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10年真题)校对题: 通读并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太阳能光伏发电
煤炭、 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 同时, 全球还有 20 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人们希望可再生能源可以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 维持可持续持续发展。 这当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交点。 丰富的太阳能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光热发电方式; 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 多个电池串连或并连起来, 可以组成较大攻率的太阳能电池组。硅太阳能电池目前发展最成熟, 分为单晶硅太阳能池电、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四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 技术也最为成熟, 在实验室里获得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 24.7%, 工业品的转换效率约为 15%。 多品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相对低廉, 实验室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百分之十八, 工业品转换效率可达 16%, 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 非晶硅簿膜太阳能电池由于稳定性差、 技术不成熟, 尚待进一步推广。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可以存储在蓄电池中。 通过逆变器可以将蓄电池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化为220V 的直流电, 为各种家用电气供电。
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 1994—2007 年的 14 年里增长了 17 倍。2007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 3300MW。予计到 2030 年, 太阳能光伏发电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比例将达 10%。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在大多数地区, 全年的平均每日辐射量大于 4kW· h/m2 , 日照时间大于2000h/a, 开发利用的潜力十分巨大。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大多用于出口。 为了扶持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预计未来十几年,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将高达 25%。
尽管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已经实现快速发展, 但技术尚末完善, 在硅材料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电力, 并且潜在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有关各方要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

答案: (1) 标题应居中。
(2) 标题的字体、 字级应高于正文, 可改为黑体、 小二号字。
(3)&ld...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2013年真题)校对题: 按照原稿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若认为原稿有差错, 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找得着“北” 的地方

飞机降落到黑龙江的漠河机场时, 由于这里位于北纬 53 度半的高纬度地区, 虽是下午 3 时, 但天色已经变得黢黑。 正处农历腊月,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漠河人说“腊七腊八, 冻掉下巴”。 刚刚走出机舱, 身上的热量一下就被严寒“吸” 走了, 呼出的热气在朔风中瞬间化为一缕缕飘曳的白烟。 白雪覆盖着大地, 寒风尖锐地刺痛着脸颊。 行走仅十几分钟, 同伴就感到无法坚持了。 当地朋友告诉我们, 今晚天气预报温度是-40℃, 这里不仅滴水成冰, 然而哈气也成冰。
次日一早, 我们行车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里, 继续向北, 穿越无尽的群山和无垠的大森林, 终于到了漠河县的北极村。 迎接我们的是村口的巨人雪雕, 其所持标牌上醒目的大字是“约你来找北”。 假如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 那么, 被称为“神州北极” 的北极村就在那金鸡之冠上。 尽管今年北方普遍降雪较少, 但这里仍然处在深雪包围之中。
在这个中国最为寒冷的地方, 严寒似乎把一切都凝固了: 苍茫的雪野、 晶莹的雾凇、 宁静的白桦林和被冰凌包裹的木刻楞的炊烟。 然而, 静态的画面中也有动感, 比如擦身而过的或许就是让你惊喜不已的狗拉雪撬, 相机的长焦镜头能把江上凿冰打鱼的渔民拉到眼前。 尽管手指冻得僵硬, 甚至按不动相机的快门, 圆珠笔也写不出字,但朋友却说: “你们的运气真好, 虽然温度很低, 但阳光灿烂, 更重要的是无风, 便于户外活动。 如果遇上刮烟泡子风, 那户外根本无法停留。”
位于江边的神州北极石碑, 象征中国最北的端点。 碑上是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篆体书写的“北” 字。 邓公的篆书纵横捭阖, 字体微方, 蕴含着“北” 的内涵: 坚实、 厚重。
“找不着北” 是中国的一句俗语, 意为做事情没有头绪, 迷失了方向。 而找北, 则代表着中国人面对天地时独特的知与行。 找着了北, 就有了方向, 就有了目标。
当地的朋友再三介绍, 虽然严冬的北极很有味道, 但是夏季的北极更为美丽, 那时昼长夜短, 整个漠河变成了不夜城, 还可以见到瑰丽的彩色光象——北极光。 然而, 我还是钟情于冬季的北极。 那种终古如斯的天地大美,使我永生难忘。

【校样】

找得着北的地方

飞机降落到黑龙江的漠河机场时, 由于这里位于北纬 53 度半的高纬度地区, 虽是下午 3 时, 但天色已经变得黝黑。 正处农历, 腊月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漠河人说“腊七腊八, 冻掉下巴”。 刚刚走出机舱, 身上的热量一下就被严寒“吸” 走了, 呼出的热气在溯风中瞬间化为一缕缕飘逸的白烟。
白雪覆盖着大地, 寒风尖锐地刺痛着脸颊。 行走仅十几分钟, 同伴就感到无法坚持了。 当地朋友告诉我们, 今晚天气预报温度是-40℃, 这里不仅滴水成冰, 然而哈气也成冰。 次日一早, 我们行车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里,继续向北, 穿越无尽的群山和无垠的大森林, 终于到了漠河县的北极村。 迎接我们的是村口的巨人雪雕, 其所持标牌上醒目的大字是“约你来找北”。 假如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 那么, 被称为“神州北极” 的北极村就在那金鸡之冠上。 尽管今年北方普遍降雪较少, 但这里仍然处在深雪包围之中。
在这个中国最为寒冷的地方, 严寒似乎把一切都凝固了: 苍茫的雪野、 晶莹晶莹的雾凇、 宁静的白桦林和被冰凌包裹的木刻楞的炊烟。 然而, 静态的画面中也有动感, 比如擦身而过的或许就是让你惊喜不已的狗拉雪撬,相机的长焦镜头能把江上凿冰打鱼的渔民拉到眼前。 尽管手指冻得僵硬, 甚至按不动相机的快门, 圆珠笔也写不出字, 但朋友却:“你们的运气真好, 虽然温度很低, 但阳光灿烂, 更重要的是无风, 便于户外活动。 如果遇上刮烟泡子风, 那户外根本无法停留”。
位于江边的神州北极石碑, 象征中国最北的端点。 碑上是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篆体书写的“北” 字。 邓公的篆书纵横捭阖, 方体微字, 蕴含着“北” 的内涵: 坚实、 厚重。
“找不着北” 是中国的一句俗语, 意为做事情没有头绪, 迷失了方向。 而找北, 则代表着中国人面对天地时独特的知与行。 找着了北, 就有了方向, 就有了目标。
当地的朋友再三介绍, 虽然严冬的北极很有味道, 但是夏季的北极更为美丽, 那时昼长夜短, 整个漠河变成了不夜城, 还可以见到瑰丽的彩色光象—北极光。 然而, 我还是钟情于冬季的北极。 那种终古如斯的天地大美,使我永生难忘。

答案: (1) [北]改为[“北” ]。
(2)“纬” 改为[宋体]。...
问答题

(2012年真题)校对题: 按照原稿改正校样中的错误; 若认为原稿有差错, 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淘” 金

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 由于它稀少、 特殊和珍贵, 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五金之首, 有着极其显赫的地位。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正因为金具有这一“贵族” 的地位, 一段时间里曾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
金是一种化学元素, 符号是 Au。 它的化学符号源自其拉丁文 Aurum。 Aurum 的含义是“灿烂的黎明”。 金在化学元素家族中“排行” 79, 原子量为 196.96654, 密度为 19.3 克/厘米3 , 熔点 1063 摄氏度, 沸点 2600 摄氏度, 与银、 铜、 铁、 锡等同为历史上最早发现的元素。 金是所有元素中延展性最强的。 1 克金能抽成 3~4 千米长的金丝, 或压成厚约 0.0001 毫米的金箔。 金非常稀有, 它在太阳中的含量为 0.000001‰, 在海水中的含量为0.00000001‰, 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0.000011‰。
从古代开始, 人类就梦想用人工的方法制造黄金。 炼金术士、 化学家等都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从古代到 20世纪初的几千年里, 炼金梦不断破灭。 人们逐渐相信, 黄金不可能由人工制造, 只能从自然界获取。 然而 20 世纪初, 元素放射性的发现及原子内部结构的揭秘, 打破了这一观念。 科学家们认为人工制造黄金是可能的。
我们知道各种元素的差别在于它们的原子中质子、 中子和电子的数目不同, 特别是质子的数目不同。 如果用人工的方法改变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就可以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 这就是说, 只要能从序号大于 79 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中减少一些质子, 或给序号小于 79 的元素的原子中增添一些质子, 使它们的质子数为 79, 就可以把这些非 79 号元素转变成 79 号元素金。 但是给原子增减质子并不像给一个容器装取豆子那样简单。 原子核非常坚固, 要破坏它需要巨大的能量。 据计算, 从原子核内取出一个质子所需的能量比把一个分子破裂成原子所需要高出 100 万倍。 因而,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原子核总是“安然无恙”, 利用任何化学手段及普通的物理方法(比如升温) 只能导致原子重新组合或分子破裂成原子——这就是炼金术士制造不出黄金的根本原因。
20 世纪四十年代, 人类数千年来的“人造黄金” 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美国哈佛大学的班布里奇博士及其助手, 利用“慢中子技术” 成功地将比金原子序数大 1 的汞变成了金。 约 40 年后,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把 83 号元素铋转变成了金。 他们把铋置入高能加速器中, 用近乎光速的粒子去轰击铋的原子核, 结果 4个质子破核而出, 剩下了 79 个质子, 铋原子的结构便发生了相应的突变, 一跃而成为金原子。 用类似的方法,他们把 82 号元素铅也变成了金。
遗憾的是, 黄金目前只能用这样的人工方法制造, 且只能在极少数拥有高科技的实验室里进行, 成本极高。

【校样】

“淘” 金

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 由于它稀少、 特殊和珍贵, 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五金之首, 有着极其显赫的地位。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正因为金具有这一“贵族” 的地位, 一段时间里曾是财富和华贵的像征。
金是一种化学元素, 符号是 Au。 它的化学符号源自其拉丁文 Aurum。 Aurvm 的含义是“灿烂的黎明”。 金在化学元素家族中“排 行” 79, 原子量为 196.96654, 密度为 19.3 克/厘米3 , 镕点 1063 摄氏度, 沸点 2600 摄氏度, 与银、 铜、 铁、 锡等同为历史上最早发现的元素。 金是所有元素中延展性最强的。 1 克金能抽成 3~4 千米长的金丝, 或压成厚约 0.0001 毫米的金箔。 金非常希有, 它在太阳中的含量为 0.000001‰, 在海水中的含量为 0.00000001‰, 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0.000011%。
从古代开始, 人类就梦想用人工的方法制造黄金。 炼金术士、 @#&化学家等都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从古代到 20 世纪初的几千年里, 炼金梦不断破灭。 人们遂渐相信黄金不可能由人工制造, 只能从自然界获取。 然而 20世纪初, 元素放射性的发现及原子内部结构的揭秘, 打破了这一观念。 科学家们认为工人制造黄金是可能的。
我们知道各种元素的差别在于它们的原子中质子、 中子和电子的数目不同, 特别是质子的数目不同。 如果用人工的方法改变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就可以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 这就是说, 只要能从序号大于 79 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中减少一些质子, 或给序号小于 79 的元素的原子中增添一些质子, 使它们的质子数为 79, 就可以把这些非 79 号元素转变成 79 号元素金。
但是给原子增减质子并不像给一个容器装取豆子那样简单。 原子核非常坚固, 要破坏它需要巨大的能量。 据计算, 从原子核内取出一个质子所需的能量比把一个分子破裂成原子所需要的能量要高出 100 万倍。 因而,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原子核总是“安然无羌”, 利用任何化学手段及普通的物理方法(比如升温) 只能导致原子重新组合或分子破裂成原子—这就是炼金术士制造不出黄金的根本原因。
20 世纪四十年代, 人类数千年来的“人造黄金” 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美国哈佛大学的班布里奇博士及其助手, 利用“慢中子技术” 成功地将比金原子序数大 1 的汞变成了金。 约 40 年后,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把 82 号元素铋转变成了金。 他们把铋置入高能加速器中, 用近乎光速的粒子去轰击铋的原了核, 结果 4个质子破核而出, 剩下了 79 个质子, 铋原子的结构便发生了相应的突变, 一跃而成为金原子。 用类似的方法,他们把 82 号元素铅也变成了金。
遗憾的是, 黄金目前只能用这样的人工方法制造, 且只能在极少数拥有高科技的实验室里进行, 成本极高。

答案: (1)“金是人类……” 前空 2 字。
(2) [金银。&...
问答题

(2011年真题)校对题: 按照原稿改正校样中的错误; 若认为原稿有差错, 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在气象学上, 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 世界上每年因台风、 闪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在我国, 每年的 5—10 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 这一时期, 内陆地区雷击也较多发生。
人们不喜欢台风, 也害怕闪电。 但是, 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 又将会怎样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台风, 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进一步加剧。 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 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 一次台风登陆时能带来几十亿吨降水!每年, 台风给中国、 日本、 印度、 菲律宾、 越南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水量, 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总量的 25~30%!
假如没有台风, 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 赤道地区太阳光照强烈, 气候炎热, 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 热带就会更热, 寒带也会更冷, 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台风, 地球将失去热平衡。 台风产生于高温高湿海洋环境, 在它的移动过程中, 大风(最快时速可达 300 千米) 将低纬度的热量和水汽带到中高纬度地区, 从而形成了南北之间水热交换, 以维持全球“海—气系统” 的热平衡。
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 海上发生台风时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 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的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三四摄氏度, 同时, 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表层浮游藻类的繁殖, 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如果没有闪电, 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 雷电交加时, 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 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 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 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 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 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有关资料统计, 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 31 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约 100 次。 每次放电, 其电能高达 10 万千瓦· 时, 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另外,大气中还含有 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离氮。 闪电时, 电流高达 10 万安培, 空气分子被加热到 3 万摄氏度以上, 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 变成二氧化氮。 大雨又将二氧化氮熔解成为稀硝酸, 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 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 全球每年由雷雨“合成” 的氮肥就有 20 亿吨。 这 20亿吨氮肥从天而降, 相当于全球化肥总产量的 8~10 倍。

【校样】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在气象学上, 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 世界上每年因台风、 闪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在我国, 每年的 5—10 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 这一时期, 内陆地区雷击也较多发生。
人们不喜欢台风, 也害怕闪电。 但是, 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 又将会怎样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 如果设有台风, 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进一步加剧。 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 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 一次台风登陆时能带来十几亿吨降水!每年, 台风给中国、 日本、 印度、 菲律宾、 越南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水量, 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总量的 25~30%!
假如没有台风, 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 赤道地区太阳照光强烈, 气候炎热, 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 热带就会更热, 寒带也会更冷, 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台风, 地球将矢去热平衡。 台风产生于高温高湿润海洋环境, 在它的移动过程中, 大风(最快时速可达 300 千米) 将低纬度的热量和水汽带到中高纬度地区, 从而形成了南北之间水热交换, 以维持全球“海-气系统” 的平衡。
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 海上发生台风时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 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的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三四摄氏度, 同时, 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表层浮游藻类的繁殖, 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如果没有闪电, 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 雷电交加时, 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臭, 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 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 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 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假如没有闪电, 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有关资料统计, 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 31 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约 100 次。 每次放电, 其电能高达 10 万千瓦. 时, 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另外,中还含有 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离氮。 闪电时, 电流高达 10 万安培, 空气分子被加热到 3 万摄氏度以上, 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 变成二氮化氧。 大雨又将二氧化氮熔解成为稀硝酸, 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 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 全球每年由雷雨“合成” 的氮肥就有 20 亿吨。 这 20亿吨氮肥从天而降, 相当干全球化肥总产量的 8—10 倍。

答案: (1)“在气象学上” 应首空 2 字。
(2)“在我国…&h...
问答题

(2010年真题)校对题: 通读并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太阳能光伏发电
煤炭、 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 同时, 全球还有 20 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人们希望可再生能源可以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 维持可持续持续发展。 这当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交点。 丰富的太阳能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光热发电方式; 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 多个电池串连或并连起来, 可以组成较大攻率的太阳能电池组。硅太阳能电池目前发展最成熟, 分为单晶硅太阳能池电、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四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 技术也最为成熟, 在实验室里获得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 24.7%, 工业品的转换效率约为 15%。 多品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相对低廉, 实验室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百分之十八, 工业品转换效率可达 16%, 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 非晶硅簿膜太阳能电池由于稳定性差、 技术不成熟, 尚待进一步推广。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可以存储在蓄电池中。 通过逆变器可以将蓄电池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化为220V 的直流电, 为各种家用电气供电。
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 1994—2007 年的 14 年里增长了 17 倍。2007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 3300MW。予计到 2030 年, 太阳能光伏发电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比例将达 10%。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在大多数地区, 全年的平均每日辐射量大于 4kW· h/m2 , 日照时间大于2000h/a, 开发利用的潜力十分巨大。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大多用于出口。 为了扶持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预计未来十几年,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将高达 25%。
尽管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已经实现快速发展, 但技术尚末完善, 在硅材料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电力, 并且潜在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有关各方要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

答案: (1) 标题应居中。
(2) 标题的字体、 字级应高于正文, 可改为黑体、 小二号字。
(3)&ld...
问答题

(2009年真题) 校对题: 通读并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网络时代的特色书店一网上书店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一些较有特色的出版物零售机构在我国开始出现, 并呈增长趋势, 其中网上书店的发展势头犹为迅猛。
网上书店, 也叫“网络书店’, 是利用计算机器信息网络向消费者传播出版信息提供和销售服务的出版物零售机构。 比起传统书店, 网络书店享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无店铺。 网上书店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 不需要店面、 装潢、 营业员。
第二、 可供品种数量大。 传统书店由于受买场面积的限制, 品种一般在 20 万种以下, 而网上书店的品种往往是传统书店的数十倍甚至几倍。
第三、 全天侯经营, 提供 24 小时售书服务。 第四、 检索方便快捷。
网上书店可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读者可以按照类别、 书名、 出版社名等进行单独检索或组合检索, 比流览传统书目要便捷很多。
第伍, 可以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销售。
第六, 信息采集方便, 易于建立消费者档案, 提供个性化服务。 网上书店可以随时收集读者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 互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第七, 价格有优势。 网上书店省略了传统发行的一些环节和设施, 节约了成本, 因此价格可更加优慧。

答案: (1) 标题“特色书店—网上书店” 改为“特色书店—&mda...
问答题

(2008年真题)校对题: 通读并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大自然的空调机—森林 严冬, 人们希望待在温暖的室内避寒: 春天, 人们愿意到大自然中旅游。 适宣的气温不仅使人感到舒适, 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人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不可能人人都享有现代化的空调机, 而且空调机在室外也无济与事。 要调节大气的温度, 必须用大自然的空调机——森林。 广阔的森林能形成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气候, 能创造冬暖 夏凉、 夜暖昼凉、 温差小、 空气湿润清新的环境。
地球的热量来源于太阳幅射。 阳光照到树冠上时, 约 25%反射到天空中, 而 30%光合作用通过转变为化学能储藏于光合产物中。 叶面的蒸腾作用大量消耗热能而使气温降低。 夏季, 每公倾扬树每天蒸腾 57T 水, 以蒸腾 1Kg 水消耗热能 2.51MJ 计, 消耗的热能达 1.43×105 MJ。 阔叶林蒸腾的水分比同伟度等面积的海洋多 50%,比无林地多二十倍。 到了冬天, 则有林地气温可比无林地高 2℃-6℃。
相对湿度为 50%~80%时, 人感到舒适。 在秋季, 如相对湿度低于 50%, 人的皮肤就易干列出血, 并且这时空气中臭氧也少, 易使人发怒、 反应迟顿。 森林也能调节湿度。 当森林覆率达大约 40%左右时, 年降水水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 全球气候反常, 自然灾害频烦。 这些都与森林遭到破坏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造福子孙后代,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

(1)“空调机—森林” 应改为“空调机——森林”。
(2)“避寒: ” 应改为“避寒; ”。
(3)“适宣” 应改为“适宜”。
(4)“无济与事” 应改为“无济于事”。
(5)“冬暖 夏凉” 应改为“冬暖夏凉”。
(6)“幅射” 应改为“辐射”。
(7)“光合作用通过” 应改为“通过光合作用”。
(8)“公倾” 应改为“公顷”。
(9)“扬树” 应改为“杨树”。
(10)“57T” 应改为“57t”。
(11)“1Kg” 应改为“1kg”。
(12)“伟度” 应改为“纬度”。
(13)“二十倍” 应改为“20 倍”。
(14)“2℃-6℃” 应改为“2℃~6℃”。
(15)“相对湿度” 应缩进两个字。
(16)“干列” 应改为“干裂”。
(17)“气中” 应改为宋体。
(18)“迟顿” 应改为“迟钝”。
(19)“覆率” 应改为“覆盖率”。
(20)“大约 40%左右” 应改为“大约 40%” 或“40%左右”。
(21)“降水水量” 应改为“降水量”。
(22)“频烦” 应改为“频繁”。

答案: (1)“空调机—森林” 应改为“空调机——森林&...
问答题

(2007年真题)校对题: 使用校对符号纠正校样中的错误。

生命之星—地球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 地球即是普通的一员, 又是一颗极不平凡的星求。 地球上有郁郁丛丛的重山峻岭,有奔腾咆哮的江河大海, 还有生机勃勃的生物界……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行星所没有的。
论大小, 地球在太阳系大家庭中排第五, 它的平均直径为 12742km。 在地球 5.1 亿 km3 的表面积中, 70.8%为辽阔的海洋所复盖, 陆地、 岛屿仅占 29.2%。 从太空中看地球, 它是一个极为秀丽的蔚兰色球体。包裹着地球的是厚厚的一层气体, 通常称为大气。
大气在地球表面的密度在标准状态下是 1.293kg/立方米, 越向上就越稀簿。 大气质量约为 5.3×1018 kg, 约占地球总质量的百分之一。 大气的 90%集中在离地面 15km 以内,99.9%在 48km 以内; 在离地面 2000km 以上的空间, 大气极其稀薄, 逐渐向星际空间过度。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按含量来分, 氮占 75%, 氧占 23%, 其他还有二氧化碳、 氩、 氖氦等气体,约占 2%。 正是由于大气中有氧和二氧化碳存在, 地球上的生物才够能生存。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 自转一周为 23 小时 56 分钟。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产生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地球五带(热带、 南温带、 北温带、 南寒带、 北寒带)的区分。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 29.8km/秒, 这个速度比目前最快的火箭还要快得多。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和金星外, 就数地球跑得快了; 当然, 与地球庞大的身躯相比, 这个速度就不算太快。

答案: (1) 标题“生命之星—地球” 应改为“生命之星—&mdas...
问答题

(2005年真题)下面短文摘自某文稿初校样, 请通读并使用校对符号纠正其中的错误。

叶圣陶谈编辑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教育家、 语言学家、 出版家。 他生于清光绪 20 年(一八九四年), 1988 年去世, 享年 94 岁。 作为文学家, 他早年十分欣赏甚至摩仿美国作家华盛顿. 欧文(Washington irving) 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写作风格。 他的作品反映工农大众疾苦, 勇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反动派的道行逆施。 1947 年,“520”惨案发生后, 他马上赶写了一篇支持学生运动的《南京事件》, 表现了不畏强爆的凛然正气。
作为我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先驱者之一, 他却说:“作家不是我的职业。” 他常说:“我的职业是编辑。”在他的一生中, 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 超过了 60 年。 可以说, 他最热爱的工作是编辑工作。 关于编辑工作,他有过许多论述。 他认为编辑在改稿子的时候, 要注意语音, 有的稿子, 写在纸上似乎明白, 可是念起来坳口,听起来刺耳。 他尤其强调编辑要注意语言的轨矩,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法、 修辞。 他主张用词要恰当, 不要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 造句越自然越好, 不要为所欲为。 他要求我们在编辑过程中, 对文章的体例、 逻辑、 语法、 修辞, 以致标点符号都要反复诼磨, 认真加工, 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不要轻易放过。

答案: (1)“清光绪 20” 应改为“清光绪二十”。
(2)&ldq...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