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毒扁豆碱 B.普鲁卡因酰胺 C.毒毛旋花子苷K D.麻黄碱 E.间羟胺
A.A级差错 B.B级差错 C.G级差错 D.H级差错 E.I级差错
A.注意延长间隔时间,切不可给药次数过多、过频 B.必须严格掌握肥胖儿童的用药剂量 C.在疗效不好或怀疑过量时,应通过测定半衰期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D.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快过急 E.婴幼儿静脉给药要注意不断变换注射部位,防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
A.成人剂量的1/2 B.成人剂量的3/4 C.成人剂量的1/2~1/3 D.成人剂量的1/3 E.成人剂量的2/3
A.可引起呼吸抑制 B.可出现低钾、低钠现象 C.有抑制神经系统的作用 D.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 E.可使骨骼闭合过早
A.执业医师 B.执业药师 C.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 D.临床医师 E.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
A.1/3 B.1/2 C.2/3 D.3/4 E.2/5
A.可导致肠道钙吸收减少 B.可导致普萘洛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 C.庆大霉素、异烟肼等分布容积无改变 D.大多数药物表现为分布容积增加,消除加快,半衰期缩短 E.对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合普萘洛尔的排泄均较正常人快
A.3岁以下儿童 B.5岁以下儿童 C.8岁以下儿童 D.12岁以下儿童 E.16岁以下儿童
A.0.50~0.70(50%~70%) B.0.01~0.05(1%~5%) C.0~0.01(0%~1%) D.0.20~0.40(20%~40%) E.0.03~0.08(3%~8%)
A.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B.超过40℃为高热 C.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 D.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E.青年人体温略高于老年人
A.中毒引起的惊厥未被控制之前禁止洗胃 B.强腐蚀剂中毒患者禁止洗胃 C.挥发性烃类化合物(如汽油)口服中毒患者不宜洗胃 D.每次灌入洗胃液为500~600ml,最多不超过700ml E.中毒毒物进入体内时间在4~6h之内应洗胃
A.红霉素 B.十一烯酸软膏 C.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 D.咪康唑霜剂 E.复方苯甲酸酊
A.病人的伙食费 B.医师的工资 C.误工所造成的工资损失 D.病人的差旅费 E.因病引起的疼痛
A.体内药效试验 B.体外药效试验 C.体内药敏试验 D.体外药敏试验 E.药理试验
A.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同时服用 B.只有在一种NSAID足量使用l~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 C.无论使用何种NSAID,剂量都应个体化 D.老年人宜选用血浆半衰期长的 NSAID药物 E.宜餐中服药
A.抗组胺药 B.抗抑郁药 C.抗精神病药 D.抗高血压药 E.抗胆碱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E.1h
A.使用前尽量将痰液咳出,口腔内的食物咽下 B.用前将气雾剂摇匀 C.揿压气雾剂阀门之前,将双唇紧贴近喷嘴,头稍微后倾,缓缓呼气尽量让肺部的气体排尽 D.深呼吸的同时揿压气雾剂阀门,使舌头向下,并准确掌握揿压次数 E.屏住呼吸5~10s,后用鼻子呼吸
A.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B.注意非语言的运用 C.使用封闭式的提问 D.与患者谈话的时间不宜过长 E.提供的信息不宜过多
A.至少在1年期内应避免重复应用链激酶 B.对出血性脑卒中者应迅速降低患者血压 C.对急需抗凝血者应优先选用肝素 D.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和粒细胞缺乏症者慎用噻氯匹定 E.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氯匹格雷
A.四环素 B.卡那霉素 C.庆大霉素 D.水杨酸 E.磺胺类
A.以人为本的服务 B.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服务 C.直接面向患者的服务 D.负责的服务 E.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
A.医用纱布 B.医用棉花 C.绷带 D.医用橡皮膏 E.创可贴
A.法定处方B.医师处方C.协定处方D.电子处方E.药师处方
A.流行性感冒 B.麻疹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尿毒症 E.粒细胞缺乏症
A.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 B.钙通道阻滞药和ACEI或ARB C.钙通道阻滞药与硫酸镁 D.α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 E.钙通道阻滞药和利尿药
A.二巯基丙醇 B.依地酸钙钠 C.硫酸阿托品 D.硫代硫酸钠 E.盐酸烯丙吗啡
A.青霉素类 B.氟喹诺酮类 C.头孢菌素类 D.β内酰胺类 E.红霉素
A.林可霉素 B.克林霉素 C.红霉素酯化物 D.青霉素类 E.头孢菌素类
A.卫牛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 B.经注册的药品的商品名 C.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 D.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 E.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A.氯霉素 B.新生霉素 C.磺胺药 D.硝基呋喃类 E.苯巴比妥
A.肺炎链球菌 B.军团菌 C.嗜血流感杆菌 D.大肠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克林霉素 D.高锰酸钾 E.聚维碘酮
A.氢氯噻嗪 B.氯噻酮 C.螺内酯 D.美托洛尔 E.卡托普利
A.地高辛 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C.头孢菌素类 D.四环素类 E.红霉素类
A.BA B.CA C.CPA D.IM E.EM
A.比例法 B.一点法预测初始剂量 C.重复一点法 D.血清肌酐法 E.Bayesian反馈法
A.通常女性较男性对药物更为敏感 B.氯氮卓(利眠宁)的清除率女性较男性快 C.与正常人相比,肥胖人群的血浆半衰期延长 D.肥胖使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均减慢 E.肥胖者长期使用脂溶性药物可引起中毒反应,应注意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