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资料:
(1)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是机加工(包括设备调整作业、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车间管理作业),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为组装(包括组装、检验、包装、车间管理作业等),第二车间将半成品组装成为产成品。该厂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车间)计算产品成本,各步骤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本步骤的50%,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该企业不设半成品库,一车间完工半成品直接交由二车间组装。各车间7月份有关产品产量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件
产品 月初在产品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A 300 600 200
一车间-B 200 400 200
二车间-A 100 600 100
二车间-B 150 350 200
(2)该企业目前试行作业成本法,企业只生产A和B两种产品。
(3)一车间(机加工车间)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及成本动因:
作业 作业动因
设备调整作业 调整次数
加工作业 机器工时
检验作业 检验次数
车间管理作业 分摊的办法,按照承受能力原则,以各种产品生产所占用面积为分配基础
根据一车间材料分配表,2011年7月一车间A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72000元,B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38000元;由于一车间实行的是计时工资,人工成本属于间接成本,并已将人工成本全部分配到各有关作业中,所以没有直接人工成本发生;根据一车间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等将当期发生的费用登记到“作业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项目 根据有关凭证记录的费用发生额
职工薪酬 折旧 动力费 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 合计
设备调整作业 5000 20000 4500 6400 8000 43900
加工作业 25720 68000 96000 48000 32000 269720
检验作业 6000 24000 5400 7650 9600 52650
车间管理作业 7174 30000 6750 9600 12652 66176
合计 43894 142000 112650 71650 62252 432446
一车间生产A和B两种产品的实际耗用作业量如下:
作业动因 A B 合计
调整次数(次) 6 10 16
机器工时(小时) 16000 6000 22000
检验次数(次) 56 34 90
经营占用面积(平方米) 16000 12160 28160
(4)二车间实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资料略。
(5)2011年7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生产成本——一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一车间-A 7800 25400 33200
一车间-B 72000 18600 90600
生产成本——二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作业成本
月初余额 A产品 15600 8900 7600
B产品 24300 12600 21540
本月发生额 A产品 35000 64000
B产品 64360 56340
要求:
要求按照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填列二车间A和B的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      2011年7月      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B      2011年7月      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答案: 要求按照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填列二车间A和B的成本计算单。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A公司计划引进新型产品生产技术,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考虑到市场的成长需要一定时间,该项目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需要购置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90万元,追加流动资金140万元。于2010年末投入,2011年投产,生产能力为50万件。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40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第二期要投资购置二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为70万元,于2013年年末投入,需再追加流动资金240万元,2014年投产,生产能力为120万件,预计新产品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80万元。
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相同,设备按5年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零。假设以上现金流量均为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现金流量。
资料二:公司过去没有投产过类似项目,但新项目与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项目类似,该上市公司的β为1.75,其资产负债率为50%,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新项目投资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为60%,新筹集负债的税前名义资本成本为23.95%。
资料三:证券市场的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为8.15%,证券市场的名义平均收益率为19.4%,预计年通货膨胀率为3%。
要求:
确定项目评价的名义折现率。

答案: 项目新筹集负债的税后资本成本=23.95%×(1-25%)=17.96%
可比公司的负债/权益=50%/(1-...
                        单位:件
产品 月初在产品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A 300 600 200
一车间-B 200 400 200
二车间-A 100 600 100
二车间-B 150 350 200
(2)该企业目前试行作业成本法,企业只生产A和B两种产品。
(3)一车间(机加工车间)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及成本动因:
作业 作业动因
设备调整作业 调整次数
加工作业 机器工时
检验作业 检验次数
车间管理作业 分摊的办法,按照承受能力原则,以各种产品生产所占用面积为分配基础
根据一车间材料分配表,2011年7月一车间A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72000元,B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38000元;由于一车间实行的是计时工资,人工成本属于间接成本,并已将人工成本全部分配到各有关作业中,所以没有直接人工成本发生;根据一车间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等将当期发生的费用登记到“作业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项目 根据有关凭证记录的费用发生额
职工薪酬 折旧 动力费 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 合计
设备调整作业 5000 20000 4500 6400 8000 43900
加工作业 25720 68000 96000 48000 32000 269720
检验作业 6000 24000 5400 7650 9600 52650
车间管理作业 7174 30000 6750 9600 12652 66176
合计 43894 142000 112650 71650 62252 432446
一车间生产A和B两种产品的实际耗用作业量如下:
作业动因 A B 合计
调整次数(次) 6 10 16
机器工时(小时) 16000 6000 22000
检验次数(次) 56 34 90
经营占用面积(平方米) 16000 12160 28160
(4)二车间实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资料略。
(5)2011年7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生产成本——一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一车间-A 7800 25400 33200
一车间-B 72000 18600 90600
生产成本——二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作业成本
月初余额 A产品 15600 8900 7600
B产品 24300 12600 21540
本月发生额 A产品 35000 64000
B产品 64360 56340
要求:
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填列一车间A和B的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半成品   2011年7月      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B半成品    2011年7月     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答案:
问答题

A公司计划引进新型产品生产技术,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考虑到市场的成长需要一定时间,该项目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需要购置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90万元,追加流动资金140万元。于2010年末投入,2011年投产,生产能力为50万件。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40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第二期要投资购置二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为70万元,于2013年年末投入,需再追加流动资金240万元,2014年投产,生产能力为120万件,预计新产品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80万元。
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相同,设备按5年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零。假设以上现金流量均为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现金流量。
资料二:公司过去没有投产过类似项目,但新项目与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项目类似,该上市公司的β为1.75,其资产负债率为50%,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新项目投资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为60%,新筹集负债的税前名义资本成本为23.95%。
资料三:证券市场的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为8.15%,证券市场的名义平均收益率为19.4%,预计年通货膨胀率为3%。
要求:
确定项目评价的实际折现率及实际无风险利率。

答案: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实际必要报酬率=(1+23.6%)/(1+3%)-1=20...
                        单位:件
产品 月初在产品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A 300 600 200
一车间-B 200 400 200
二车间-A 100 600 100
二车间-B 150 350 200
(2)该企业目前试行作业成本法,企业只生产A和B两种产品。
(3)一车间(机加工车间)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及成本动因:
作业 作业动因
设备调整作业 调整次数
加工作业 机器工时
检验作业 检验次数
车间管理作业 分摊的办法,按照承受能力原则,以各种产品生产所占用面积为分配基础
根据一车间材料分配表,2011年7月一车间A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72000元,B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38000元;由于一车间实行的是计时工资,人工成本属于间接成本,并已将人工成本全部分配到各有关作业中,所以没有直接人工成本发生;根据一车间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等将当期发生的费用登记到“作业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项目 根据有关凭证记录的费用发生额
职工薪酬 折旧 动力费 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 合计
设备调整作业 5000 20000 4500 6400 8000 43900
加工作业 25720 68000 96000 48000 32000 269720
检验作业 6000 24000 5400 7650 9600 52650
车间管理作业 7174 30000 6750 9600 12652 66176
合计 43894 142000 112650 71650 62252 432446
一车间生产A和B两种产品的实际耗用作业量如下:
作业动因 A B 合计
调整次数(次) 6 10 16
机器工时(小时) 16000 6000 22000
检验次数(次) 56 34 90
经营占用面积(平方米) 16000 12160 28160
(4)二车间实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资料略。
(5)2011年7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生产成本——一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一车间-A 7800 25400 33200
一车间-B 72000 18600 90600
生产成本——二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作业成本
月初余额 A产品 15600 8900 7600
B产品 24300 12600 21540
本月发生额 A产品 35000 64000
B产品 64360 56340
要求:
要求按照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填列二车间A和B的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      2011年7月      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B      2011年7月      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答案: 要求按照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填列二车间A和B的成本计算单。
问答题

A公司计划引进新型产品生产技术,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考虑到市场的成长需要一定时间,该项目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需要购置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90万元,追加流动资金140万元。于2010年末投入,2011年投产,生产能力为50万件。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40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第二期要投资购置二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为70万元,于2013年年末投入,需再追加流动资金240万元,2014年投产,生产能力为120万件,预计新产品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80万元。
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相同,设备按5年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零。假设以上现金流量均为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现金流量。
资料二:公司过去没有投产过类似项目,但新项目与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项目类似,该上市公司的β为1.75,其资产负债率为50%,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新项目投资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为60%,新筹集负债的税前名义资本成本为23.95%。
资料三:证券市场的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为8.15%,证券市场的名义平均收益率为19.4%,预计年通货膨胀率为3%。
要求:
计算不考虑期权情况下方案的净现值。

答案: 不考虑期权情况下方案的净现值
                        单位:件
产品 月初在产品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A 300 600 200
一车间-B 200 400 200
二车间-A 100 600 100
二车间-B 150 350 200
(2)该企业目前试行作业成本法,企业只生产A和B两种产品。
(3)一车间(机加工车间)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及成本动因:
作业 作业动因
设备调整作业 调整次数
加工作业 机器工时
检验作业 检验次数
车间管理作业 分摊的办法,按照承受能力原则,以各种产品生产所占用面积为分配基础
根据一车间材料分配表,2011年7月一车间A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72000元,B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38000元;由于一车间实行的是计时工资,人工成本属于间接成本,并已将人工成本全部分配到各有关作业中,所以没有直接人工成本发生;根据一车间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等将当期发生的费用登记到“作业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项目 根据有关凭证记录的费用发生额
职工薪酬 折旧 动力费 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 合计
设备调整作业 5000 20000 4500 6400 8000 43900
加工作业 25720 68000 96000 48000 32000 269720
检验作业 6000 24000 5400 7650 9600 52650
车间管理作业 7174 30000 6750 9600 12652 66176
合计 43894 142000 112650 71650 62252 432446
一车间生产A和B两种产品的实际耗用作业量如下:
作业动因 A B 合计
调整次数(次) 6 10 16
机器工时(小时) 16000 6000 22000
检验次数(次) 56 34 90
经营占用面积(平方米) 16000 12160 28160
(4)二车间实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资料略。
(5)2011年7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生产成本——一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一车间-A 7800 25400 33200
一车间-B 72000 18600 90600
生产成本——二车间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作业成本
月初余额 A产品 15600 8900 7600
B产品 24300 12600 21540
本月发生额 A产品 35000 64000
B产品 64360 56340
要求:
对二车间A产品和B产品的完工产品分别进行成本还原,还原时按一车间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项目的构成比率进行还原。
A产品成本还原表
                       单位:元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作业成本 合计
还原前
还原后
B产品成本还原表
                         单位:元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怍业成本 合计
还原前
还原后
答案:
问答题

A公司计划引进新型产品生产技术,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考虑到市场的成长需要一定时间,该项目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需要购置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90万元,追加流动资金140万元。于2010年末投入,2011年投产,生产能力为50万件。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40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第二期要投资购置二十套专用设备,预计每套价款为70万元,于2013年年末投入,需再追加流动资金240万元,2014年投产,生产能力为120万件,预计新产品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增加固定付现成本80万元。
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相同,设备按5年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零。假设以上现金流量均为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现金流量。
资料二:公司过去没有投产过类似项目,但新项目与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项目类似,该上市公司的β为1.75,其资产负债率为50%,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新项目投资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为60%,新筹集负债的税前名义资本成本为23.95%。
资料三:证券市场的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为8.15%,证券市场的名义平均收益率为19.4%,预计年通货膨胀率为3%。
要求:

假设第二期项目的决策必须在2013年底决定,该行业风险较大,未来现金流量不确定,可比公司的股票价格标准差为28%,可以作为项目现金流量的标准差,要求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确定考虑期权的第一期项目净现值为多少,并判断应否投资第一期项目[为简便计算,S0/PV(X)的值以及d1和d2的数值均保留2位小数]。

答案:
d2=d1-σ×=0.09-0.4850=-0.40...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