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抗拉强度是指钢筋抵抗拉力破坏作用的最大能力。
板上开洞,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 1/2,且不小于 2ф 10。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100mm 时,不宜小于 5mm; 当梁高≥300mm 时,不小于 10mm。
位于梁侧的底层钢筋不应弯起。
梁中钢筋搭接处的箍筋间距应加密。
柱每边钢筋不多于 4根时,在一个水平面上接头;柱每边钢筋 5~8根时,也可在一个水平面上接头。
受压构件中箍筋可以做成封闭式和开口式。
当温度降至负温时,各级钢筋均呈现出明显的力学指标提高,脆性降低。
柱与梁的受力特点有质的不同,梁主要是受弯,柱主要是受压。
红绿旗交叉表示构件安装完毕。
钢筋薄面的油渍、 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
使用调直机调钢筋时必须戴手套操作。
钢筋调直到末端时,操作人员必须躲开,严防钢筋甩动伤人。
绑扎基础钢筋网时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
焊接中常用的保护气体中的惰性气体有: 氩、 氦、 二氧化碳。
进行钢筋代换时,对抗裂要求高的构件不宜用Ⅰ 级光圆钢筋,需用螺纹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大。
如果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弯起钢筋都需代换时,应分别进行代换,以保证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
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直径不宜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平行,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90° 角。
梁与板中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
受力钢筋在基础中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当有垫层时为 35 毫米,当无垫层时为 70 毫米。
钢筋绑扎时只能用 22 号铁丝。
Ⅰ 、Ⅱ 级钢筋加热温度到 100℃并保持 20 分钟,可以完成时效过程。
Ⅳ级钢筋的冷拉率一般为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