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中熟断条率测定时面条放入水中时要添加适量的冷水以防水沸腾。
粮食及制品酸度测定样品制备时, 样品要求粉碎细度 95%以上通过 CQ16 筛。
如果加热混合后植物油样品没有完全澄清, 可在 50℃的恒温干燥箱中将样品过滤或用热漏斗过滤。
研磨样品时应尽可能快, 并尽可能少暴露在空气中。
动植物油脂样品制备时, 为避免油脂中维生素 E 因氧化或聚合而发生变化, 样品在干燥箱内放置的时间不宜太长。
食用植物油皂化值测定样品制备时, 可以每 10 g 样品中加 2g 无水硫酸铜, 置于高于熔点的干燥箱中干燥去除样品水分。
食品中铝的测定, 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膨化食品时, 称取试样 0.2~0.5 g 于微波消解罐中, 加硝酸 4~5 mL, 再加入过氧化氢 1~2 mL, 旋紧外盖置于微波消解仪中。
面粉筛的安装顺序是大筛孔在上, 小筛孔在下, 最下层是筛底, 最上层是筛盖。
凯氏定氮仪附近不允许放置易燃易爆品及挥发性物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 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吸收光谱。
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时, 环境温度为 5~35℃, 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不应有强电流和电磁干扰。
在较好的光线下测定淀粉斑点时, 眼与斑点计数器的距离保持 30 cm。
用抽滤装置抽滤完样品之后, 先关抽气泵, 后抽掉抽滤瓶接管。
使用马弗炉时, 设定炉温不得超过额定工作温度, 最高不得超过最高工作温度, 以免烧毁电热元件。
使用索式提取器时, 滤纸包大小要合适, 既能紧贴套管内壁, 又能方便取放, 且其高度不能超出虹吸管高度, 否则将会影响虹吸。
循环水真空泵不出水是因为泵没灌满液体, 泵腔内有空气。
检验淀粉及淀粉制品的色泽时, 将试样置于白色洁净的瓷盘上检测。
检验粮食及制品的色泽时, 用肉眼鉴别样品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
检验大豆油色泽时, 三级和四级大豆油所用罗维朋比色槽的尺寸为 25.4 mm。
检验复合麦片的气味时, 取 20 g 样品, 倒入一个适当容器内, 以 200 mL 80℃的温水冲调后, 嗅其气味。
检验食用植物油的气味时, 将试样放入密闭器皿内, 在 60~70℃的温水杯中保温数分钟, 取出,开盖嗅辨气味是否正常。
检验淀粉及淀粉制品的气味时, 取 100g 试样置于白色洁净的瓷盘中, 用鼻嗅气味。
检验豆制品的气味时, 取足量试样置于白色洁净的瓷盘中, 用鼻嗅气味。
粮食及制品的酸度是粮食及其制品中含有的磷酸、 酸性磷酸盐、 乳酸、 乙酸等水溶性酸性物质的总量, 以 10 g 样品所消耗的 0.1mol/L 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计。
粮食及其制品酸度测定的原理是用水浸提试样中水溶性的酸性物质, 用碱滴定。
测定粮食及其制品的酸度时, 加三氯甲烷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测定粮食中的脂肪酸值主要是用氢氧化钾中和试样中的游离脂肪酸。
采用苯提取法测定玉米中的脂肪酸值原理是用苯振荡提取出粮食或油料中的反式脂肪酸, 用酚酞做指示剂, 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 由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数计算脂肪酸值。
采用苯提取法测定玉米中的脂肪酸值时做空白试验需要用苯代替滤液。
用石油醚提取法测定大豆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原理是用石油醚提取大豆中的游离脂肪酸, 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
用燃烧法测定非发酵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时, 燃烧炉的产物被载气二氧化碳运送至还原炉中, 经还原生成氮气后检测其含量。
粉类粮食中粗细度的测定原理是样品在不同规格的筛子上筛理, 不同颗粒的样品彼此分离, 根据筛上物残留量计算出粉粒粮食的粗细度。
粉类粮食中粗细度以筛下的部分占试样的质量分数表示。
淀粉的细度是用分样筛筛分样品, 得到的筛下物质量与样品总质量的比值。
测定粉类粮食中的粗细度时, 验粉筛停之后用双手轻拍筛筐的不同方位三次, 用毛刷把筛面上的残留物刷到表面皿中。
淀粉细度的测定原理是用分样筛筛分样品, 通过分样筛得到样品的质量。
测定淀粉细度时平行试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质量分数的 0.5%。
淀粉的斑点是在规定条件下, 用肉眼观察到的杂色点。
淀粉斑点的测定原理是通过肉眼观察样品, 读出斑点的数量。
测定淀粉斑点时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 1.0。
粮食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是利用淀粉分子中的 C-H、 N-H、 O-H 等化学键泛频振动或转动对近红外的吸收特性原理。
测定大米直链淀粉的含量时, 用抽提器抽提样品所用的抽提剂是甲醇。
动植物油脂用氢氧化钾皂化后的全部生成物用指定溶剂提取, 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不挥发的所有物质叫作不皂化物。
用乙醚提取法测定不皂化物的原理是油脂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煮沸回流条件下进行皂化, 用乙醚从皂化液中提取不皂化物, 蒸发溶剂并对残留物干燥后称量。
用乙醚提取法测定不皂化物时如果形成乳化液, 可加少量乙醇或浓氢氧化钾或氯化钠溶液进行破乳。
用己烷提取法测定不皂化物时用 0.1 mol/L 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以油酸计算游离脂肪酸的质量, 并以此校正残留物的质量。
用己烷提取法测定不皂化物的原理是用己烷提取皂化液中的不皂化物。
测定植物油脂含皂量的原理是试样用有机溶剂溶解后, 加入热水使皂化物溶解, 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
动植物油脂的皂化值是在规定条件下皂化 1g 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测定植物油脂的含皂量时需用沸水浴加热滴定。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储存在配有橡皮塞的棕色或黄色瓶中备用。
粮食制品中铝的测定原理是试样经处理后, 三价铝离子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 与铬天青 S及溟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 于 44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测定粮食制品中的铝需做两个试剂空白试验。
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的原理是将粉碎、 分散且干燥的试样用有机溶剂萃取, 使试样中的脂肪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 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粗脂肪。
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时抽提至抽提管内的乙醚用玻璃片检查至无油迹为止。
测定植物油的色泽只能使用标准玻璃比色皿, 不能用某一尺寸的玻璃比色皿测得的数值来计算其他尺寸玻璃比色皿的颜色值。
测定粮食及制品中的水分时, 水分及挥发性物质含量之差不能超过 0.2%。
测定动植物油脂中的不溶性杂质时, 用水将酸洗石棉分成粗细两部分, 先用粗的, 后用细的石棉铺玻璃漏斗, 铺大约 3 mm 厚。
植物油脂中加热试验会产生絮状沉淀的原因是 280℃下会析出磷脂。
测定淀粉中的灰分时, 将试样放入马弗炉, 设定温度为(550±10)℃, 灼烧 2~3 h 至恒重。
测定粮食中的碎米时, 小于整米平均长度 3/4 的米粒并入碎米。
测定粮食中的黄粒米所用天平的感量为 0.01 g。
不完善粒是对有虫蚀、 病斑、 生芽、 霉变、 破损、 冻伤、 烘伤或未熟等缺陷, 但仍有食用价值的粮食、 油料颗粒的统称。
测定淀粉的白度时, 通过样品对蓝光的反射率与标准白板对蓝光的反射率进行对比, 得到样品的白度。
测定粮油及制品的黏度, 对于毛细管黏度计, 测定时要排除毛细管内的气泡, 对于旋转式黏度计,要使用恒压电源, 保证转子转速恒定。
含砂量是粉类粮食中所含的无机沙尘的量, 以沙尘占试样总质量的质量分数表示。
测定粮油粉类粮食中的磁性金属物时, 双试验测定值以高值为试验测定结果。
采用手洗法测定粮油及制品中的面筋的含量操作过程中试验人员应戴橡皮手套, 防止面团吸收手的热量和手部排汗的污染。
植物油脂的含皂量是植物油脂加碱精炼后, 油脂中残留的不皂化物的量。
用近红外法测定粮食中的淀粉含量时, 对于仪器报警的异常测定结果, 所得数据不应作为有效测定数据。
粮食及制品中酸度的定义为粮食及制品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等水溶性酸性物质的总量, 以 10 g 样品所消耗的 0.1 mol/L 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计。
动植物油脂的皂化值是测定油和脂肪酸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酯的含量, 在回流条件下将样品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一起煮沸, 然后用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