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务院主管部门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A.合法行为 B.无权代理 C.不正当竞争 D.滥用代理权
A.由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责任,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B.由被代理人独自向第三人承担责任 C.由第三人自己承担损失 D.由代理人独自向第三人承担责任
A.10 B.20 C.30 D.50
A.抵押权 B.质权 C.留置权 D.所有权
A.侵权 B.合同 C.无因管理 D.不当得利
A.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C.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 D.质量监督部门
A.相邻权 B.地役权 C.土地出租权 D.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原企业的资质等级确定 B.降低一级原企业的资质等级确定 C.最低资质等级核定 D.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核定
A.赵先生2010年1月入职丁企业后,该企业在2010年11月才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B.张女士于1991年1月份到甲企业后一直在该企业工作 C.王先生于1989年进入乙国有企业工作,2008年3月,该企业改制,王先生已年满50岁 D.李女士已经连续与丙企业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再次续订劳动合同时,该企业将李女士提升为市场部部长
A.按中标无效处理 B.视为放弃投标 C.按废标处理 D.视为放弃中标项目
A.竣工验收合格后 B.提交竣工验收报告时 C.竣工验收时 D.交付使用时
A.560 B.1360 C.800 D.1120
A.建设单位可以要求分包单位和总承包单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B.建设单位与分包单位无合同关系,无权向分包单位主张权利 C.总承包单位承担责任超过其应承担份额的,有权向有责任的分包单位追偿 D.分包单位只对总承包单位承担责任
A.甲应支付相应部分报酬 B.甲不得中途要求乙停止制作 C.甲应支付全部约定报酬 D.甲不用赔偿乙的损失
A.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 B.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 C.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 D.建设单位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
A.管制 B.赔偿损失 C.返还财产 D.罚款
A.第三人就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B.承揽人不再承担责任 C.承揽人与第三人按完成工作成果的比例向定作人承担责任 D.承揽人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A.甲可向法院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B.甲应向乙住所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由法院执行和解协议 D.由法院依职权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A.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B.可追究王某的民事责任 C.不应追究王某的行政责任 D.应追究王某的劳动责任
A.国家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B.土石方施工阶段,噪声限值是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C.打桩施工阶段,噪声限值是昼间80分贝,夜间禁止施工 D.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任何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A.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B.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C.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 D.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A.提供虚假资质证明 B.向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 C.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 D.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
A.100 B.200 C.1000 D.600
A.劳务作业的分包可以不经建设单位认可 B.承包单位可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进行分包 C.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可以分包 D.建设单位有权直接指定分包工程的承包人
A.甲不能同时担任该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B.经建设单位同意,甲可以同时担任该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C.经施工单位同意,甲可以同时担任该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D.经建设主管部门同意,甲可以同时担任该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A.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B.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C.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已签署工程结算文件 D.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已分别签署质量合格文件
A.安全生产法 B.宪法 C.建筑法 D.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A.费用和工期损失全部由承包商承担 B.费用和工期损失全部由业主承担 C.费用由承包商承担,工期给予顺延 D.费用由业主承担,工期不予顺延
A.要约撤回 B.要约撤销 C.承诺撤回 D.承诺撤销
A.10 B.30 C.50 D.20
A.双方达成的补充协议 B.双方签订的备案合同 C.类似项目的结算价格 D.市场的平均价格
A.主体结构工程为10年 B.供热与供冷系统为3年 C.屋面防水工程为3年 D.有防渗漏要求的房间和内外墙为2年
A.3 B.1 C.2 D.5
A.第一次付款期限届满 B.最后一次付款期限届满 C.每次付款期限届满 D.提交工程款支付申请
A.企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 B.资质许可机关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的 C.企业将承包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 D.企业发生过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两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A.住户不得对乙市规划建设局授予丙拆迁许可证的行为提起诉讼 B.住户对甲省人民政府征用土地的批复不服,应当先申请复议再提起诉讼 C.住户可以对乙市人民政府征用补偿决定提起诉讼 D.住户不得请求乙市人民政府撤销乙市规划建设局授予丙拆迁许可证的行为
A.现场施工人员 B.分包单位 C.建设单位 D.总承包单位
A.建筑施工企业与挂靠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挂靠的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C.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全部责任 D.建筑施工企业与挂靠个人按比例承担责任
A.工期不予顺延 B.建筑物受损由施工企业承担 C.施工机具损毁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 D.施工人员受伤由建设单位承担
A.张某应当向施工企业赔偿损失 B.施工企业补缴保费后,保险公司方可赔偿损失 C.保险公司找到张某追回保费后,方可给予施工企业赔偿 D.保险公司应当支付保险金,并可向张某追偿
A.施工企业应同意建设单位自行采购 B.设计单位提出此要求,施工企业就必须接受 C.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要求,施工企业就必须接受 D.施工企业可拒绝建设单位的要求
A.丙应承担150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丙对甲和乙的通知未予答复,视为默认 B.丙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与乙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C.丙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因甲、乙变更了合同的金额条款而致合同无效 D.丙对100万应承担保证责任,增加的5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A.为节约投资成本,设计单位可不依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 B.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设计单位可以指定生产厂商或供应商 C.设计单位有权将所承揽的工程交由资质等级更高的设计单位完成 D.设计深度由设计单位酌定
A.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 B.被吊销注册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C.因执业活动受到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执行完毕已满5年的 D.年龄超过60岁的
A.返还垫资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B.认定垫资违法,利息予以没收 C.返还垫资但不支付利息 D.返还垫资并双倍支付利息
A.20 B.30 C.60 D.45
A.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 B.项目负责人 C.技术负责人 D.安全员
A.提起反诉 B.提出和解 C.提出管辖权异议 D.部分变更诉讼请求
A.5 B.15 C.10 D.30
A.推荐性 B.国家 C.强制性 D.行业
A.半年 B.二年 C.一年 D.三年
A.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 B.用工单位与劳动者 C.用工单位与当地人民政府 D.派遣单位与劳动者
A.定额 B.标准 C.法定 D.合同
A.竣工验收 B.签订施工合同 C.进场开工 D.领取施工许可证
A.查清事实后改判,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B.仲裁协议如果有效,则裁定撤销一审判决,驳回甲的起诉 C.裁定驳回乙的上诉,维持原判决 D.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原法院重审
A.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所有 B.设计单位和甲设计师共同所有 C.建设单位和甲设计师共同所有 D.建设单位独自所有
A.延期每次不超过3个月 B.应当由施工企业提出申请 C.延期没有次数限制 D.超过延期时限但在宽限期内的施工许可证仍有效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A.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强制执行 B.仲裁裁决在所有《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缔约国或地区,不能直接得到承认和执行 C.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裁决决定的,该裁决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D.一裁终局,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
A.鉴定申请应当在庭审结束前提出 B.鉴定报告由造价主管部门出具 C.法院对鉴定请求不予支持 D.鉴定期间计入审限
A.将乙的申请提交港口所在地的中级法院裁定 B.不予受理,告知乙直接向有关法院提出申请 C.将乙的申请提交甲所在地的基层法院裁定 D.审查后直接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由设备所在地的法院执行
A.某教授与施工企业约定培训一次,但因培训当天临时有急事,便让自己的博士生代为授课 B.甲因急需用钱便将对乙享有的一万元债权转让给了第三人,便打电话通知了乙 C.建设单位到期不能支付工程款,书面通知施工企业其已将债务转让给第三人,请施工企业向第三人主张债权 D.监理单位将监理合同概括转让给其他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
A.发出 B.当事人收到 C.申请撤销期限届满 D.作出
A.联合体的资质等级按照联合体中资质等级较高的单位确定 B.联合体属于非法人组织 C.联合体各方独立承担相应责任 D.组成联合体的成员可以对同一工程单独投标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A.投标有效期延长通知送达投标人时,该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退还期限随之延长 B.投标人同意延长投标有效期的,不得修改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C.投标有效期内,投标文件对投标人和招标人具有合同约束力 D.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投标保证金应予退还
A.1 B.2 C.3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