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度均为L,重量均为P的三根均质杆铰接成一等边三角形ABC,如图4-53所示,则其重心坐标为()。
A.A B.B C.C D.D
图4-10所示结构受一水平向右的力P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为()。
图4-11所示结构受一逆时针转向的力偶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月的反力只,的作用线应该是()。
A.RB沿水平线 B.RB沿铅直线 C.RB沿B、C连线 D.RB平行于A、C连线
图4-12所示结构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作用线应该是()。
A.RA沿铅直线 B.RA沿A、B连线 C.RA沿A、C连线 D.RA∥B、C连线
图4-13所示的结构物受到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月的反力RB的作用线应该是()。
A.RB沿B、C所连水平线 B.RB沿铅直线 C.RB沿B、D连线 D.RB与B、C连线间的夹角为60°
图4-14所示结构在斜杆CD的中点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P,杆AB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作用线应该是()。
A.RA沿水平线 B.RA沿铅垂线 C.RA沿A、D连线 D.无法判断
图4-15所示结构在水平杆AB的B端作用一铅直向下的力P,各杆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作用线应该是()。
A.RA沿铅直线 B.RA沿水平线 C.RA沿A、D连线 D.RA与水平杆AB间的夹角为30°
图4-17所示结构在C点作用一水平力P,其大小P=300kN。设AC杆与铅直线的夹角为α,该杆最多只能承受150kN,若要结构不至破坏,角度α的大小应为()。
A.α=0° B.α=30° C.α=45° D.α=60°
电动机重P,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梁的A端用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支持,撑杆与水平梁间的夹角为30°(如图4-16所示)。梁和支撑杆的重量不计。支座A的反力RA为()。
图4-18所示四连杆机构CABD中CD边固定。在铰链A、B上分别作用有力P和Q使机构保持平衡,不计各杆自重,则AB杆的内力为()。
A.SAB=Qcos30°(拉力) B.SAB=Pcos45°(拉力) C.SAB=-Q/cos30°(压力) D.SAB=-P/cos45°(压力)
图4-19所示结构中AB杆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则其中杆件AB的内力为()。
图4-21所示三铰刚架右半部作用一顺时针转向的力偶,刚架的重量不计,如将该力偶移到刚架的左半部上,两支座A、B的反力RA、只B的情况是()。
A.RA、RB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变 B.RA、RB的方向会变,但大小不变 C.RA、RB的大小不变,但方向会变 D.RA、RB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图4-20所示机构中各杆的自重不计,BC杆水平,α=30°,在C点悬挂重物的重量W=1500kN,在B点作用一力P,其大小P=500kN,设它与铅直线的夹角为θ,则当机构平衡时θ角的大小为()。
A.θ=30°或θ=45° B.θ=45°或θ=90° C.θ=0°或θ=60° D.θ=30°或θ=90°
图4-22所示多跨梁的自重不计,则其支座月的反力RB为()。
A.RB=90kN,方向铅直向上 B.RB=90kN,方向铅直向下 C.RB=30kN,方向铅直向上 D.RB=30kN,方向铅直向下
图4-23所示水平简支梁AB上,作用一对等值、反向、沿铅直向作用的力,其大小均为户,间距为入,梁的跨度为L,其自重不计,则支座A的反力RA为()。
图4-24所示杆件AB长2m,B端受一顺时针向的力偶作用,其力偶矩的大小m=100N·m,杆重不计,杆的中点C为光滑支承,支座A的反力RA为()。
A.RA=200N,方向铅直向下 B.RA=115.5N,方向水平向右 C.RA=173.2N,方向沿AB杆轴线 D.RA=100N,其作用线⊥AB杆、指向右下方
图4-25所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m1和m2,其大小均为100kN·m,支架重量不计。支座B的反力RB为()。
图4-26所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不计,已知:力偶矩的大小m=60kN·m,其转向为顺时针向;Q=60kN,方向铅直向下;,方向如图示。支座A的反力沿水平和铅直方向的分力XA、YA的大小分别为()。
A.XA=0,YA=0 B.XA=23.7kN,YA=23.7kN C.XA=0,YA=30kN D.XA=30kN,YA=0
图4-27所示一等边三角形薄板置于水平光滑面上,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沿其三边AB、BC、CA分别作用力F1、F2、F3后,若该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则该板所处状态为()。
A.板只会产生移动 B.板只会产生转动 C.板仍然保持静止 D.板既会发生移动,又会发生转动
A.可能为R'=0,M2≠0 B.可能为R'≠0,M2=0 C.不可能为R'≠0,M2=M1 D.不可能为R'≠0,M2≠M1
A.可能为R'≠0,M2≠0 B.可能为R'=0,M2≠M1 C.可能为R'=0,M2=M1 D.不可能为R'≠0,M2=M1
一铰盘有三个等长的柄,柄的长度为L,其间夹角均为120°,每个柄端各作用一垂直于柄的力P(图4-30),该力系向BC连线中点D简化的主矢R'和主矩MD(以逆时针向为正)为()。
A.R'=P,MD=3PL B.R'=2P,MD=3PL C.R'=0,MD=3PL D.R'=0,MD=-3PL
已知绕在鼓轮上的绳索的拉力大小T=200N,其作用线的倾角为60°,r1=20cm,r2=50cm(图4-29)。则力T对鼓轮与水平面的接触点A之矩为()。
图4-28所示力P的大小P=2kN,则它对A点之矩为()。
图4-31所示一等边三角形板ABC的边长为a,沿其边缘作用有大小均为P的三个力,方向如图示。该力系向A点简化的主矢R'和主矩MA(以逆时针向为正)为()。
A.合力 B.力偶 C.力螺旋 D.平衡
图4-32所示结构固定端B的反力为()。
A.XB=50kN(向右),YB=0,MB=100kN·m(逆时针向) B.XB=50kN(向左),YB=0,MB=100kN·m(逆时针向) C.XB=50kN(向右),YB=0,MB=100kN·m(顺时针向) D.XB=50kN(向左),YB=0,MB=100kN·m(顺时针向)
一组合结构所受荷载和支承情况如图4-33所示,现若不计自重,其中链杆AG的内力SAG(以拉力为正)为()。
两水平杆AB和CD用两根交叉链杆BF和DE相连,荷载和支承情况如图4-34所示,如果不计各杆自重,则链杆DE的内力SDE(以拉力为正)为()。
A.SDE=100N B.SDE=-100N C.SDE=75N D.SDE=-75N
平面桁架中的AF、BE、CG三杆铅直,DE、FG两杆水平,在节点D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P(图4-36),其中BE杆的内力SBE为()。
平面桁架的节点C受铅直力P=60N,节点D受铅直力Q=150N作用,支承情况和尺寸如图4-37所示,此时其中杆件AC的内力SAC为()。
A.SAC=450N B.SAC=-450N(压力) C.SAC=50N" D.SAC=-50N(压力)
不经计算,可直接判定得知图4-35所示桁架中零杆的根数为()。
A.4根 B.5根 C.8根 D.9根
图4-38所示桁架在节点D上作用一铅直向下的力P,其中DF杆的内力SDF为()。
平面桁架的支座和荷载如图4-39所示,此时其中DE杆的内力SDE为()。
A.SDE=125kN B.SDE=-125kN(压力) C.SDE=225kN D.SDE=-225kN(压力)
一桁架的B、C两节点上分别作用有一铅直向下的力P(图4-40),其中AE杆的内力SAE为()。
在桁架的节点D上作用一大小为10kN的铅直力,节点E上作用有一大小为20kN的水平力,如图4-41所示,此时其中DG杆的内力SDG为()。
A.SDG=-10kN(压力) B.SDG=10kN C.SDG=-30kN(压力) D.SDG=30kN
用钢楔劈物,接触面间的摩擦角为ψm,钢楔重量不计,劈入后欲使楔不滑出,钢楔两个平面间的夹角α(图4-42)应为()。
物块重Q,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接触处的摩擦系数为f,拉力P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图4-43),Q>Psinα,不使物块滑动的拉力P的大小应该是()。
当左右两端木板所受的压力均为F时,物体A夹在木板中间静止不动(如图4-44所示)。若两端木板受压力各为2F,则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A.为原来的四倍 B.为原来的三倍 C.为原来的两倍 D.和原来相等
重P的物块A与重Q的物块B接触面间的摩擦角为ψm,物块B置于水平光滑面上,如图4-46所示。如果要使该物体系处于静止,则图示物块A的倾斜面与其铅直面之间的夹角。必满足()。
A.α≤ψm B.α>ψm C.a<90°-ψm D.a≥90°-ψm
图4-47示一半圆柱重P,重心C到圆心O的距离,其中R为圆柱体半径。如半圆柱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则半圆柱体被拉动时所偏过的角度θ为()。
图4-45所示物块量Q,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其摩擦角ψm=20°,若力P作用于摩擦角之外,并已知α=30°,P=Q,则物块将()。
A.产生滑动 B.处于临界状态 C.保持静止 D.在户与Q的值较小时保持静止,否则就会滑动
一正长方体ABCD的长为a,宽为b,重量不计,其B、D两角链杆悬挂,如图4-48所示。长方体上作用有图示(P,P')和(Q,Q')两个力偶,当它平衡时,Q与P的比值为()。
在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的前侧沿AB方向作用一个力F,如图4-49所示,该力对各轴之矩分别用mx、my、mz表示,则有()。
A.mx=my=mz B.mx≠my≠mz C.mx=my≠mz D.my=mz≠mx
图4-51所示空间桁架由六根杆组成。在节点A上作用一力P,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角。△EAK=△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P=20kN,则第6杆(即BN杆)的内力S6为()。
A.S6=20kN B.S6=-20kN(压力) C.S6=10kN D.S6=-10kN(压力)
用六杆支撑一水平板,在板角处作用有铅直力P,如图4-50所示。自重不计,各链杆的内力分别用S1、S2、S3、S4、S5、S6表示,则有()。
A.S1=S2=S3=0 B.S4=S5=S6≠0 C.S2=S4=S5=0 D.S1≠S5≠S3≠0
三脚圆桌的半径r=50cm,重P=60N,如图4-52所示。圆桌的三脚A、B和C形成一等边三角形,如在其中线CD上距圆心为a的点M作用铅直力Q=150N,则要使圆桌不至翻倒的最大距离。为()。
A.a=25cm B.a=30cm C.a=35cm D.a=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