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桌面端
登录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0
/ 200字
搜索
单项选择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以上。
A.50%
B.60%
C.80%
D.90%
点击查看答案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耕地面积只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9.5%
B.我国人均林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0%,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牧草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D.为了有效使用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的归属、使用、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我国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 ),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A.计划生育制度
B.占补平衡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人口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连续( )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A.6个月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 )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A.耕地
B.建设用地
C.农业建设
D.非农业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 )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A.城市设计
B.环保部门
C.城市发展蓝图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 )年。
A.10
B.20
C.30
D.40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 )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村级人民政府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 )经营、管理。
A.村长
B.村民小组
C.村民委员会
D.县级人民政府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保障我国人民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用地。
A.耕地
B.林地
C.基本农田
D.农田水利用地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国家按( )把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A.功能
B.用途
C.属性
D.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土地法》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权属的改变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土地可分为( )。
A.自留地和自留山
B.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
C.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土地法》规定我国允许土地( )进行转让,但“对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A.权属
B.耕种权
C.使用权
D.所有权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我国规定,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 )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A.省
B.地市
C.县
D.乡镇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内陆国土面积中,按地形分,山地面积320万km
2
,占33.33%
B.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为12244.43万公顷
C.我国的森林面积为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
D.我国的国土面积包括陆地面积960万km
2
,海洋面积473万km
2
,岛屿面积3.87万km
2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B.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无偿征用土地
C.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D.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 )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A.耕地
B.宅基地
C.基本农田
D.非农业建设用地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以上。
A.50%
B.60%
C.80%
D.90%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 )代表国家行使。
A.国务院
B.国土资源部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单项选择题
为了有效使用土地,( )对土地的归属、使用、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我国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点击查看答案
手机看题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