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 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
A.人权是基本权利的来源,基本权利是人权宪法化的具体表现 B.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在我国法人也可以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C.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利益 D.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特点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除第九、十二、十八条外,其他各条都进行过修改 D.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A.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组成 B.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C.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D.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A.委员长会议可以向常委会提出法律案 B.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3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后再交付常委会表决 C.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以将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D.专门委员会之间对法律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委员长会议报告
A.重视保障人权是宪法发展的共识 B.重视宪法实施保障,专门宪法监督成为宪法发展的潮流 C.通过加强司法审查弱化行政权力逐步成为宪法发展的方向 D.寻求与国际法相结合成为宪法发展的趋势
A.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A.宪法典是所有国家宪法结构体系的核心,均具有内容完整、逻辑严谨的特征 B.宪法判例主要存在于普通法系国家,这些国家具有“遵从先例”的司法传统 C.宪法判例在美国只能通过联邦最高法院新的宪法判例才能推翻 D.宪法判例在英国有着调整英王、议会、内阁之间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A.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 B.选举国务院总理、副总理 C.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与建置
A.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须年满四十五周岁 B.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由其法院和检察院组成 C.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各级法院都有权解释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国务院有权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分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A.民族自治地方有权自主管理地方财政 B.自治州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自治县政府有权自主安排本县经济建设事业 D.自治区政府有权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
A.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B.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国务院依法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A.国家财政体制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由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 B.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但预备费在预算中不得高于一般地区 C.自治机关对本地方的各项开支标准、定员、定额,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并须分别报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 D.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下,通过国家实行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
A.中华人民共国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B.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C.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D.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A.罢免权 B.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C.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A.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B.非法搜查公民住宅 C.非法买卖公民住宅 D.非法出租公民住宅
A.县长可以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个别副县长职务的撤职案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依法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撤职案 C.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D.撤职案由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A.可以决定撤销该司法解释 B.可以提出要求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 C.可以提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的议案 D.将该司法解释发回,发回后立即失效,但失效不具有溯及力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C.国务院有权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D.国务院有权决定局部动员
A.外交部副部长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C.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D.审计署审计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C.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D.乡、民族乡、镇设立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A.公民的姓名权 B.公民的肖像权 C.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D.公民的荣誉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B.会议主席团设常务主席若干人,轮流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C.30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就国家生活和国计民生的任何问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D.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由大会主席团审议决定是否终止审议
A.言论自由 B.出版自由 C.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D.宪法判例
A.行政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扩大 C.议会主权 D.地方自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1993年我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权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A.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B.现行宪法则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C.1954年宪法没有授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 D.现行宪法则明确规定了国务院有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
A.受教育权 B.财产权 C.继承权 D.劳动权
A.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 D.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
A.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确认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C.明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D.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
A.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B.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C.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D.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免
A.某县为了大力发展科技,请市政府选派1名博士来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有人提出,副县长应通过人大选举。市长答复:县长需要通过选举产生,而副县长可以由上级委派 B.某县刚被确定为民族自治县,市长指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县法院和县检察院的院长和检察长应当更换为自治民族的公民 C.某县地域宽广,为了便于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县政府请示市政府:拟设立5个区公所,分别管辖所属的30余个乡镇。市长答复:此事经县人大通过即可 D.市长指示:为了提高村民委员会整体素质,市里抽调一批应届高校毕业生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
A.专门委员会 B.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C.审计机关 D.区公所
A.专门机关负责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B.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是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体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C.我国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最早提出设立宪法法院的是奥地利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汉斯凯尔森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持 B.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副主席为主席团成员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由上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上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A.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A.撤销本市人民政府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B.撤销本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C.责成本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一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 D.罢免犯受贿罪的陈某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A.为了收集“第三者插足”的证据,公民可以委托私人调查机构以各种形式对“第三者”进行跟踪 B.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公民可以委托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听 C.商场保安人员有权根据商场的规定,对“盗窃嫌疑人”当场进行搜身检查 D.商场保安人员有权对拒绝搜身检查的顾客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A.王某仅以电话通知受托人的方式,尚不能发生有效的委托投票授权 B.王某必须同时以电话通知受托人和村民委员会,才能发生有效的委托投票授权 C.王某以电话委托他人投票,必须征得选举委员会的同意 D.王某不能电话委托儿子投票,因为儿子还没有选举权
A.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但不高于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B.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C.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某些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可以溯及既往 D.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属于事后监督 B.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以附带性审查为主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属于事先监督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A.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 C.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自治 D.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不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B.不服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判决,可以上诉至我国最高人民法院 C.特别行政区可以自主决定外交、经济、财政等事项 D.中央人民政府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
A.明确把“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 B.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 D.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成5年
A.李小波,刚过完17岁生日,初中毕业后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田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可其父亲素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去年偷了吕家的一条黄牛被处罚 B.刘光华,23岁,为人忠厚,写得一手好字。但跟着他爷爷学了一些占卜、算卦之类的“技术” C.周秋兰,现任村妇女主任,热情大方,精明能干。只是经常与那些年轻后生嘻嘻哈哈,其丈夫死后,她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伙子周小满谈恋爱,被老辈人说成是有伤风化 D.丁长生,原为村里的民办教师,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他学会了多种果树栽培技术和特种养殖技术。提前释放回来后便搞起特种养殖和果园开发
A.人身自由 B.住宅不受侵犯 C.受教育的权利 D.人格尊严
A.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 B.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推荐 C.人民代表5人以上联名推荐 D.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推荐
A.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B.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C.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方面,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和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D.各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实行集体负责制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 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B.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 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D.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自治区的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
A.冯某,被判处拘役6个月,还差1个月期满 B.马某,被刑事拘留15天,已执行2天 C.王某,被判劳动教养3年,已执行1年 D.汪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已执行刑罚5年
A.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B.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C.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D.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A.书面提出议案 B.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C.全体代表过半数以上赞成 D.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公布
A.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对国务院的质询案 B.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无权提出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质询案 C.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对最高人民法院的质询案 D.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无权提出对国家主席的质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