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立案、调查、处理 B.立案、调查、处罚 C.调查、处理、处罚 D.立案、处理、处罚
A.多作贡献的机会 B.工资奖金 C.实现潜能 D.寻求挑战性工作
A.总体 B.经营 C.职能 D.产品
A.保险销售员 B.专业软件销售员 C.食品销售员 D.服装销售员
A.社会地位 B.工资奖金 C.避免惩罚 D.寻求挑战性工作
A.经济因素 B.政府影响因素 C.技术与设备条件 D.人口统计趋势
A.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B.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 C.地区分布和分工形式 D.企业战略
A.基层技术 B.重要管理决策 C.生产一线员工 D.市场业务人员
A.采用结构化的、客观的方法确定奖励的分配 B.采用经济激励为主的外在激励手段 C.采用以培养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为主的内在激励措施 D.绩效评价以短期目标的实现为依据
A.补充规划 B.配备规划 C.发展规划 D.继任规划
A.10%—20% B.10%—30% C.20%—30% D.20%—40%
A.人工成本总量指标 B.人工成本结构指标 C.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 D.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指标
A.控制企业雇佣人数 B.控制加薪的幅度 C.控制加薪的时间 D.控制加薪的员工覆盖面
A.职业生涯锚反映了个体当前的价值观与才干() B.有助于增强个体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C.能够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 D.有助于识别个体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
A.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B.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C.就业者成为失业者 D.非劳动力成为失业者
A.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B.持续的绩效沟通贯穿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绩效管理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 C.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 D.绩效考核是一个静态的持续过程
A.产品的价格 B.厂商的动机 C.资本数量 D.工人的技术和动机
A.创新学习能力 B.人力资源内部管理 C.客户满意度 D.财务经济效益
A.越位于完全平等线的上方 B.越接近完全平等线 C.越远离完全平等线 D.越容易与其他洛伦兹曲线相交
A.成功的创新者难以容身 B.过分地强调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C.容易导致短期效益 D.有时忽视实际的工作成果
A.10—12 B.10—14 C.10—15 D.12—15
A.复杂性、组织性、集权度 B.高效性、规范性、集权度 C.复杂性、规范性、集权度 D.规范性、组织性、集权度
A.分类法 B.评分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A.托马斯·卡约尔 B.伯恩斯 C.罗伯特·豪斯 D.费德勒
A.麦克里兰提出的三重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B.费德勒的权变理论认为: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团队成员与情景因素之间是否搭配 C.组织结构设计的参数包括特征因素和权变因素这两个类别 D.组织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A.经验判断法 B.按照重要性排序法 C.对偶比较法 D.工作分析法
A.薪酬结构是指在统一组织内部不同职位或不同技能薪酬水平的排列形式 B.薪酬结构的横向维度主要是指组织内不同职位、不同能力员工的薪酬等级和标准 C.薪酬机构主要反映职位与员工之间基本薪酬的对比关系 D.薪酬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工资评价法和非工资评价法
A.工会的力量 B.企业经济效益 C.企业生命周期 D.企业文化
A.横向协调差 B.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C.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D.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A.三年以内的人力资源计划,又被称作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B.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配套政策 C.两年以内的人力资源计划,又被称作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D.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月度目标和配套策划
A.绩效管理 B.薪酬管理 C.人力资源规划 D.团队建设
A.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 B.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内部员工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 C.进行人员置换,裁减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补充组织需要的人员,从而调整人员的结构 D.将组织的某些人力资源业务外包
A.注意力 B.动机 C.记忆力 D.思维能力
A.职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对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B.职业生涯规划的焦点是放在个人目标与现实可行的机会的匹配上 C.企业的战略会影响到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式 D.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包括:提供内部劳动力市场信息、成立潜能评价中心、实施培训与发展项目
A.反应评估 B.学习评估 C.工作行为评估 D.人员评估
A.S=B B.S=0 C.B-S大于C D.S-B大于C
A.半结构化面试 B.结构化面试 C.非结构化面试 D.心理测验
A.能力测验法 B.投射法 C.自陈量表法 D.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A.收入不平等 B.地位不平等 C.利率差异 D.工资差异
A.利润最大化目标 B.提高收入目标 C.减少劳动时间目标 D.增加休闲时间
A.减少劳动收入 B.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C.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D.减少享受闲暇
A.书本费 B.特殊的杂费 C.学习用品费 D.伙食费
A.将现在的货币折算为未来的价值 B.将未来的货币折算为未来的价值 C.将未来的货币折算为现在的价值 D.将现在的货币折算为现在的价值
A.思维能力储备 B.劳动能力储备 C.精神能力储备 D.体力劳动储备
A.休闲活动 B.服务性劳动 C.家务劳动 D.家庭消费活动
A.劳动法律关系不仅反映劳动关系,而且当其形成后,便给劳动关系以积极的影响 B.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部分,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思想意志关系的组成部分 C.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D.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A.人力资本理论估计,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辞去低工资工作的可能性比辞去高工资工作的可能性要大 B.在职培训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上面 C.晋升刺激是与计件工资制相联系的一种激励手段 D.效率工资的效率来源于实行计时工资的管理成本的节省
A.20天 B.1个月 C.15天 D.1星期
A.14周岁至16周岁 B.14周岁至18周岁 C.16周岁至18周岁 D.18周岁至20周岁
A.15 B.30 C.60 D.90
A.劳务协议 B.聘用合同 C.上岗证书 D.劳动合同
A.10 B.15 C.20 D.30
A.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是指基于劳动合同法律事实,由劳动合同法律调整,从而形成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关系B.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特征是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 C.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由主体和客体构成 D.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样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等事项,执行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
A.超产奖 B.质量奖 C.节约奖 D.成果奖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法律责任 D.行政责任
A.劳动监察 B.劳动仲裁 C.劳动行政 D.人民法院
A.按照我国的统计口径,工资总额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 B.醉酒导致伤亡的,不属于工伤 C.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D.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1级,最轻的为10级
A.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B.警告 C.罚款 D.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