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面充填物高点 B.食物嵌塞 C.牙列不齐 D.牙石 E.不良修复体
在恢复牙体缺损患牙面形态时,必须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
A.患牙所能承受的[*]力 B.患牙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C.患牙在牙列中的位置 D.患牙缺损的程度 E.对牙的面形态
A.洞斜面 B.边缘嵴 C.轴面角 D.洞的线角 E.洞的深度
没有咬合关系的位是()
A.正中位 B.下颌息止位 C.正中关系 D.肌位 E.下颌后退接触位
牙列缺损后形成干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牙间隙变小 B.邻牙的倾斜 C.对颌牙的松动 D.间隙增宽 E.牙列缩短
A.患者的舒适度 B.患者的美观性 C.基牙牙周储备力 D.基牙的咬合力 E.牙槽嵴吸收程度
A.降低桥体牙尖斜度 B.降低桥体面高度 C.采用金属与树脂材料 D.设计悬空龈面形态 E.尽量扩大锥间隙
A.连接体 B.卡环体 C.卡环臂 D.支托 E.间接固位体
A.间隙卡 B.双臂卡环 C.三臂卡环 D.联合卡环 E.对半卡环
A.1~2mm B.3~4mm C.5~6mm D.>6mm E.为下前牙舌侧龋缘至口底距离的1/2
患牙调方法的注意事项如下,除外()
A.正中和非正中[*]均有创伤,应先调正中[*] B.保持牙齿的生理外形和牙尖切割功能 C.保持正中]时正常的颌间垂直距离 D.调磨时应注意不断滴水冷却 E.一次应多调磨几个牙
肯氏一类牙列缺损设计中,不能减小牙槽嵴力负担的措施是()
A.排列瓷牙 B.减小人工牙颊舌径 C.扩大基托面积 D.减少人工牙数目,通常可少排第一前磨牙 E.加深耠面沟窝形态
A.下颌骨对颅骨的位置关系 B.上下颌骨的垂直关系 C.上下颌骨的水平关系 D.记录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E.颌位记录是记录下颌骨的位置关系
A.颈部微向腭侧倾斜 B.近中舌尖与平面接触 C.近中颊尖离开平面1.0mm D.远中颊尖离开平面1.5mm E.远中舌尖离开平面2.0mm
A.阻生智齿大部分位于下颌支内 B.阻生智齿的长轴向近中倾斜 C.阻生智齿的最高点低于[*]平面 D.阻生智齿的最高点高于第二磨牙颈部 E.阻生智齿偏向正常牙列中线的颊侧
A.2~3岁 B.3~4岁 C.5~6岁 D.7~8岁 E.9~10岁
A.面嵌体B,邻嵌体C.颈部嵌体D.邻舌嵌体E.高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