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某高速铁路特大桥主桥跨越的河流宽160m,梁部设计为三孔一联(60+96+6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基础设计为钻孔桩,水中桥施工方案为搭设钢栈桥和钻孔平台。
两侧引桥均为90—32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引桥基础设计为钻孔桩,墩身为实体墩,在该桥大里程端路基左侧设置一个预制场负责引桥箱梁的预制。
引桥桥址处地质自上而下为砂黏土和强风化砂岩,地表低洼,有少许积水,地下水位较高。
施工期间工地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10#和12#墩之间,因地方公路规划调整,设计变更为1—64m钢混结合梁。
事件2:引入特大桥施工便道,泥结碎石路面宽度由5.5m变更为6.0m。
事件3:项目经理部发生部分费用,详见表2。
序号 | 内容 | 金额(万元) | 备注 |
1 | 主桥作业人员工资 | 96.80 | 6~12月份 |
2 | 减水剂购置费 | 5.60 | 第一批10t,用于主桥 |
3 | 贝雷梁租用费 | 10.80 | 共300t,用于栈桥 |
4 | 钢混结合梁防锈漆购置费 | 3.60 | 共3t |
5 | 泥浆船租用费 | 2.50 | 木船 |
6 | 架设贝雷梁人工费 | 16.80 | 2~3月份 |
7 | 拼装钢混结合梁人工费 | 8.40 | 11~12月份 |
8 | 新增钢模板加工费 | 10.60 | 10#和12#墩 |
9 | 碎石购置费 | 36.20 | 用于特大桥施工便道 |
问题:
表2中,哪几项费用属于大型临时工程金额是多少万元
(一)某段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有路堑土方开挖和路堤填筑。路堤段长度300m,最大填筑高度为8m,所经地段大部分为水田,设计判定为软弱地基;路堤基床底层设计采用改良土填筑,基床表层设计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路堤填筑完成后需要堆载预压。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规定,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见表1。
观测阶段 | 观测期限 | 观测频次 |
填筑及堆载 | 一般 | 1次/d |
沉降量突变 | 2~3次/d | |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 A | |
堆载预压及路基填筑完成 | 第1~3个月 | 1次/周 |
第4~6个月 | B | |
6个月以后 | 1次/月 | |
轨道铺设后 | 第1个月 | 1次/2周 |
第2~3个月 | 1次/月 | |
3个月以后 | C |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在进行路堑开挖前,施工队开挖了堑顶临时截水沟,并对沟底进行了夯实,以防止渗漏;当路堑开挖至基底底层时,发现有坑穴,局部软弱,施工队为了不影响现场施工,直接挖开坑穴,对其进行了分层夯填处理。
事件2:路堤填筑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的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为:观测内容包括地基沉降和侧向水平位移;沉降观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观测断面设置的间距为150m。
事件3:在填筑路堤基床底层改良土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给施工队技术交底的内容为:基床底层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依据沉降观测数据控制填筑速率,边桩侧向水平位移量和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天均不得大于10mm,沉降值一旦超过该指标时应放慢填筑速度。
问题:
针对事件1中做法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二)某高速铁路特大桥主桥跨越的河流宽160m,梁部设计为三孔一联(60+96+6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基础设计为钻孔桩,水中桥施工方案为搭设钢栈桥和钻孔平台。
两侧引桥均为90—32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引桥基础设计为钻孔桩,墩身为实体墩,在该桥大里程端路基左侧设置一个预制场负责引桥箱梁的预制。
引桥桥址处地质自上而下为砂黏土和强风化砂岩,地表低洼,有少许积水,地下水位较高。
施工期间工地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10#和12#墩之间,因地方公路规划调整,设计变更为1—64m钢混结合梁。
事件2:引入特大桥施工便道,泥结碎石路面宽度由5.5m变更为6.0m。
事件3:项目经理部发生部分费用,详见表2。
序号 | 内容 | 金额(万元) | 备注 |
1 | 主桥作业人员工资 | 96.80 | 6~12月份 |
2 | 减水剂购置费 | 5.60 | 第一批10t,用于主桥 |
3 | 贝雷梁租用费 | 10.80 | 共300t,用于栈桥 |
4 | 钢混结合梁防锈漆购置费 | 3.60 | 共3t |
5 | 泥浆船租用费 | 2.50 | 木船 |
6 | 架设贝雷梁人工费 | 16.80 | 2~3月份 |
7 | 拼装钢混结合梁人工费 | 8.40 | 11~12月份 |
8 | 新增钢模板加工费 | 10.60 | 10#和12#墩 |
9 | 碎石购置费 | 36.20 | 用于特大桥施工便道 |
问题:
表2中,哪几项费用可纳入变更设计范围金额是多少万元
(二)某高速铁路特大桥主桥跨越的河流宽160m,梁部设计为三孔一联(60+96+6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基础设计为钻孔桩,水中桥施工方案为搭设钢栈桥和钻孔平台。
两侧引桥均为90—32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引桥基础设计为钻孔桩,墩身为实体墩,在该桥大里程端路基左侧设置一个预制场负责引桥箱梁的预制。
引桥桥址处地质自上而下为砂黏土和强风化砂岩,地表低洼,有少许积水,地下水位较高。
施工期间工地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10#和12#墩之间,因地方公路规划调整,设计变更为1—64m钢混结合梁。
事件2:引入特大桥施工便道,泥结碎石路面宽度由5.5m变更为6.0m。
事件3:项目经理部发生部分费用,详见表2。
序号 | 内容 | 金额(万元) | 备注 |
1 | 主桥作业人员工资 | 96.80 | 6~12月份 |
2 | 减水剂购置费 | 5.60 | 第一批10t,用于主桥 |
3 | 贝雷梁租用费 | 10.80 | 共300t,用于栈桥 |
4 | 钢混结合梁防锈漆购置费 | 3.60 | 共3t |
5 | 泥浆船租用费 | 2.50 | 木船 |
6 | 架设贝雷梁人工费 | 16.80 | 2~3月份 |
7 | 拼装钢混结合梁人工费 | 8.40 | 11~12月份 |
8 | 新增钢模板加工费 | 10.60 | 10#和12#墩 |
9 | 碎石购置费 | 36.20 | 用于特大桥施工便道 |
问题:
表2中,哪几项费用属于大型临时工程金额是多少万元
(三)某繁忙干线铁路增建二线隧道工程,长度4500m,起讫里程为DK85+000~DK89+500,位于西南多雨山区。新建隧道与营业线隧道均为单线隧道,净间距为7~30m。经调查,营业线经过近三十年运营,营业线隧道存在衬砌厚度不够、拱墙背后局部脱空、拱墙有裂缝和局部剥落等病害。新建隧道所穿地层为Ⅳ、Ⅴ级软弱围岩,岩溶发育,有5条富水断层,洞口上方存在较厚松散坡积体。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洞口施工技术交底书,主要内容有:洞口边仰坡防护、超前支护、洞口开挖和锚喷支护。经项目总工审查,发现缺少一些关键内容,退回工程部补充完善。
事件2:项目经理部计划在新建隧道完工后,对营业线隧道与既有线路一起加固和大修。4月1日上午8时,新建隧道进行开挖爆破施工,营业线隧道拱顶发生掉块,砸到正通过该隧道的一列货车,导致该货车5节车辆脱轨;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果断设置防护,并自行组织救援;8时15分,铁路运营部门发现线路中断,立即通知本单位铁路救援队赶往现场救援;铁路救援队于9时20分赶到事发地点,13时50分,脱轨货车拖离现场,14时20分,另一货车限速慢行通过事发地段,随后逐渐恢复正常运营。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50万元。
问题:
根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规定》,指出事件2中的事故等级,并说明理由。
(三)某繁忙干线铁路增建二线隧道工程,长度4500m,起讫里程为DK85+000~DK89+500,位于西南多雨山区。新建隧道与营业线隧道均为单线隧道,净间距为7~30m。经调查,营业线经过近三十年运营,营业线隧道存在衬砌厚度不够、拱墙背后局部脱空、拱墙有裂缝和局部剥落等病害。新建隧道所穿地层为Ⅳ、Ⅴ级软弱围岩,岩溶发育,有5条富水断层,洞口上方存在较厚松散坡积体。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洞口施工技术交底书,主要内容有:洞口边仰坡防护、超前支护、洞口开挖和锚喷支护。经项目总工审查,发现缺少一些关键内容,退回工程部补充完善。
事件2:项目经理部计划在新建隧道完工后,对营业线隧道与既有线路一起加固和大修。4月1日上午8时,新建隧道进行开挖爆破施工,营业线隧道拱顶发生掉块,砸到正通过该隧道的一列货车,导致该货车5节车辆脱轨;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果断设置防护,并自行组织救援;8时15分,铁路运营部门发现线路中断,立即通知本单位铁路救援队赶往现场救援;铁路救援队于9时20分赶到事发地点,13时50分,脱轨货车拖离现场,14时20分,另一货车限速慢行通过事发地段,随后逐渐恢复正常运营。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50万元。
问题:
为了防止事件2中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哪些施工安全措施
(五)某新建单线铁路站前工程第二标段的工程范围包括:线下工程起讫里程为DK43+000~DK60+500;铺架起讫里程为DK43+000~DK198+500。线下工程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新建线路自既有车站引出后与既有进港线交叉,施工时需要对进港线进行改建,改建施工期间既有线路保持运营。
路基土石方共78万m3,施工期间经过一个雨季。图2中Q1路堑为膨胀土路堑,边坡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基床需要换填。Q1路堑施工原则为:快速施工、及时封闭、分段完成。
桥梁共2座,均为钻孔桩基础,桩径1.2m,地质主要是中风化和弱风化岩层,桩长15~18m,施工单位拟采用冲击钻机或回转钻机进行施工。1#桥上部结构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2#桥上部结构为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单位针对现浇梁支架编制的施工方案为:(1)箱梁的模板与脚手架不得相连;支架预压加载应按照对称原则一次集中加载。(2)支架预压时要进行位移监测,监测内容为:支架竖向位移、支架顶面水平位移、近邻结构物变形;位移监测断面应设置在预压区域的支墩和纵横梁跨中位置。
隧道1座,采用进口、出口两个作业面施工,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如图3所示。
本工程轨道结构为有砟轨道、无缝线路。铺架范围内的T梁在铺架基地内预制;无缝线路采用换铺法施工。铺架基地内设置的生产区有:制梁区、存梁区、工具轨存放区、轨枕存放区、主材和地材等各种原材料存放及加工区、混凝土生产区。
问题:
根据背景资料,给出Q1路堑段合理的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