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采用 (143) 调制的接入技术,其下行速率为1Mb/s~ (144) ,上行速率为640Kb/s~1Mb/s。ADSL接入互联网的两种方式是: (145) 。Cable Modem又叫线缆调制解调器,它可以连接用户家中的PC机和 (146) 网络。Cable Modem的最高上行速率可达 (147) ,下行速率则更高,彻底解决了由于声音/图像传输而引起的阻塞。
A.TDM B.FDM C.WDM D.CDM
X.25是一种三层通信协议,在这种网络中,计算机通常与网络的 (322) 相连接。x.25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标准是 (323) ,它允许在收到应答前连续发送 (324) 帧数据,为用户提供的最高速率为 (325) Kbps。两个X.25网络之间互联时使用 (326) 协议。
A.PAD B.交换机 C.路由器 D.计算机
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 (125) 。在IPV4地址中, (126) 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
A.VOD B.Netmeeting C.CSCW D.FTP
Internet是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狭义Internet是指由那些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广义Internet是指狭义Internet加上所有 (332) 的网络。Internet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 (333) 。广义Internet的这种基于单一主干核心结构的弊端在于 (334) 。这种结构将逐渐被 (335) 所取代。
A.采用应用网关互联 B.采用点到点协议直接互联 C.能通过路由选择至目的站 D.通过协议转化而可以访问资源
A.A B.B C.D D.E
ADSL(非对称数字环路)业务是宽带接入技术中的一种,ADSL是采用 (23) 调制通过双绞线向用户提供宽带业务、交互式数据业务和普通电话服务的接入技术,其上行速率为640kb/s~1Mb/s,下行速率可达1Mb/s~ (24) ,有效传输距离为3~5km。ADSL接入互联网的两种方式是 (25) 。 Cable Modem又叫线缆调制解调器,它可以连接用户家中的PC机和 (26) 网络。Cable Modem的最高上行速率可达 (27) ,下行速率则更高,彻底解决了由于声音/图像传输而引起的阻塞。
A.TDM B.FDM C.DWDM D.CDM
A.802.3 B.LAPB C.LAPD D.HDLC
A.8Mb/s B.4Mb/s C.2Mb/s D.1.5Mb/s
A.基于客产机服务器结构,具有单向依赖性 B.基于树型结构,具有层次性和单向依赖性 C.基于环型结构,结点之间无依赖性 D.基于星型结构,结点之间无依赖性
A.8Mb/s B.5Mb/s C.2Mb/s D.1.5Mb/s
帧中继在OSI第二层以简化的方式传送数据,帧中继网的虚电路建立在 (223) ,在用户平面采用的协议是 (224) 。这种网络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网络不进行纠错、重发、流量控制等。但增加了拥塞控制功能。如果沿着帧传送方向出现了拥塞,则把帧地址字段中的, (225) 位设置为1,这样接收方就可通过 (226) 协议要求发送方降低数据速率。最适合提供帧中继业务的网络是 (227) 。
A.LAN B.ATM C.DDN D.ISDN
FDDI是双环结构,其中一个为主环,一个为备用环,这样可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为了消除环网中的时钟偏移,FDDI使用了 (171) 方案,并规定进入站点缓冲器的数据时钟由输入信号的时钟确定,缓冲器的输出时钟信号由 (172) 确定。
A.带锁相环电路的分布式时钟 B.带锁相环电路的集中式时钟 C.带弹性缓冲器的分布式时钟 D.带弹性缓冲器的集中式时钟
A. 固定接入和虚拟拨号 B. 专线接入和VLAN接入 C. 固定接入和VLAN接入 D. 专线接入和虚拟拨号
A.1 B.8 C.32 D.128
A.固定接入和虚拟拨号 B.专线接入和VLAN接入 C.固定接入和VLAN接入 D.专线接入和虚拟拨号
A.访问是单向的,造成有些资源无法访问 B.造成寻径表规模太长,寻径困难,不利于低层网络的寻径 C.不利于Internet的扩充 D.对核心网关结构依赖严重,一旦出现故障,整个Internet的工作将受到影响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A.56 B.64 C.128 D.384
A.本站的时钟 B.输入信号的时钟 C.信号固有的时钟 D.环上固有的时钟
A.ATM B.PSTN C.HFC D.FRN
HFC网络即光纤同轴混合网(Hybrid Fiber Coax),它是近年来我国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体制的主要形式,HFC所使用的传输技术是 (71) ,综合接入多种业务。HFC的用户端,从PC机接收的以太帧被封装在时隙中,经过 (72) 调制后,通过HPC网络的上行数据通路传送给CMTS。
A.模拟 B.模拟和数字 C.数字 D.基带
在数据的两种交换方式中,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238) ,最大的缺点是 (239) 。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位/秒,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秒,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线路交换所需时间为 (240) 秒,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 (241) 秒,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 (242) 秒。([x表示对x向上取整])
A.延迟时间小 B.可进行差错控制 C.缓冲区易于管理 D.便于标准化
A.星形主干结构 B.无主干结构 C.对等主干结构 D.网状主干结构
A.X.28 B.HDLC C.LAP-D D.LAP-F
A.X.25 B.X.28 C.X.34 D.X.75
A.10Mb/s B.2Mb/s C.1.5Mb/s D.1Mb/s
A.QAM B.BPSK C.QPSK D.DQPSK
A.增大延迟 B.不能实现链路共享 C.不能实现速率转换 D.不能满足实时应用要求
A.BECN B.FECN C.DECN D.TECN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高层
A.hD+L/B B.S+hD+L/P C.S+hD+L/B D.S+L/B
A. S+(hd/B+P/B)×L/(P-H) B. S+(hD+P/B)×L/(P-H) C. S+(h-1)D+P/B×L(P-H) D. S+(h-1)d/B+hD+P/B×L/(P-H)
A. (hd/B+P/B)×L/(P-H) B. (hD+P/B)×L/(P-H) C.(h-1)d/B+hD+P/B×L/(P-H) D.(h-1)d/B+hD+P/B×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