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口头语 B.书面语 C.文学语言 D.文言文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经理层 D.职工代表大会
A.1931.12.31 B.1935.12.31 C.1936.12.31 D.1937.12.13
A.维纳斯 B.丘比特 C.狄安娜 D.维斯塔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合作制 D.公司(法人)制
A.中医的“四诊法”是扁鹊所总结得出的 B.“五禽戏”是华佗模仿狮、鹿、熊、猿、鹤5种动物所创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 C.“医圣”是指东汉末年的张仲景 D.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A.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B.“杨花落尽子规啼”反映的是四川盆地谷雨时节的景象 C.节气反映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 D.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其中,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
A.印度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B.陆羽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称为茶圣 C.茶兴于唐,盛于宋 D.花茶是用茶叶和香茶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
A.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B.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C.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D.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
A.农民阶级只能被动参加革命 B.农民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C.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革命同盟军 D.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A.100元 B.20元 C.200元 D.50元
A.宪法、法律、法规 B.法律、法规 C.法律、法规、规章 D.法律、行政法规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国务院办公厅
A.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拘留的处罚 B.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违法的相对人实施行政拘留 C.省级人大制定的法规可以设定拘留的行政处罚 D.市辖区公安分局有权决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对人实施拘留
A.省、市两级行政执法机关 B.乡镇级行政执法机关 C.县级行政执法机关 D.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
A.工商局应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部委规章明文授权,工商局有权拘押该商販 C.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有权对违法行凶人员采取拘押措施,构成犯罪的才移交法院 D.工商局应及时将该商贩交公安机关处理
A.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购买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 D.行政机关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时与行政相对方发生的社会关系
A.张某,双耳失聪 B.王某,精神失常 C.李某,高位截瘫 D.赵某,双目失明
A.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科学发现专利权 B.发明专利权、科学发现专利权和疾病治疗专利权 C.外观设计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疾病治疗专利权 D.发明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
A.无权代理 B.无因管理 C.应受道德谴责的行为,但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D.侵权行为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滥用职权罪 D.职务侵占罪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描写
A.头脑风暴法 B.对演法 C.综摄法 D.德尔斐法
A.根据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国分成东部、西部、中部和南部四大经济区 B.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C.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0左右 D.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
A.政治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B.法律可行性和政治可行性 C.行政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D.以上均是
A.地表淡水资源的数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C.地表水面占陆地面积的比例 D.多年平均降水量
A.山东 B.山西 C.河南 D.河北
A.汉语是联合国的一种工作语言 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C.加快转变经济增长速度 D.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
A.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地貌 B.福建土楼和江西三清山 C.河南安阳殷墟和四川大熊猫柄息地 D.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
A.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事业的产业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B.“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0/o C.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12年教育投入占GDP4%的战略目标 D.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一国际的帮助 B.中共一大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局 C.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D.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A.航天技术 B.材料技术 C.信息技术 D.能源技术
A.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数已超过12.8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 B.1958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 C.2011年9月1日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 D.截至2011年7月底,我国社保卡实际持卡人员达1.45亿
A.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面对70亿人的世界” B.设立世界人口日,是为了统计世界人口数量 C.1990年7月11日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 D.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遂设立“世界人口日”
A.一 B.二 C.三 D.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