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当相对硬层埋深不大时,桩长应达到相对硬层顶面 B.当相对硬层埋深较大时,按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 C.当处理液化土层时,按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 D.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最小桩长不宜小于6m
A.5m B.10m C.15m D.20m
A.冷却钻头 B.保护孔壁 C.提高取样质量 D.携带、悬浮与排除砂粒
A.标准贯入器 B.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 C.敞口薄壁取土器 D.厚壁敞口取土器
图所示的为在均匀黏性土地基中采用明挖施工、平面上为弯段的某地铁线路。采用分段开槽、浇注的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支护,没有设置连续腰梁。结果开挖到全段接近设计坑底高程时支护结构破坏,基坑失事。在按平面应变条件设计的情况下,请判断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下列哪个选项().
A.东侧连续墙先破坏 B.西侧连续墙先破坏 C.两侧发生相同的位移,同时破坏 D.无法判断
A.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一致,“V”字形尖端指向河的上游 B.岩层界线不与地形等高线一致,“V”字形尖端指向河的上游 C.岩层界线不与地形等高线一致,“V”字形尖端指向河的下游 D.岩层界线不受地形影响,近似直线
A.e-P曲线上某两点割线的斜率 B.P-P曲线初始段的斜率 C.e-lgP曲线上Pc以前的直线段的斜率 D.e-lgP曲线上Pc以后的直线段的斜率
A.黏性土地基,从一侧向另一侧隔排进行 B.砂土地基,从中间向外围进行 C.黏性土地基,从中间向外围进行 D.临近既有建筑物,应自既有建筑物一侧向外进行
A.地下洞穴(包括岩溶)或采空区的塌陷 B.建(构)筑物基础沉降时对附近地面的影响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或地面水下渗而造成的地面自重湿陷 D.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的下降而造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A.抗拉强度大 B.与填料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C.有较好的耐久性 D.有较大的延伸率
A.承载力验收检验时判定的Ⅰ类桩 B.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C.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D.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A.0.5h B.1.0h C.8.0h D.24h
A.土工格室 B.土工格栅 C.土工网 D.土工网垫
A.倾向30°;倾角60° B.走向30°;倾角60° C.倾向60°;倾角30° D.走向30°;倾角60°
A.只进行深度修正 B.只进行宽度修正 C.同时进行深度、宽度修正义 D.不修正
A.加载预压时,一般可控制竖向变形量不超过10~20mm/天 B.边桩的水平位移每天不宜超过5mm C.采用真空预压法时,真空膜应铺设3层,而最上面的第3层膜是最安全最起作用的一层膜 D.采用真空预压法时,膜的密封方法多采用膜上覆水法
A.同一涵洞的基底埋深可采用不同值 B.涵洞中间段的基底埋深不得小于两端洞口处埋深 C.洞口向内各2m范围内涵洞基底埋深在冻胀土上时应在冻结线以下0.25m D.涵洞中间部分的埋深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
某砖混结构建筑物在一侧墙体(强度一致)地面标高处布置五个观测点,1~5号点的沉降值分别为11mm、69mm、18mm、25mm和82mm,问墙体裂缝的形态最可能为下列哪一选项的图示().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