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为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
提示:(1)计算方向仅为横向;(2)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关于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A.剪力墙墙肢宜尽量减小轴压比,以提高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
B.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对于梁截面高度与墙肢厚度之比小于2的楼面梁,可通过支座弯矩调幅实现梁端半刚接设计,减少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C.进行墙体稳定验算时,对于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2倍的剪力墙,考虑翼墙的作用,但应满足整体稳定的要求
D.剪力墙结构存在较多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时,只要墙肢厚度大于300mm,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该部分较短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可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某底部带转换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建筑场地。该建筑物地上31层,地下2层;地下室在主楼平面以外部分,无上部结构。地下室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纵向两榀边框架在第三层转换层设置托柱转换梁,如图所示。上部结构和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C40。

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观点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弹性工作状态)的观点,哪一种相对准确

A.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计算时,不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计算,位移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B.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以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均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均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C.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问位移控制值验算以及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均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均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D.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问位移控制值验算时,采用CQC的效应组合,位移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扭转位移比计算时,不采用CQC组合计算,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为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
提示:(1)计算方向仅为横向;(2)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关于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A.剪力墙墙肢宜尽量减小轴压比,以提高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
B.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对于梁截面高度与墙肢厚度之比小于2的楼面梁,可通过支座弯矩调幅实现梁端半刚接设计,减少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C.进行墙体稳定验算时,对于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2倍的剪力墙,考虑翼墙的作用,但应满足整体稳定的要求
D.剪力墙结构存在较多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时,只要墙肢厚度大于300mm,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该部分较短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可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单项选择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为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
提示:(1)计算方向仅为横向;(2)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观点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A.当结构满足规范要求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限值时,高度较低的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小
B.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风荷载作用时,可不计入
C.框架柱考虑多遇地震作用产生的重力二阶效应的内力时,尚应考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的重力二阶效应
D.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相对大小主要与结构的侧向刚度和自重有关,随着结构侧向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关系急剧增长,结构侧向刚度满足水平位移限值要求,有可能不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要求
问答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为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
提示:(1)计算方向仅为横向;(2)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从结构体系、净高要求及楼层结构混凝土用量考虑,方案的相对合理性 某拟建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办公楼,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平、剖面如图所示。地上18层,地下2层,地下室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房屋高度受限,最高不超过60.3m,室内结构构件(梁或板)底净高不小于2.6m,建筑面层厚50mm。方案比较时,假定±0.000以上标准层平面构件截面满足要求,如果从结构体系、净高要求及楼层结构混凝土用量考虑,下列四种方案中哪种方案相对合理
  • A.方案一:室内无柱,外框梁L1(500X 800),室内无梁,400厚混凝土平板楼盖
  • B.方案二:室内A、B处设柱,外框梁L1(400×700),梁板结构,沿柱中轴线设框架梁L2(400×700),无次梁,300厚混凝土楼板
  • C.方案三:室内A、B处设柱,外框梁L1(400×700),梁板结构,沿柱中轴线设框架梁L2(800×450),无次梁,200厚混凝土楼板
  • D.方案四:室内A、B处设柱,外框梁L1,沿柱中轴线设框架梁L2,L1、L2同方案三,梁板结构,次梁L3(200×400),100厚混凝土楼板

答案: [解析] 根据结构体系,《高规》(JGJ 3—2010)第9.1.5条,抗震设计大于12m时,宜采取增设内柱的措施,排...
单项选择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为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
提示:(1)计算方向仅为横向;(2)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楼层扭转位移比控制值验算时,其扭转位移比的取值 某2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某层层高3.5m,楼板自外围竖向构件外挑,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平面位移如图所示。该层层间位移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值,如表1所示;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如表2所示。试问:该楼层扭转位移比控制值验算时,其扭转位移比应取下列何组数值
表1
ΔuA/mm ΔuB/mm ΔuC/mm ΔuD/mm ΔuE/mm
不考虑偶然偏心 2.9 2.7 2.2 2.1 2.40
考虑偶然偏心 3.5 3.3 2.0 1.8 2.5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8 3.6 2.1 2.0 2.7
表2
ΔuA/mm ΔuB/mm ΔuC/mm ΔuD/mm ΔuE/mm
不考虑偶然偏心 3.0 2.8 2.3 2.2 2.5
考虑偶然偏心 3.5 3.4 2.0 1.9 2.5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4.0 3.8 2.2 2.0 2.8
表中 ΔuA——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大层间位移; ΔuB——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 ΔuC——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小层间位移; ΔuD——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小层间位移; ΔuE——楼层所有竖向构件平均层间位移。

A.1.25
B.1.28
C.1.31
D.1.36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