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课堂活动。
活动主题:评选“三好改革家”。
活动过程:在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位候选人中评选出一名“三好改革家”。教师发给学生有关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三组材料。学生分A、B、C、D四组,其中A组为评委组。另外B、C、D三组每组发一个改革家的材料。然后8、C、D三组根据教师所发材料和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评选。B、C、D三组各由一名代表陈述推选的理由,并与其他两组进行辩论。最后,由评委组宣布评选结果及理由。
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参与态度进行点评。

教师应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活动的流程?

答案: ①选择合适的历史课堂活动。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教学环境和学生能力选择最符合本堂课的历史课堂活动。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
今日特派本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克农同志传达微忱,并提出下列问题以资讨论:
一、从本月十六日起,我军即下令撤出甘泉肤施之围,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同谋抗日;
二、目前各就原防,作抗日的一切准备……

——摘编自1936年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彭德怀、毛泽东致张学良信
材料二:
双方同意在最近将来之适当时机。向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议共同发起抗日救国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总斗争纲领,并产生联合战斗之机构;在抗日作战时,双方军事力量各担任一定战线,取得互相联系与协同动作,以此去配合全国抗战力量在统一指挥下之一致的坚决的动作。
——摘编自1936年4月周恩来面呈张学良的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救国协定》
材料三:
赵年同志从赵联处回,根据赵联同志的意见,根据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南事变发展、日本对绥蒙进攻等情况,我们认为兄部须立即准备配合红军,选定九、十月间有利时机,决心发动抗日局面,占领甘凉肃,完成打通赵联的任务……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证明了你我之间的完全一致。这封信的意见以及今后我们提出的一切意见,都是同志建议的性质,是在和衷商酌之下
产生的。(注:赵年即潘汉年的代名,赵联即苏联的代名)
——摘编自1936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给张学良的信

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的主要表现。

答案: 表现:中国共产党秘密同国民党将领接洽,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并且制定相应文件,为国共合作抗日奠...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p>材料一:<br/>今日特派本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克农同志传达微忱,并提出下列问题以资讨论:<br/>一、从本月十六日起,我军即下令撤出甘泉肤施之围,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同谋抗日;<br/>二、目前各就原防,作抗日的一切准备……<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编自1936年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彭德怀、毛泽东致张学良信</div>材料二:<br/>双方同意在最近将来之适当时机。向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议共同发起抗日救国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总斗争纲领,并产生联合战斗之机构;在抗日作战时,双方军事力量各担任一定战线,取得互相联系与协同动作,以此去配合全国抗战力量在统一指挥下之一致的坚决的动作。<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编自1936年4月周恩来面呈张学良的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救国协定》</div>材料三:<br/>赵年同志从赵联处回,根据赵联同志的意见,根据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南事变发展、日本对绥蒙进攻等情况,我们认为兄部须立即准备配合红军,选定九、十月间有利时机,决心发动抗日局面,占领甘凉肃,完成打通赵联的任务……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证明了你我之间的完全一致。这封信的意见以及今后我们提出的一切意见,都是同志建议的性质,是在和衷商酌之下<br/>产生的。(注:赵年即潘汉年的代名,赵联即苏联的代名)<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编自1936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给张学良的信</div></p>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方“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内部因素: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根本原因);张学良等爱国将领具有强烈的御辱爱国思想...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p>材料一:<br/>今日特派本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克农同志传达微忱,并提出下列问题以资讨论:<br/>一、从本月十六日起,我军即下令撤出甘泉肤施之围,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同谋抗日;<br/>二、目前各就原防,作抗日的一切准备……<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编自1936年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彭德怀、毛泽东致张学良信</div>材料二:<br/>双方同意在最近将来之适当时机。向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议共同发起抗日救国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总斗争纲领,并产生联合战斗之机构;在抗日作战时,双方军事力量各担任一定战线,取得互相联系与协同动作,以此去配合全国抗战力量在统一指挥下之一致的坚决的动作。<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编自1936年4月周恩来面呈张学良的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救国协定》</div>材料三:<br/>赵年同志从赵联处回,根据赵联同志的意见,根据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南事变发展、日本对绥蒙进攻等情况,我们认为兄部须立即准备配合红军,选定九、十月间有利时机,决心发动抗日局面,占领甘凉肃,完成打通赵联的任务……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证明了你我之间的完全一致。这封信的意见以及今后我们提出的一切意见,都是同志建议的性质,是在和衷商酌之下<br/>产生的。(注:赵年即潘汉年的代名,赵联即苏联的代名)<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编自1936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给张学良的信</div></p>

简述双方“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 影响: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出于各方考虑,提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