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冷风侵入耗热量等于外门基本耗热量乘以外门附加率 B.外门附加率修正,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空气幕的外门 C.建筑物的阳台门不必考虑冷风侵入耗热量 D.由于一道门的外门附加率65%n小于两道门(有门斗)的外门附加率80%n(n为建筑物的楼层数),所以两道门(有门斗)的冷风侵入耗热量大于一道门的冷风侵入耗热量
A.热量表、差压和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或过滤器等 B.热量表、差压或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和过滤器等 C.热量表、流量表、差压或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或过滤器等 D.热量表、差压或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或过滤器等
A.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B.建筑物的采暖系统东西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C.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宜根据情况分环设置 D.建筑物的采暖系统不宜分环设置
A.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应经计算确定 B.全面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应按规范规定计算确定,并应对总耗热量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 C.全面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应按规范规定计算确定,计算时可以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 D.建筑物地板敷设加热管时,采暖热负荷中仍需计算地面的热损失
A.干线的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采用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B.对于支线的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当用户有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采用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C.对于支线的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当用户无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采用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并将最大热负荷叠加,再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 D.对于支线的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当用户无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采用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最大热负荷叠加时考虑同时使用系数
A.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 B.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 C.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D.楼梯间散热器可以由单独的支管供热,但散热器前需设置调节阀
A.钢制扁管式 B.钢制板式 C.铸铁柱式 D.钢制柱式
A.支管长度超过1.5m B.支管长度小于2m C.任意长度均可不设置管卡 D.任意长度均应设置管卡
A.年热负荷时间图 B.月热负荷时间图 C.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 D.年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A.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B.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距 C.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垂直安装 D.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A.布置管网时尽量利用管道自然弯曲的补偿能力,当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才考虑设置其他类型伸缩器 B.直埋敷设热水管道自然补偿转角管段应布置成30°~90°,当角度很小时应按直线管段考虑 C.当两条管道垂直布置且上面的管道直接敷设在固定于下面管道的托架上时,应考虑两管道在最不利运行状态下热位移不同的影响,防止上面的管道自托架上滑落 D.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经计算允许时,宜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
A.炉前、后、侧面均须留出操作和检修距离 B.锅炉净空一般应留出操作和起吊高度1.5m以上 C.燃煤锅炉与燃油/气锅炉的炉侧净距离相同 D.控制室不宜布置在锅炉前方
A.混水装置的扬程不应小于混水点后用户系统的总阻力 B.采用混水泵时不应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C.采用汽-水混合式加热器时,蒸汽的压力至少应比加热器入口水压高出50~100kPa D.混水装置的设计流量等于二级网路供暖用户的循环水量乘以混合比
A.干背式锅炉的烟气是干的,而湿背式锅炉的烟气是湿的 B.干背式锅炉的烟室布置在烟气的第一、二回程之间,而湿背式锅炉的烟室布置在第二、三回程之间 C.炉胆后部的折烟室是否布置于锅水中 D.烟气温度低时用干背式锅炉,烟气温度高时用湿背式锅炉
A.采暖管道的材质,应根据采暖热媒的性质、管道敷设方式选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B.采暖管道的材质,应根据采暖系统的形式选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C.采暖管道的材质,应根据散热设备的类型选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D.采暖管道的材质,应根据散热设备的材质选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A.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热量加热燃烧用空气的换热器 B.空气预热器按传热的方式可以分为间壁式空气预热器和再生式空气预热器两种 C.钢管式空气预热器是再生式空气预热器的一种 D.间壁式空气预热器中,热量通过壁面从烟气传递给空气
A.多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中,每根立管和分支管道的始末段均应装设有供调节及检修、泄水用的阀门 B.多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中,只需在分支管道的始末段装设供调节及检修、泄水用的阀门 C.高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中,每根立管和分支管道的始末段均应装没有供调节及检修、泄水用的阀门 D.热水和蒸汽采暖系统,应根据不同情况,装设必要的排气、泄水、排污和疏水装置
A.台数应不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B.流量应按进入凝水箱的平均凝结水流量计算 C.凝结泵的吸入口侧的压力不应低于吸入口可能达到的最高水温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加50kPa,且不得低于150kPa D.扬程按凝结水管网的水压图的要求确定,并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A.上供下回双管系统 B.下供下回双管系统 C.单管顺流式系统 D.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A.高位水箱定压方式 B.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 C.补给水泵间歇补水定压方式 D.补给水泵补水定压点设在旁通管处的定压方式
A.设在室外空气洁净区,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0m B.进风口距排风口水平距离大于6.0m C.进风口在排风口下方时,垂直距离不小于3.0m;处于排风口上方时,垂直距离不小于6.0m D.安装过滤网
A.已知系统各管段的流量和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确定各管段的直径 B.已知系统各管段的热负荷及供、回水设计参数,确定系统的总循环水量 C.已知系统各管段的管径和该管段的允许压降,确定通过该管段的水流量 D.已知系统各管段的流量和各管段的直径,确定系统所必需的循环使用压力
A.散热器的材质 B.散热器的结构形式 C.散热器内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 D.散热器的制造质量
A.住宅的居住人数越多,小时变化系数越小 B.建筑物或居住区的用水单位数越多,小时变化系数越接近1 C.一般来说全日使用热水的用户的小时变化系数比短时间使用热水的用户小一些 D.一般来说全日使用热水的用户的小时变化系数比短时间使用热水的用户大一些
A.采用室内平均温度 B.采用上作地点的温度 C.采用屋顶下的温度 D.按地点分别采用不同温度
A.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窗墙面积比越小越好 B.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开窗面积越大越好 C.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其开窗面积应尽量减小 D.民用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国家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执行
A.20mm B.25mm C.32mm D.40mm
A.利用循环空气采暖,技术经济合理时 B.由于防火、防爆要求,必须采用全新风的热风采暖时 C.由于卫生要求,必须采用全新风的热风采暖时 D.不能与机械送风系统合并时
A.均应采用螺纹连接 B.均应采用焊接连接 C.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时采用螺纹连接,管径人于32mm时采用焊接 D.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100mm时采用焊接
A.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内部隔断、门窗构造、门窗朝向、室内外温度和室外风速等因素确定 B.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按基本耗热量附加计算 C.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按风力附加率附加计算 D.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按高度附加率附加计算
A.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B.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C.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D.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黏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A.单锅筒横置链条炉排锅炉,1.25t/h B.单锅筒纵置链条炉排锅炉,4t/h C.双锅筒横置链条炉排锅炉,1. 25t/h D.双锅筒纵置链条炉排锅炉,4t/h
A.单锅筒横置链条炉排锅炉,1.6MPa B.单锅筒纵置链条炉排锅炉,35MPa C.双锅筒横置链条炉排锅炉,1.6MPa D.双锅筒纵置链条炉排锅炉,35MPa
A.宜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B.宜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C.宜采用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D.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A.散热器进水温度 B.散热器出水温度 C.散热器进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D.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A.上升管就是炉膛内的水冷壁管,管内的水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后,产生一部分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 B.由于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大于下降管内水的密度,依靠这个密度差,使水沿着下降管向下流动,汽水混合物沿上升管流入上集箱后进入锅炉 C.由自然循环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自然循环锅炉 D.工业蒸汽锅炉和中压、高压、超高压电站锅炉都是自然循环锅炉
A.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道,应在热力入口处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分开设置 B.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道,应在热力入口处与热风采暖和热空气幕系统分开设置 C.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道,应在热力入口处与热水供应系统分开设置 D.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道,宜在热力入口处与生产供热系统分开设置
A.0℃ B.4℃ C. 5℃ D.7℃
A.15% B.20% C.5% D.30%
A.难燃材料、难燃材料 B.不燃材料、难燃材料 C.难燃材料、不燃材料 D.不燃材料、不燃材料
A.16~24℃ B.16~20℃ C.12~14℃ D.20~24℃
A.加大热源处循环水泵的扬程 B.加大热源处循环水泵的流量 C.减少主干线末端用户的资用压头 D.主干线的比摩阻值宜采用30~70Pa/m
A.锅炉的外形与这些字母相像 B.锅筒形状像这些字母 C.锅筒与管束等的布置形状 D.炉膛的形状
A.不宜超过50kPa B.应超过50kPa C.应超过30kPa D.不宜超过30kPa
A.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95℃,供水、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25℃ B.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95℃,供水、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C.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供水、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25℃ D.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供水、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