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全部由热力学函数组成 B.功和热量的正负号都是人为设定的 C.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应用于稳流系统 D.焓可以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出现
A、8 B、6 C、4 D、2
A、5.94,难 B、5.94,易 C、8.26,难 D、8.26,易
根据偏摩尔量的定义,偏摩尔熵的定义式为()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已知反应。在25℃下,反应已达平衡。现将反应温度提高到50℃,则该反应的平衡将( )。若温度不变,将反应的压力从100kPa提高到200kPa,则平衡将( )。如温度与压力均不变,向反应已达平衡的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则反应平衡将()
A.向左转 B.向右转
原电池Ag(s)|AgCl(s)|Cl-1(acl-1|Cl2(g,p)|Pt(s)的阳极为(),正极为()。
(A)Ag(s)|AgCl(s)|Cl-1(acl-1),Cl-(acl-1)|Cl2(g,p)|Pt(s) (B)Ag(s)|AgCl(s)|Cl-1(acl-1),Ag(s)|AgCl(s)|Cl-1(acl-1) (C)Cl-1(acl-1)|Cl2(g,p)|Pt(s),Cl-1(acl-1)|Cl2(g,p)|Pt(s) (D)Cl-1(acl-1)|Cl2(g,p)|Pt(s),Ag(s)|AgCl(s)|C1-1(acl-1)
A.0.050,5.0 B.20.0,2.0 C.0.050,0.0050 D.20.0,2000
A.升高,正吸附 B.降低,正吸附 C.升高,负吸附 D.降低,负吸附
在1000℃下,将过量的NH4I(s)放入真空容器中,发生以下分解反应: NH4I(s)
当系统达平衡后,系统的组分数C=(),相数P=(),自由度数F=()。
A.1,2,1 B.2,2,2 C.1,2,0 D.1,3,1
已知反映(1)和反应(2)具有相同的指前因子,即A1=A2。测得在同一温度下升高20K时,反应(1)和反应(2)的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2倍和3倍,这说明反应(1)的活化能Ea1()反应(2)的Ea2,而且,在同一温度下,反应(1)的速率常数k1()反应(2)的k2。
已知反应3A2B为二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如用A的消耗速率表示,可写为-dcA/dt=kAca2;若用B的生成速率表示,速率方程可写为dcB/dt=kAca2。则-dcA/dt=()dcB/dt,kA=()kB。
A.2 B.3/2 C.2/1 D.3
将少量的Ba(NO3)2稀溶液滴入量较多的Na2SO4稀溶液中以制取BaSO4溶胶,过量的Na2SO4便成为胶体的稳定剂,则所制得的BaSO4溶胶的胶团结构应为()。
A. B. C. D.
A.孔板流量计 B.测速管 C.转子流量计 D.文丘里流量计
A.Q及N均变大 B.Q及N均变小 C.Q变小,N变大 D.Q变大,N减小
A.3.06m2 B.1.2m2 C.30.6m2 D.15.3m2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A.加速段 B.匀速段 C.初始点 D.任何时候
A.平叶桨式 B.平直叶圆盘涡轮式 C.旋桨式 D.锚式
A.甲乙均合理 B.甲乙均无理 C.甲合理,乙无理 D.甲无理,乙合理
穿过三层平壁的稳定导热过程如图所示,比较第一层的热阻R1与第二、三层的热阻R2R3的大小为()
A.R1>R2+R3 B.R1<R2+R3 C.R1=R2+R3 D.无法比较
A.△tm1>△tm2<△tm3 B.△tm2<△tm1>△tm3 C.△tm2>△tm1>△tm3 D.△tm2<△tm1<△tm3
A.2.2m2 B.2.8m2 C.3.5m2 D.4.4m2
A.600kg/h B.150kg/h C.375kg/h D.900kg/h
A.=0 B.>0 C.<0 D.→∞
A.降低,降低 B.降低,升高 C.升高,降低 D.升高,升高
A.增多 B.减少 C.保持恒定 D.存在极大值
A.6.359m B.6.695m C.2.997m D.8.046m
A.60.0kmol/h B.80.0kmol/h C.50.0kmol/h D.70.0kmol/h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A.97.56% B.98.41% C.5.01% D.56.38%
A.2.17 B.13.9 C.6.42 D.2.96
如图所示为同一温度下A、B、C3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它们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次序为()
A.C,A,B B.C,B,A C.A,B,C D.A,C,B
A.1484 B.2250 C.3234 D.3734
A.118.6kJ/(kg绝干气) B.79.7kJ/(kg绝干气) C.38.9kJ/(kg绝干气) D.63.7kJ/(kg绝干气)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确定
A.1034kg绝干气/h B.1115kg绝干气/h C.2069kg绝干气/h D.5476kg绝干气/h
A.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 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D.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A.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产生的压力差 B.压降不变,节流面积的变化 C.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产生的速度变化 D.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产生的机械能损失
附图所示为一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原料油在炉中被加热。如原料油不允许过热,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为()
A.执行器:气开;控制器:正作用 B.执行器:气开;控制器:反作用 C.执行器:气关;控制器:正作用 D.执行器:气关;控制器:反作用
附图所示为一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分别是()
A.反应器内温度、蒸汽温度 B.反应器内液位、蒸汽温度 C.反应器内温度、蒸汽流量 D.反应器内液位、蒸汽流量
某被控对象特性可用微分方程=2x(t)表示(y表示输出变化量,x表示输入变化量),则该对象的放大系数和时间常数分别为()
A.4,2 B.2,4 C.2,1 D.4,1
假设反应器内只发生乙烯和苯作用生成乙苯的反应,乙烯的转化率为100%,反应方程为:C2H4+7C6H6 C6H5C2H5+6C6H6。已知三组分的标准生成热
为:乙苯生成热
,乙烯生成热
,苯生成热
。计算得上述反应的反应热△Hr为()
A.-105.34kJ/mol B.105.34kJ/mol C.-53.05kJ/mol D.53.05kJ/mol
A.初版设备布置图和设计版设备布置图 B.初版设备布置图和确认版设备布置图 C.设计版设备布置图和确认版设备布置图 D.初版设备布置图和施工版设备布置图
A.90.00% B.90.29% C.98.89% D.99.68%
A.减压阀 B.安全阀 C.调节阀 D.阻燃器
A.输送介质的温度 B.输送介质的压力 C.输送介质的流量 D.输送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
A.所需多釜串联总反应体积等于单釜所需反应体积 B.所需多釜串联总反应体积小于单釜所需反应体积 C.所需多釜串联总反应体积大于单釜所需反应体积 D.所需反应体积的相对大小需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后方能确定
A.物质在没有外界引燃因素的条件下在空气中能自己燃烧的温度 B.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的最低浓度值 C.物质在明火中能够点燃的最低温度 D.物质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
A.旋风除尘器 B.湿式除尘器 C.静电除尘器 D.袋式除尘器
A.合理规划和设计 B.开展清洁生产,改进工艺 C.加强废弃物治理,做到达标排放 D.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物理化学处理法 D.光化学处理法
A.R只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出现 B.R的数值与所用单位有关 C.不同气体选用不同R值 D.适用于液体的状态方程中不可能有R
A.在同一低温热源下,提高高温热源温度 B.在同一高温热源下,降低低温热源温度 C.改变工质 D.使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的温度之比增大
A.1954年制定的《宪法》 B.1975年制定的《宪法》 C.1978年制定的《宪法》 D.1982年制定的《宪法》
A.没有市场的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 B.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C.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D.没有市场的产品
A.立方型状态方程都可展开为V的三次方多项式方程 B.RK方程、Soave方程、PR方程都是重要的立方型状态方程 C.在立方型状态方程的实际计算中,需要物质的临界参数 D.每一种物质都需要自己的立方型状态方程参数,以便实际使用
A.位于风景名胜区,严重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 B.排放污染物严重妨碍居民的排放单位 C.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专业单位 D.工业区内污水排放量很大的企业
A.0.144 B.1.440 C.0.720 D.不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