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支出
A.从某个会计分录看,其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之间互为对应账户 B.从某个企业看,其全部借方账户与全部贷方账户之间互为对应账户 C.试算平衡的目的是验证企业的全部账户的借贷方金额合计是否相等 D.复合分录是指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借方账户和两个以上贷方账户的会计分录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A.准备出售的机器设备 B.委托加工物资 C.经营租出的设备 D.待处理财产损溢
A.40 400 B.42 800 C.47 608 D.50 008
A.凭证填制的时间 B.凭证填制的的程序和用途 C.凭证填制的方式 D.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
A.多栏式明细账 B.卡片式明细账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D.横线登记式明细账
A.由会计人员直接更正并签名 B.直接由业务经办人更正并签名 C.由出具单位更正并加盖公章 D.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A.累计进行利润分配的总额 B.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 C.未弥补的亏损 D.未分配的利润
A.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资产均为企业拥有的资产 B.资产负债表中的各报表项目均按有关账户期未余额直接填列 C.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D.并非所有的企业均须编制现金流量表
A.红字更正法 B.划线更正法 C.补充更正法 D.平行登记法
A.填制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 B.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C.设置会计科目、成本计算、复式记账 D.复式记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A.16.6 B.18 C.19 D.23.6
A.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从会计档案形成后的第一天算起 B.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C.单位负责人应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D.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D.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A.赊购商品会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B.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能计入产品成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C.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冻结存款也属于企业的“其他货币资金” D.持续经营假设规范了会计工作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A.108 000 B.112 000 C.116 000 D.124 000
A.总账 B.日记账 C.明细账 D.固定资产卡片账
A.更换仓库保管人员时 B.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 C.企业股份改造时 D.企业改变隶属关系时
A.本期增加发生额低于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小于期初余额 B.本期增加发生额低于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大于期初余额 C.本期增加发生额超过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小于期初余额 D.本期增加发生额超过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大于期初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