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 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 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 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庐陵欧阳修序。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穷者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全文并不是主要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而是借诗序表达了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达得施于世的命运的悲叹。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慎行论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之。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 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曰,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动胙者 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有删节) 【注】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zuò)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不可不 孰:深思熟虑
B.害太子建,欲 之 去:除去、去掉
C. 王之耳目 屏:摒弃、撇开
D.以 其国 说:取悦、讨好
单项选择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左司马伯公 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
B. 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 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 本:农耕
单项选择题

琅嫒福地记 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日“琅娠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祷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译文:而去。 赢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 茂先人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 宿 而出信 宿:两三天。
C.异日 裹粮 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 乘:车。
单项选择题

始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 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i):相见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 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
B.太祖 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 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 赐白金万两 仍:又
单项选择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 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 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 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庐陵欧阳修序。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穷困不得志的人
B.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辟书:征召的聘书
C.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童子:未成年
D.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无贤愚:没有贤者和愚者
单项选择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单项选择题

慎行论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之。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 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曰,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动胙者 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有删节) 【注】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zuò)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小人计行其利, 不利 设九宾于廷,臣 敢上璧
B. 荆僻也,故不能与争 其称文小 其指极大
C.不足 辱令尹 不让,欲 观公子
D.为义者 不然 王之好乐甚, 齐国其庶几乎
单项选择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 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 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 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庐陵欧阳修序。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蚓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 君何以知燕王
D.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单项选择题

琅嫒福地记 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日“琅娠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祷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译文:而去。 赢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 论说 而世又不 能死节者比
B. 二十年外书 望仆不相师
C.多 未闻 较秦之 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 去 毕礼 归之
单项选择题

始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 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i):相见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彬慰安之,待 宾礼 吴越人 轻舟追遣之
B.观其 取 一无
C.汝 故疏我 吾 功哉
D.彬 总师也 上临哭
单项选择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 楚买生鹿 载粟而
B. 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 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 自得而求谷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 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 生鹿藏钱五倍
单项选择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单项选择题

慎行论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之。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 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曰,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动胙者 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有删节) 【注】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zuò)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无忌行事阴险诡诈,他劝楚平王夺取太子建的妻子,并将太子安置在城父,是因为他嫉怕太子建而要除掉建。
B.左尹郄宛深受国人爱戴,费无忌便图谋借令尹子常之手来除掉郄宛。子常听信无忌的谗言,行事不察误杀了郄宛。
C.费无忌连连设诡计杀害了太子建和左尹郄宛,最终害人害己。由此可见,小人行事一心谋求私利,难有好下场。
D.楚平王被费无忌算计而不自知,导致费无忌迫害太子、大臣的阴谋接连得逞,他行事昏昧,助长了小人的气焰。
单项选择题

琅嫒福地记 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日“琅娠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祷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译文:而去。 赢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赢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赢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单项选择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 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 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 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庐陵欧阳修序。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下列能体现“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的是( ) ①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②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③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④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⑤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⑥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单项选择题

始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 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i):相见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单项选择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单项选择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问答题

慎行论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之。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 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曰,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动胙者 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有删节) 【注】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zuò)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2)我且何以给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3)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1)楚平王为太子建从秦国娶了个妻子,她很美丽。 (2)我将拿什么供奉招待他呢 (3)行动不考虑其中的道义,只...
问答题

琅嫒福地记 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日“琅娠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祷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译文:而去。 赢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答案: 正确答案:(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
单项选择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 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 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 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庐陵欧阳修序。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穷者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全文并不是主要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而是借诗序表达了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达得施于世的命运的悲叹。
问答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
单项选择题

始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 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i):相见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问答题

琅嫒福地记 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日“琅娠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祷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译文:而去。 赢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日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 正确答案:进言者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日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
问答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 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 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 ,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 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庐陵欧阳修序。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1)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逐臣寡妇的慨叹,写出人所难于言传...
问答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1)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 (2)(衡山国君)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应对、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
问答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①桓公___________ ②管子___________ ③衡山之君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从谏如流深谋远虑 鼠目寸光
问答题

始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 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i):相见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答案: 正确答案:一笑是潘美的笑,皇上说打败李煜后让曹彬做宰相,曹彬料到皇上会推后,等打败太原后再论。果然被曹彬说中,副帅潘美看...
问答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这里指齐楚交界的地方。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答案: 正确答案: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目光长远,不要贪恋眼前利益。管仲制定从楚国购买生鹿和从衡山国购买兵器的战略,牺牲了眼前的财货...
问答题

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 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 元年,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 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 ,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 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平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 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 【注】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赢(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今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 捷 皆:______________ (2)泽兵进至卫南, 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度: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1)全、都,全部。 (2)推测、估计、考虑。
问答题

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 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 元年,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 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 ,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 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平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 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 【注】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赢(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今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______________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答案:(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问答题

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 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 元年,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 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 ,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 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平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 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 【注】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赢(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今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答案: 正确答案: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