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2 元 B.100 元 C.98 元 D.2万元
A.供不应求 B.供过于求 C.供求平衡 D.时多时少
A.经济高涨时采取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 B.经济滑坡时采取抑制政策 C.经济衰退时采取刺激政策 D.经济平稳发展时,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运行
A.完善公共部门的效率评估制度 B.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C.完善政府的收支制度 D.改变公共部门的垄断性质
A.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 B.间接较少社会总需求 C.形成经济萎缩 D.形成经济繁荣
A.政府消费需求 B.企业消费需求 C.社会团体消费需求 D.个人消费需求
A.补偿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A.社会再生产 B.商品交换 C.货币流通 D.市场失灵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劳务收费法 D.投入产出分析法
A.政治职能 B.分配职能 C.财政职能 D.社会职能
A.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 B.财政具有经济稳定职能 C.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 D.财政集中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A.0 B.10万元 C.20万元 D.30万元
A.前转是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从而将应缴纳的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者或生产者负担的形式 B.后转是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时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其应负担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形式 C.前转的发生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不允许纳税人提高商品价格所致 D.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交易中
A.0 B.192.31元 C.200元 D.400元
A.杂志 B.农机 C.暖气 D.服装
A.在分国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B.在综合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C.在分项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D.在分国不分项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A.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节约税收的行政费用 B.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应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有效运行 C.税收的财政原则是税收的共同原则,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为不同阶级服务 D.税收的横向公平是对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纳税人区别课税
A.将购买的货物用于计提福利 B.将购买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C.将购买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 D.将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A.在比例税率下纳税人的名义税率等于实际利率 B.在累进税率下,纳税人的名义税率等于实际税率 C.在累进税率下纳税人的边际税率等于实际利率 D.在累进税率下纳税人的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
A.公园取得的门票收入 B.个人转让著作权的收入 C.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收入 D.科研单位转让专利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B.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C.未使用的房屋 D.未使用的机器设备
A.可按应纳税所得额的3%计算扣除限额 B.可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0%计算扣除限额 C.可按应纳税所得额的30%计算扣除限额 D.可全额在税前扣除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A.军人的复员费 B.独生子女补贴 C.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发明奖金 D.个人转让自用达2年以上的家庭居住用房取得的所得
A.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措施的采用由少数国税局确定 B.印刷企业只要有发票准印明可正式开始印制发票 C.全国统一发票监制幸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管理 D.税务机关不管理普通发票的印制活动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A.1 B.3 C.5 D.10
A.10 B.15 C.30 D.60
A.3年 B.5年 C.10年 D.无限制
A.开业税务登记 B.变更税务登记 C.注销税务登记 D.注册税务登记
A.主管税务人员 B.税务所长 C.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D.省财政局局长
A.差旅费报销单 B.成本计算单 C.支出证明单 D.进账单
A.少计提销项税额1700元 B.少计提销项税额1452.99元 C.少计提销项税额400元 D.少计提销项税额384.62元
A.应计算缴纳营业税300元 B.应计算缴纳营业税500元 C.应计算缴纳增值税600元 D.应计算缴纳增值税1700元
A.应按转让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 B.应按转让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C.应按转让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 D.应按转让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A.发出材料的单价与购进材料的单价相等 B.发出材料的单价与结存材料的单价相等 C.结存材料的单价与购进材料的单价相等 D.结存材料的单价与最后一批购入材料的单价相等
A.在“原材料成本法”下,在产品成本只包括原材料费用 B.在“原材料成本法”下,完工产品成本中包括原材料费用 C.在“定额成本法”下,在产品成本只包括原材料费用 D.在“定额成本法”下,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部由在产品负担
A.零基预算 B.绩效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A.财政授权支付 B.财政直接支付 C.直接缴库 D.集中汇缴
A.预算平衡政策 B.功能财政预算政策 C.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 D.周期平衡预算政策
A.30日 B.20日 C.15日 D.3个月
A.国库集中收入制度 B.国库分散支付制度 C.国库集中管理制度 D.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A.批量采购 B.小额货物采购 C.服务采购 D.大型货物采购
A.两家以上 B.一至三家 C.三家以上 D.一至五家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财政监督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各级政策 D.各级财政部门
A.各级政策承担的事权范围 B.政策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C.各级政府的财力大小 D.财政部收入的多少
A.中国 B.美国 C.伊朗 D.巴西
A.贯彻中央政策的调控意图 B.弥补地方收支缺口 C.引导地方的投资方向 D.资金专款专用
A.公式化补助 B.专项补助 C.税收返还 D.体制补助
A.合法合规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B.国务院和财政部批准设立的基金 C.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资金 D.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
A.税收 B.公债 C.收费 D.贷款
A.专款专用原则 B.非盈利性原则 C.节约资金原则 D.量入为出原则
A.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储存 B.规范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 C.实行票据管理、使用单一化 D.实行收支脱购、票款分离管理
A.金额上缴 B.比例上缴 C.定额上缴 D.结余上缴
A.财政部门 B.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D.人民检察院
A.7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1个月内
A.日常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后监督 D.全过程监督
A.上一级财政机关 B.所在地人民法院 C.所在地人民检察院 D.同级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