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F公司是一个服装生产企业,常年大批量生产甲、乙两种工作服。产品生产过程划分为裁剪、缝纫两个步骤,相应设置裁剪、缝纫两个车间。裁剪车间为缝纫车间提供半成品,经缝纫车间加工最终形成产成品。甲、乙两种产品耗用主要材料(布料)相同,且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耗辅助材料(缝纫线和扣子等)由于金额较小,不单独核算材料成本,而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F公司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是: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按实际生产工时分配。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F公司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甲、乙两种产品定额资料:
甲产品定额资料
单件产成品定额 本月(8月份投入)
生产车间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裁剪车间 60 1.0 150000 1500
缝纫车间 2.0 4000
合计 60 3.0 150000 5500
乙产品定额资料
单件产成品定额 本月(8月份投入)
生产车间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裁剪车间 80 0.5 100000 500
缝纫车间 1.5 2500
合计 80 2.0 100000 3000
(2)8月份甲产品实际完工入库产成品2000套。 (3)8月份裁剪车间、缝纫车间实际发生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时数量以及生产工人薪酬、制造费用如下:
8月份裁剪车间实际耗用生产工时和生产费用
产品名称 材料费用(元) 生产工时(小时) 生产工人薪酬(元) 制造费用(元)
甲产品 1600
乙产品 800
合计 280000 2400 30000 120000
8月份缝纫车间实际耗用生产工时和生产费用
产品名称 材料费用(元) 生产工时(小时) 生产工人薪酬(元) 制造费用(元)
甲产品 4200
乙产品 2800
合计 7000 140000 350000
(4)裁剪车间和缝纫车间甲产品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如下:
项目 车间 直接材料(元) 定额工时
(小时)
直接人工
(元)
制造费用
(元)
合计(元)
月初在 裁剪车间 30000(定额) 30000(实际) 2000 18500 60000 108500
产品成本 缝纫车间 800 7200 15600 22800
[要求]编制甲产品的成本汇总计算表。
甲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生产车间 产成品数量(套) 直接材料费用(元) 直接人工费用(元) 制造费用(元) 合计(元)
裁剪车间
缝纫车间
合计
单位成本

答案: 编制甲产品的成本汇总计算表。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6000 15 2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15000 30 2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120000 400 6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9000 60 40
(8)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
[要求]按照材料消耗量计算月末甲、乙产品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并计算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
答案: 第一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60%
第二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60%+40%=100%
甲产品在产...
问答题

某制造厂2012年3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1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3200元;甲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5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80000元。
(2)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7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3200元;乙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50000元。
(3)甲、乙产品均包括两道工序,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投料比例均为60%,剩余的40%在第二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20小时,第二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30小时。
(4)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525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6150元。
(5)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产品,第一工序为40件,第二工序为60件;乙产品,第一工序为100件,第二工序为150件。
(6)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甲产品为416件,乙产品为790件。
(7)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1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6000 15 2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15000 30 2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120000 400 6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9000 60 40
(8)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
[要求]按照耗用的工时计算月末甲、乙产品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并计算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

答案: 第一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20×50%)÷(20+30)=20%
第二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20+...
问答题

某制造厂2012年3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1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3200元;甲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5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80000元。
(2)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7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3200元;乙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50000元。
(3)甲、乙产品均包括两道工序,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投料比例均为60%,剩余的40%在第二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20小时,第二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30小时。
(4)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525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6150元。
(5)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产品,第一工序为40件,第二工序为60件;乙产品,第一工序为100件,第二工序为150件。
(6)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甲产品为416件,乙产品为790件。
(7)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1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6000 15 2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15000 30 2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120000 400 6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9000 60 40
(8)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
[要求]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按实际作业成本率计算)。

答案: 质量检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6000÷(15+25)=150(元/次)
订单处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15000÷(...
问答题

G企业仅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甲产品。该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制度,月末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对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系统中有关账户的本期累计发生额进行调整。有关情况和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基本生产车间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8月份甲产品完工入库600件;期末在产品50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40%;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如下表:
账户 期初余额(元) 本期发生额(元)
生产成本 3350
——直接材料 1500 3780
——直接人工 1000 2680
——变动制造费用 850
变动制造费用 0 1790
固定制造费用 1220
——在产品 700 1820
——产成品 520
(3)8月份期初库存产成品数量180件,当月销售发出产成品650件。
(4)8月末,对有关账户的本期累计发生额进行调整时,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的方法;该企业库存产成品发出成本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提示:发出产成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转出也应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要求]填写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同时,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答案:
甲产品定额资料
单件产成品定额 本月(8月份投入)
生产车间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裁剪车间 60 1.0 150000 1500
缝纫车间 2.0 4000
合计 60 3.0 150000 5500
乙产品定额资料
单件产成品定额 本月(8月份投入)
生产车间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裁剪车间 80 0.5 100000 500
缝纫车间 1.5 2500
合计 80 2.0 100000 3000
(2)8月份甲产品实际完工入库产成品2000套。 (3)8月份裁剪车间、缝纫车间实际发生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时数量以及生产工人薪酬、制造费用如下:
8月份裁剪车间实际耗用生产工时和生产费用
产品名称 材料费用(元) 生产工时(小时) 生产工人薪酬(元) 制造费用(元)
甲产品 1600
乙产品 800
合计 280000 2400 30000 120000
8月份缝纫车间实际耗用生产工时和生产费用
产品名称 材料费用(元) 生产工时(小时) 生产工人薪酬(元) 制造费用(元)
甲产品 4200
乙产品 2800
合计 7000 140000 350000
(4)裁剪车间和缝纫车间甲产品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如下:
项目 车间 直接材料(元) 定额工时
(小时)
直接人工
(元)
制造费用
(元)
合计(元)
月初在 裁剪车间 30000(定额) 30000(实际) 2000 18500 60000 108500
产品成本 缝纫车间 800 7200 15600 22800
[要求]将裁剪车间和缝纫车间8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费用、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分配。
答案: 将裁剪车间和缝纫车间8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费用、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分配。
[提示] 题中...
问答题

某制造厂2012年3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1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3200元;甲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5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80000元。
(2)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7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3200元;乙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50000元。
(3)甲、乙产品均包括两道工序,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投料比例均为60%,剩余的40%在第二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20小时,第二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30小时。
(4)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525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6150元。
(5)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产品,第一工序为40件,第二工序为60件;乙产品,第一工序为100件,第二工序为150件。
(6)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甲产品为416件,乙产品为790件。
(7)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1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6000 15 2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15000 30 2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120000 400 6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9000 60 40
(8)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
[要求]以机器小时数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答案: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率:150000÷(600+400)=150(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问答题

G企业仅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甲产品。该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制度,月末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对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系统中有关账户的本期累计发生额进行调整。有关情况和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基本生产车间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8月份甲产品完工入库600件;期末在产品50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40%;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如下表:
账户 期初余额(元) 本期发生额(元)
生产成本 3350
——直接材料 1500 3780
——直接人工 1000 2680
——变动制造费用 850
变动制造费用 0 1790
固定制造费用 1220
——在产品 700 1820
——产成品 520
(3)8月份期初库存产成品数量180件,当月销售发出产成品650件。
(4)8月末,对有关账户的本期累计发生额进行调整时,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的方法;该企业库存产成品发出成本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提示:发出产成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转出也应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要求]月末,对有关账户的累计发生额进行调整,写出有关调整数额的计算过程和调整会计分录。

答案: 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许营,调整的主要科目是“固定制造费用”科目。
在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
问答题

某制造厂2012年3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1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3200元;甲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5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80000元。
(2)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7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3200元;乙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50000元。
(3)甲、乙产品均包括两道工序,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投料比例均为60%,剩余的40%在第二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20小时,第二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30小时。
(4)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525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6150元。
(5)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产品,第一工序为40件,第二工序为60件;乙产品,第一工序为100件,第二工序为150件。
(6)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甲产品为416件,乙产品为790件。
(7)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1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6000 15 2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15000 30 2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120000 400 6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9000 60 40
(8)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
[要求]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哪个更可靠,并说明理由。

答案: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可靠,原因是在作业成本法下,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作业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而在传统...
问答题

F公司是一个服装生产企业,常年大批量生产甲、乙两种工作服。产品生产过程划分为裁剪、缝纫两个步骤,相应设置裁剪、缝纫两个车间。裁剪车间为缝纫车间提供半成品,经缝纫车间加工最终形成产成品。甲、乙两种产品耗用主要材料(布料)相同,且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耗辅助材料(缝纫线和扣子等)由于金额较小,不单独核算材料成本,而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F公司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是: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按实际生产工时分配。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生产工人薪酬和制造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F公司8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甲、乙两种产品定额资料:
甲产品定额资料
单件产成品定额 本月(8月份投入)
生产车间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裁剪车间 60 1.0 150000 1500
缝纫车间 2.0 4000
合计 60 3.0 150000 5500
乙产品定额资料
单件产成品定额 本月(8月份投入)
生产车间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材料费用(元) 工时(小时)
裁剪车间 80 0.5 100000 500
缝纫车间 1.5 2500
合计 80 2.0 100000 3000
(2)8月份甲产品实际完工入库产成品2000套。 (3)8月份裁剪车间、缝纫车间实际发生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时数量以及生产工人薪酬、制造费用如下:
8月份裁剪车间实际耗用生产工时和生产费用
产品名称 材料费用(元) 生产工时(小时) 生产工人薪酬(元) 制造费用(元)
甲产品 1600
乙产品 800
合计 280000 2400 30000 120000
8月份缝纫车间实际耗用生产工时和生产费用
产品名称 材料费用(元) 生产工时(小时) 生产工人薪酬(元) 制造费用(元)
甲产品 4200
乙产品 2800
合计 7000 140000 350000
(4)裁剪车间和缝纫车间甲产品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如下:
项目 车间 直接材料(元) 定额工时
(小时)
直接人工
(元)
制造费用
(元)
合计(元)
月初在 裁剪车间 30000(定额) 30000(实际) 2000 18500 60000 108500
产品成本 缝纫车间 800 7200 15600 22800
[要求]编制甲产品的成本汇总计算表。
甲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生产车间 产成品数量(套) 直接材料费用(元) 直接人工费用(元) 制造费用(元) 合计(元)
裁剪车间
缝纫车间
合计
单位成本

答案: 编制甲产品的成本汇总计算表。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