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施工总承包完成桩基工程后,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委托给了专业设计单位,并自行决定将基坑的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专业设计单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勘察报告完成了基坑支护设计后,即将设计文件直接给了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后编制了基坑支护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后即由专业分包单位组织了施工。
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人员兼任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土方开挖到接近基坑设计标高时,总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四周地表出现裂缝,即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并要求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查明原因后再恢复施工,但总承包单位认为地表裂缝属正常现象没有予以理睬。不久基坑发生严重坍塌,并造成4名施工人员被掩埋,其中3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专业分包单位立即向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了事故情况。经事故调查组调查,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中未标明地下存在古河道,基坑支护设计中未能考虑这一因素。事故中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于是专业分包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赔偿事故损失80万元。
[问题]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对哪些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答案: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
问答题

[案例二]
[背景]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算;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下表,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有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税率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巧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下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为25%、35%和10%。
费用名称 基准月份价格指数 结算月价格指数
钢材 105 130
水泥 110 140
集料 100 120
[问题]事件3中,针对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写出项目监理机构的处理程序,列式计算D工作调整后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数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事件3中,针对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项目监理机构的处理程序:施工单位将调整后的施工方案提交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对施...
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
某承包商在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中,采用分缝分块常规混凝土浇筑方法。由于工期紧,浇筑过程中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承包商积极采取了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
在某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一单元工程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承包商及时组织人员全部进行了返工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构成了一般质量事故。返工处理后经检验,该单元工程质量符合优良标准,自评为优良。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另一单元工程坝体内出现较大裂缝和空洞,还有个别单元工程出现细微裂缝和表面裂缝。在发现问题后,承包商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5号坝段混凝土某一单元工程模板安装质量检查结果见下表。


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质检部门及时统计了该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情况:20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14个单元工程被评为优良,优良率70%;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质量优良。该分部工程自评结果为优良。
[问题]对上述混凝土内外部出现的不同裂缝可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答案: 混凝土内部及表面裂缝,应根据裂缝大小,根据不同灌浆材料的可灌性,选择不同的灌浆材料进行灌浆。对坝内裂缝、空洞可采用水泥灌...
问答题

[案例四]
[背景]
某高土石坝坝体施工项目,业主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并委托了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施工总承包完成桩基工程后,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委托给了专业设计单位,并自行决定将基坑的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专业设计单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勘察报告完成了基坑支护设计后,即将设计文件直接给了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后编制了基坑支护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后即由专业分包单位组织了施工。
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人员兼任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土方开挖到接近基坑设计标高时,总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四周地表出现裂缝,即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并要求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查明原因后再恢复施工,但总承包单位认为地表裂缝属正常现象没有予以理睬。不久基坑发生严重坍塌,并造成4名施工人员被掩埋,其中3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专业分包单位立即向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了事故情况。经事故调查组调查,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中未标明地下存在古河道,基坑支护设计中未能考虑这一因素。事故中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于是专业分包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赔偿事故损失80万元。
[问题]本事故应定为哪种等级的事故

答案: 本起事故中3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应定为Ⅲ级(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问答题

[案例二]
[背景]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算;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下表,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有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税率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巧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下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为25%、35%和10%。
费用名称 基准月份价格指数 结算月价格指数
钢材 105 130
水泥 110 140
集料 100 120
[问题]事件4中,施工单位提出调整F和G工作单价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列式计算应调价工作的新单价。

答案: 事件4中,施工单位提出调整F工作单价的要求合理。理由:F工作按正常进度施工。
事件4中,施工单位提出调整G工作单...
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
某承包商在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中,采用分缝分块常规混凝土浇筑方法。由于工期紧,浇筑过程中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承包商积极采取了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
在某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一单元工程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承包商及时组织人员全部进行了返工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构成了一般质量事故。返工处理后经检验,该单元工程质量符合优良标准,自评为优良。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另一单元工程坝体内出现较大裂缝和空洞,还有个别单元工程出现细微裂缝和表面裂缝。在发现问题后,承包商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5号坝段混凝土某一单元工程模板安装质量检查结果见下表。


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质检部门及时统计了该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情况:20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14个单元工程被评为优良,优良率70%;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质量优良。该分部工程自评结果为优良。
[问题]上述经承包商返工处理的单元工程质量能否自评为优良为什么

答案: 经承包商返工处理的单元工程质量可自评为优良。对单元工程若经过全部返工处理,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返工处理后检验符合优良标准...
问答题

[案例四]
[背景]
某高土石坝坝体施工项目,业主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并委托了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施工总承包完成桩基工程后,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委托给了专业设计单位,并自行决定将基坑的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专业设计单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勘察报告完成了基坑支护设计后,即将设计文件直接给了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后编制了基坑支护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后即由专业分包单位组织了施工。
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人员兼任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土方开挖到接近基坑设计标高时,总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四周地表出现裂缝,即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并要求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查明原因后再恢复施工,但总承包单位认为地表裂缝属正常现象没有予以理睬。不久基坑发生严重坍塌,并造成4名施工人员被掩埋,其中3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专业分包单位立即向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了事故情况。经事故调查组调查,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中未标明地下存在古河道,基坑支护设计中未能考虑这一因素。事故中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于是专业分包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赔偿事故损失80万元。
[问题]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是哪一方并说明理由。

答案: 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在总监理工程师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的情况下,施工总承包单位继续施工,直接导...
问答题

[案例二]
[背景]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价计算;施工期间若遇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下表,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施工单位提出应有建设单位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建设单位支付材料检测费。
事件3:当施工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建设单位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单价中直接费为16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税率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巧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下表。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集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为25%、35%和10%。
费用名称 基准月份价格指数 结算月价格指数
钢材 105 130
水泥 110 140
集料 100 120
[问题]计算4月、5月、6月份的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和施工单位的应得工程额。(计数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4月份的拟完工程计划投资=4500/3×120+2200/2X180+2300/2×100=493000(元)=49.3...
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
某承包商在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中,采用分缝分块常规混凝土浇筑方法。由于工期紧,浇筑过程中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承包商积极采取了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
在某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一单元工程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承包商及时组织人员全部进行了返工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构成了一般质量事故。返工处理后经检验,该单元工程质量符合优良标准,自评为优良。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另一单元工程坝体内出现较大裂缝和空洞,还有个别单元工程出现细微裂缝和表面裂缝。在发现问题后,承包商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该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5号坝段混凝土某一单元工程模板安装质量检查结果见下表。


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质检部门及时统计了该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情况:20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14个单元工程被评为优良,优良率70%;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质量优良。该分部工程自评结果为优良。
[问题]该分部工程能否评为优良,说明理由。

答案: 该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不能评为优良。理由:虽然该分部工程的优良率达到70%,其他各项标准也达到优良,但该分部工程施工...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