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固结度为地基土在某一压力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与最终固结变形之比U=Sct/Sc

某粉土层厚度10m,进行堆载预压,p=100kPa,砂垫层厚度1.0m,试计算粉土层的最终压缩量以及固结度达80%时的压缩量和所需的预压时间。

某厚10m的饱和黏土层,地表面瞬时大面积堆载p0=150kPa,若干年后测得土层中A、B、C、D、正点的孔隙水压力分别为51.6kPa、94.2kPa、133.8kPa、170.4kPa、198kPa,土层的Es=5.5MPa、K=5.14×10-8cm/s,试计算:
(1)黏性土固结度,此土已固结几年;
(2)再经5年,土层的固结度达多少及5年间的压缩量。


所以厚度H2=10m的土层欲达相同固结度需16个月时间。
当U<53%时

所以建筑乙最终沉降量为14.4cm,3年中的沉降量为4cm。
某厚度为8.0m的黏土层,上下层面均为排水砂层,黏土e0=0.8,α=0.25MPa-l,Kv=6.3×10-8cm/s,地表瞬间施加一无限分布均布荷载p=180kPa,试计算:
(1)加荷半年后地基的沉降;
(2)土层达50%固结度所需时间。
(1)地基最终压缩量

加载半年后地基达到的固结度

(2)加荷半年沉降
(3)U达50%所需时间

双面排水时

由此基础沉降、固结度和时间关系见题11表。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地基平均固结度为

某两场地,土层厚度一样,如图所示,A场地固结系数是B场地的3倍,在同样的堆载p0条件下,试求A、B两场地达到相同竖向固结度的时间比。

A、B场地都完成固结,竖向固结时间因素Tv也一样。

某场地用大面积堆载预压固结,堆载压力p0=100kPa,土层厚4m,在某时刻测得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试求:
(1)土层固结度沿深度分布曲线;
(2)当s∞=15cm时,此时刻的压缩量。

某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径0.55m,桩长12m,m=26%,基础为筏板,尺寸14m×32m,板厚0.46m,埋深2.0m,桩体试块抗压强度fcu=1800kPa,试验算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某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锤质量10t,落距10m,试估算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α=0.5)。


有效加固深度约5m。
挤密后砂土孔隙比
e1=emax-Dr1(emax-emin)=0.9-0.8×(0.9-0.6)=0.66

de=1.05s=1.05×2=2.1m
一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某砖混结构条形基形,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 Fk=130kN/m,土层分布:0~1.3m填土,γ=17.5kN/m3;1.3~ 7.8m淤泥质土,w=47.5%,γ=17.8kN/m3,fak=76kPa。地下水位0.8m,试设计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

天然地基各土层厚度及参数见表,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径d=0.6m,桩长l=15m,水泥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200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3,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5,试求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土对桩的支承力Ra

桩体承载力Ra

两者取小值,所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a=186.5kN
某场地中淤泥质黏土厚15m,下为不透水土层,该淤泥质黏土层固结系数Ch=Cv=2.0×10-3cm2/s,拟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加固,采用袋装砂井排水,井径为dw=70mm,砂井按等边三角形布置,井距i=1.4m,井深度15m,预压荷载p=60kPa,一次匀速施加,时间为 12d,试求开始加荷后100d,平均固结度[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

土的固结度为地基土在某一压力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与最终固结变形之比U=Sct/Sc


根据规范JGJ 79—2002第6.2.2l条,对软黏土采用强夯置换法确定墩地基承载力时,不考虑墩间土作用。

在100kPa大面积荷载作用下,3m厚的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如图),取软土进行常规固结试验,在100kPa压力下,达到90%固结度的时间为0.5h,计算厚3m软土达90%固结度的时间。

m=d2/d2e=0.52/(1.05×1.2)2=0.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