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勘测 B.开挖 C.运输 D.填筑
A.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打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桩头处理 B.测定桩位→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成孔→清孔→下钢筋笼→水下浇筑混凝土 C.测定桩位→钻孔→清孔→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D.桩机就位→锤击沉桩→上料→边锤击边拔管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总承包单位 D.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A.自愿的 B.强制的 C.经济性 D.是否有利
A.累计拨款额达到建安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时停止支付,预留造价部分作为保修金 B.在第一次结算工程款中一次扣留 C.在施工前预交保修金 D.在竣工结算时一次扣留
A.测量水平角 B.测量竖直角 C.测量两点的水平距离 D.测量两点高差
A.总承包单位 B.分包单位 C.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D.分包单位负主要责任
A.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 C.建筑业协会 D.国家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
A.资源计划矩阵 B.资源横道图 C.资源负荷图 D.资源累积需求曲线
A.适筋梁 B.超筋梁 C.少筋梁 D.无筋梁
A.已经完成工作预算费用 B.未完成工作的费用 C.已经完成工作实际费用 D.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
A.开标 B.投标 C.评标 D.决标
A.自愿的 B.强制的 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执行 D.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执行
A.30 B.45 C.60 D.90
A.1 B.2 C.3 D.4
A.1,1 B.1,2 C.2,2 D.2,3
A.梁的弹性模量 B.梁的截面 C.梁的跨度 D.梁的延展性
A.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B.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C.减少沉降量 D.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A.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目标(或预算)数的差异 B.以目标(或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或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C.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D.坚持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
A.100 B.150 C.200 D.250
A.公司教育 B.项目经理教育 C.施工班组教育 D.员工教育
A.组建项目经理部和用人 B.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 C.主持项目经理部工作和组织制定管理制度 D.参与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权
A.勘察单位 B.设计单位 C.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 D.材料设备供应单位
A.铲运机 B.正铲挖土机 C.反铲挖土机 D.拉铲挖土机
A.参加投标 B.参加开标会 C.作为评标委员 D.决定中标人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减水剂 D.引气剂
A.熟悉材料生产流程,掌握材料生产要点 B.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C.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D.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A.成本核算 B.成本预算 C.竣工结算 D.竣工决算
A.成本分析法 B.对比法 C.因素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A.相同种类和级别的钢筋代换 B.应按等面积原则进行代换 C.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 D.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
A.浇筑方案: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B.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 C.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D.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覆盖并开始洒水养护
A.7 B.10 C.14 D.20
A.流水施工是指作业人员连续施工,努力使时间和工作面充分利用,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B.工艺参数即施工过程个数,施工过程是指进行施工时划分的最大对象 C.空间参数即施工段(区)数,施工段是指整体建筑物(群)或构筑物施工时在空间上划分的各个部分 D.按节奏性可分为两类:节奏流水施工和无节奏流水施工
A.地震按成因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B.房屋结构抗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构造地震 C.地震波主要有纵波、横波和面波 D.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
A.核算对象按单位工程划分,并与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 B.坚持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 C.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熟练的必要核算技能 D.每月末预测后期成本的变化趋势,制定改善成本控制的措施
A.1.6 B.1.7 C.1.8 D.1.9
A.7 B.10 C.15 D.20
A.施工配合比是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实验室配合比调整得到的 B.应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入模板并捣实完毕 C.保证混凝土浇筑能连续进行 D.泵送混凝土时,粗骨料宜优先选用砂石
A.完全一致 B.相对应 C.无关 D.上述都错
A.稳定性验算 B.墙体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 C.抗震验算 D.受压构件在梁、柱等承压部位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