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6月末支付本季短期借款利息6000元,前两月已预提利息4000元,该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A B.B C.C D.D
A.试算平衡是为了检验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经济业务在账户中记录的正确性 B.试算平衡的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C.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说明账户记录有错误 D.试算平衡表是平衡的,说明账户记录正确
A.资产增加90000元,负债减少90000元 B.资产增加90000元,负债增加90000元 C.资产减少90000元,负债减少90000元 D.资产减少90000元,负债增加90000元
A.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B.会计主体就是法律主体 C.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也是会计主体 D.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A.账户的格式 B.账户的用途 C.账户的结构 D.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A.财务会计侧重于向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预测决策等所需的相关信息 B.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C.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D.财务会计侧重于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A.“制造费用“账户 B.“营业费用”账户 C.“投资收益“账户 D.“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A.借方 B.贷方 C.借方和贷方 D.贷方和借方
A.资产类科目 B.负债类科目 C.损益类科目 D.成本类科目
A.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预目 B.会计科目按照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科目 C.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 D.设置会计科目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实用
企业购入一批材料,买价66000元,另支付运杂费8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存,款项尚未支付。正确的会计分录是()。
A.待摊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营业费用
A.该账户用来反映固定资产损耗价值 B.计提折旧应计入该账户的借方 C.该账户期末余额应为贷方余额 D.企业应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A.在建工程 B.生产成本 C.预提费用 D.制造费用
企业某月末计算本月车间使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应提折旧6000元。这笔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企业收到上月销售给某单位的货款8000元。这笔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小王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500元,并交回原预借差旅费多余现金500元。该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 B.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C.登记账簿的原始凭证不同 D.两者作用不同
A.予以受理 B.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C.予以反映 D.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8月5日,仓库发出某材料1000千克,单价5元/千克,共计5000元,用于生产G产品。该项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以上均可
A.重新填制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冲销法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出售材料,收到一张转账支票 C.将现金存入银行 D.收到职工报销差旅费归还的原预借多余现金
A.序时账簿 B.总分类账簿 C.明细分类账簿 D.备查账簿
A.两栏式 B.三栏式 C.多栏式 D.数量金额式
A.1/2 B.2/3 C.1/3 D.3/5
A.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B.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债务明细账的核对 C.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的核对 D.会计部门财产明细账与仓库保管部门财产明细账的核对
A.还原更正法 B.划线更正法 C.红字更正法 D.补充登记法
A.现金日记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 C.总账 D.固定资产明细账
A.记账工作量太大 B.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 C.不便于查对账目 D.不便于理解
A.重点清查 B.全面清查 C.局部清查 D.抽样清查
A.实地盘点法 B.技术分析法 C.对账单法 D.询证法
A.计人营业外收入 B.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C.冲减管理费用 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盘亏材料一批,计5000元,经查明原因,属于非常损失的是4000元,另外1000元为自然损耗。经批准后,转销材料盘亏的会计分录为()。
A.营业外支出 B.其他应收款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A.资产负债表 B.现金流量表 C.基本会计报表 D.基本会计报表及时表
A.重要性原则,即重要项目排在前面,次要项目排在后面 B.清偿债务的先后顺序,即短期债务排在前面,长期债务排在后面 C.流动性大小,即流动性大的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排在后面 D.金额的大小,即金额小的排在前面,金额大的排在后面
A.企业财务计划 B.企业生产经营报告 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D.企业的生产、经营、劳动合同
A.现金日记账 B.原始凭证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D.银行对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