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α-螺旋为左手螺旋 B.靠氢键维持的稳定结构 C.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内部 D.结构中含有脯氨酸 E.每一螺旋含3个氨基酸残基
A.病人对激素不敏感 B.降低机体防御功能 C.抗菌作用较弱 D.停药过早,引起反跳现象 E.用量不足,无法控制症状
A.转变成糖皮质激素 B.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供能 C.转变成其他单糖及衍生物 D.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 E.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
A.异亮氨酸 B.蛋氨酸 C.缬氨酸 D.色氨酸 E.丝氨酸
A.6-磷酸果糖 B.1-磷酸葡萄糖 C.6-磷酸葡萄糖 D.1、6-磷酸果糖 E.磷酸二羟丙酮
A.112 B.114 C.129 D.131 E.146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PP D.生物素 E.泛酸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D.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E.提高产量物的能量水平
A.ATP B.ADP C.AMP D.UDP E.CMP
A.苏氨酸 B.丝氨酸 C.赖氨酸 D.亮氨酸 E.苯丙氨酸
A.8 B.9 C.10 D.11 E.12
A.法莫替丁 B.西咪替丁 C.雷尼替丁 D.哌化西平 E.奥美拉唑
A.转氨基作用 B.氧化脱氨基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A.创伤性 B.新生儿 C.梗阻性黄疸 D.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E.过量使用水杨酸类
A.异烟肼(IN B.链霉素(S C.利福平(RF D.吡嗪酰胺(PZ E.乙胺丁醇(EM
A.白喉杆菌 B.肺炎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B.依他尼酸 C.氨苯蝶啶 D.氢氯噻嗪 E.螺内酯
A.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 B.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C.加快心率 D.抑制汗腺分泌 E.松弛骨骼肌
A.药物的安全范围小 B.机体对药物过敏 C.药物的选择性低 D.用药剂量过大 E.用药时间过长
A.牙龈出血与牙齿移位 B.牙周袋形成与牙周溢脓 C.牙周袋形成与牙槽骨吸收 D.牙周膜间隙增宽与牙槽骨吸收 E.牙周膜间隙变窄与牙槽骨吸收
A.硬膜外麻醉 B.浸润麻醉 C.传导麻醉 D.表面麻醉 E.蛛网膜下腔麻醉
A.镫骨肌,味觉纤维,泪腺 B.耳后肌,味觉纤维,二腹肌 C.耳后肌,泪腺,下颌舌骨肌 D.耳后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 E.镫骨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
A.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B.中切牙,尖牙,侧切牙 C.侧切牙,中切牙,尖牙 D.尖牙,侧切牙,中切牙 E.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A.硬腭黏膜 B.舌背黏膜 C.舌腹黏膜 D.颊黏膜 E.唇黏膜
A.颊间隙 B.颞深间隙 C.腮腺间隙 D.翼腭间隙 E.咽旁间隙
A.1% B.3% C.5% D.7% E.9%
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 B.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 C.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 D.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 E.上颌第一磨牙腭根
A.上皮根鞘 B.牙乳头 C.上皮隔 D.成釉器 E.牙囊
A.45% B.55% C.65% D.75% E.85%
A.发育开始的时间 B.钙化开始的时间 C.完整形成的时间 D.达到咬合的时间 E.破龈而出的时间
A.冠方0.5mm处 B.冠方1.0mm处 C.龈方1.0mm处 D.龈方2.0mm处 E.冠方2.0mm处
A.舌神经,舌下神经,颌下腺导管 B.舌神经,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 C.舌下神经,舌神经,颌下腺导管 D.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舌神经 E.舌下神经,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正中位又称为()
A.牙位 B.肌位 C.姿势位 D.铰链位 E.正中关系位
A.无角化,有上皮钉突 B.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C.正角化,有上皮钉突 D.不全角化,有上皮钉突 E.不全角化,无上皮钉突
A.吸收 B.变性 C.坏死 D.增生 E.脱矿
A.内外径长,前后径短;前斜面大,后斜面小 B.内外径长,前后径短,前、后斜面大小相似 C.内外径长,前后径短;前斜面小,后斜面大 D.内外径短,前后径长;前斜面小,后斜面大 E.内外径短,前后径长;前、后斜面大小相似
A.小管周牙本质 B.小管间牙本质 C.小球间牙本质 D.修复性牙本质 E.继发性牙本质
A.第6周和第7周 B.第8周和第9周 C.第10周和第11周 D.第12周和第13周 E.第14周和第15周
A.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B.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C.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D.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E.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A.棘层内疱 B.角质栓形成 C.上皮异常增生 D.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 E.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带
A.抑郁症 B.消化性溃疡 C.精神分裂症 D.大叶性肺炎 E.精神发育迟带
A.腮腺 B.腭腺 C.味腺 D.舌下腺 E.颌下腺
A.前瞻法 B.观察法 C.会谈法 D.作品分析法 E.心理测验法
A.2.1~2.5mg/L B.1.6~2.0mg/L C.1.1~1.5mg/L D.0.5~1.0mg/L E.0.1~0.4mg/L
A.牙源性角化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含牙囊肿 D.鳃裂囊肿 E.黏液囊肿
A.团结协作原则 B.不伤害原则 C.有利原则 D.尊重原则 E.公正原则
A.警告 B.罚款 C.责令改正 D.吊销执业证书 E.没收非法所得
A.访视 B.留验 C.医学观察 D.就地诊验 E.单独隔离治疗
A.烯醇酶 B.细菌溶解酶 C.蛋白溶解酶 D.唾液淀粉酶 E.葡糖基转移酶
A.《东京宣言》 B.《赫尔辛基宣言》 C.《夏威夷宣言》 D.《纽伦堡法典》 E.《希波克拉底誓言》
A.患病情况 B.发病情况 C.死亡情况 D.病死情况 E.罹患情况
A.伤寒、副伤寒 B.霍乱、鼠疫 C.梅毒、淋病 D.艾滋病 E.麻疹
A.病人的就医心理 B.医生的道德修养 C.病人的文化水平 D.医生的职称高低 E.病人的情绪
A.3岁前 B.4岁前 C.5岁前 D.6岁前 E.7岁前
A.人群选择 B.样本含量 C.实验分组 D.空白剂选择 E.历史常规资料分析
A.乳杆菌 B.螺旋体 C.放线菌 D.范永菌 E.变形链球菌
A.邻面龋斑常呈肾形 B.龋病病变呈口小底大的形状 C.龋斑不可能自行恢复 D.龈缘处的龋斑呈圆形 E.平滑面浅龋常发生在邻面接触点的冠方
A.一般发生在恒牙 B.氟牙症的釉质硬度增加 C.氟牙症常发生在同一时期萌出的同名牙上 D.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 E.机体对氟化物的感受性存在个体差异
A.第Ⅰ类洞 B.第Ⅱ类洞 C.第Ⅲ类洞 D.第Ⅳ类洞 E.第Ⅴ类洞
A.低于10℃或高于30℃的温度 B.低于10℃或高于40℃的温度 C.低于20℃或高于50℃的温度 D.低于20℃或高于40℃的温度 E.低于30℃或高于60℃的温度
A.对牙髓刺激性小 B.有良好的隔垫性 C.强碱性 D.无抗菌作用 E.溶于唾液
A.用尖端金属器械 B.诊前不应告知患者 C.先做重叩,后做轻叩 D.全口牙均须进行检查 E.先叩对照牙,后叩患牙
A.研磨时间过长 B.汞含量过少 C.银含量过多 D.充填压力过大 E.水分渗透入银汞合金
A.下颌第一前磨牙 B.下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二前磨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一磨牙
A.0度 B.30度 C.45度 D.80度 E.90度
A.急性龋 B.猖獗龋 C.邻面龋 D.继发龋 E.中龋
A.消炎止痛 B.开髓引流 C.针灸止痛 D.安抚治疗 E.麻醉止痛
A.外伤 B.龋齿 C.牙隐裂 D.酸蚀症 E.楔状缺损
A.6-8岁 B.8-10岁 C.10-12岁 D.12-14岁 E.15岁以上
A.0°、1°、2°、3° B.20、30、60、80 C.(-)、(┷)、(1)、(11) D.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 E.无痛、一过性痛、持续痛、剧痛
A.颊 B.腭弓 C.硬腭 D.软腭 E.舌缘
A.错位牙 B.松动牙 C.牙周病患牙 D.乳牙和年轻恒牙 E.牙冠较短的恒牙
A.中龋 B.浅龋 C.意外穿髓 D.去腐未净穿髓 E.可复性牙髓炎
A.阵发性疼痛 B.牙髓无活力 C.痛不能定位 D.咬紧牙齿痛可缓解 E.移行沟变平,扪痛并有深部波动感
A.深龋洞已穿髓 B.X线片根尖周透射区 C.叩痛(+)、Ⅰ度松动 D.热测出现迟缓反应 E.患牙咬物不适
A.牙根暴露 B.多数牙齿松动 C.有根分叉病变 D.牙槽骨嵴顶吸收 E.经常发生牙周脓肿
A.倒凹固位应做于龈轴和[*](切)轴线角处 B.倒凹固位应做于近中轴和远中轴线角处 C.近远中壁和釉柱垂直 D.对抗力形要求高 E.洞壁与轴壁平行
A.根尖脓肿、骨髓炎、骨膜下脓肿 B.根尖肉芽肿、根尖脓肿、根尖囊肿 C.急性根尖炎、牙槽脓肿、骨膜下脓肿 D.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 E.急性根尖炎、慢性根尖炎、慢性牙槽脓肿
A.颗粒型 B.增殖型 C.均质型 D.溃疡型 E.疣状型
A.测定工作长度 B.根管内清洗 C.根管口预备 D.拍X线片 E.进入髓腔
A.牙石 B.咬合创伤 C.银汞悬突 D.甜饮料 E.食物嵌塞
A.骨上袋 B.骨内袋 C.复杂袋 D.1壁骨袋 E.4壁骨袋
A.龈沟探诊无出血 B.牙槽骨吸收 C.牙龈质韧 D.龈缘菲薄 E.龈缘色红
A.免疫因素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感染因素 E.特发因素
A.疼痛 B.牙龈质地韧 C.牙龈举个瘤样突起 D.牙龈基本为粉红色 E.常在妊娠后1个月出现
A.阵发性自发痛 B.冷水入洞后痛 C.患牙有深龋洞 D.冷测一过性敏感 E.热测引起迟缓痛
A.冷测缓解疼痛 B.有阵发性自发痛 C.热测引起迟缓痛 D.深及根尖的牙周袋 E.Ⅱ度松动,叩痛(++)
A.松牙周定术 B.牙龈切除术 C.牙周翻瓣术 D.调磨接触面 E.清除菌斑和牙石
A.漂白牙齿 B.清除根面牙骨质 C.清除袋壁肉芽组织 D.清除龈上牙石和菌斑 E.对根面进行生物预备
A.脓肿弥散 B.牙髓无活力 C.牙齿不敢吐合 D.X线片上根尖区有阴影 E.脓肿局限于牙周袋壁区
A.菌斑量增加 B.革兰阳性球菌占优势 C.菌斑内细菌组成改变 D.菌斑内细菌比例变化 E.菌斑内细菌数目增加
A.与恒牙厚度一致,侧支根管少 B.较恒牙厚,侧支根管少 C.较恒牙厚,侧支根管多 D.较恒牙薄,侧支根管少 E.较恒牙薄,侧支根管多
A.开髓术 B.根管治疗 C.姑息治疗 D.冠髓切断术 E.直接盖髓术
A.恒尖牙异位萌出 B.恒侧切牙异位萌出 C.恒中切牙异位萌出 D.第一前磨牙异位萌出 E.第二前磨牙异位萌出
A.牙髓无活力 B.咬物异样感 C.根尖周亮区白线 D.根尖呈燕尾状吸收 E.牙龈瘘管挤出脓液
A.上乳前牙 B.上乳尖牙 C.下乳前牙 D.下乳尖牙 E.第一乳磨牙
A.复发性口腔溃疡 B.药物过敏性口炎 C.接触性口炎 D.扁平苔藓 E.白斑
A.瘘管搔刮 B.根管治疗 C.根尖手术 D.塑化治疗 E.患牙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