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分析科学发展观内容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与方法。

答案: (1)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追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问答题

有人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析此观点以及对待利益和理想的正确态度。

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促进...
问答题

下面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
材料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摘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2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摘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3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湖,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平”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摘自《淮南子·人间训》
请回答:
(1)材料1刻舟求剑和材料2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
(2)材料3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是什么
(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

答案: (1)两则寓言说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不随之而变化,不是被讥笑为固执迂腐(刻舟求剑),或就会在行动中遭...
问答题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哪些启示

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论首先依赖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即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修正、丰...
问答题

有一种现点认为:追求现实物质生活享受是唯物主义,而追求人生理想价值的实现是唯心主义。
试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评述并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物质生活和人生理想价值。

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主义...
问答题

材料1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155页
材料2
对这个政策有一些人感到不那么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农村改革开始的一两年里有些地区根本不理睬,他们不相信这条路,就是不搞.观望了一年,有的观望了两年,看到凡是执行改革政策的都好起来了,他们就跟着走了,这里指的不是农民群众,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所以,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遭接受。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155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
(2)结合材料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拿事实来说话”的依据;当一些人对党的政策开始不理解时,“允许不同观点存在”。
(3)“拿事实来说话”这一观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