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消防水源 B.取水设施 C.水处理设施 D.给水设备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救人为主,物资为次 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A.固体 B.金属 C.气体 D.液体
A.动能 B.热量 C.能量 D.热传播
A.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只能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D.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
A.沥青 B.天然气 C.泡沫塑料制品 D.烹饪物
A.赛璐璐胶片 B.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 C.铝镁合金 D.石蜡
A.石蜡 B.甲烷 C.可熔化的固体 D.烹饪器内的烹饪物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 B.一定的点火能量 C.引燃温度 D.引燃能量
A.18% B.21% C.25% D.30%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阴燃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A.沸溢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A.闪燃 B.阴燃 C.自燃 D.轰燃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A.大于28℃ B.小于28℃ C.≧28℃ D.≦60℃
A.燃点 B.闪燃 C.着火 D.轰燃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A.蒸发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均相燃烧
A.燃烧 B.自燃 C.阴燃 D.闪燃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A.甲酸 B.乙酸 C.氰化氢 D.氨气
A.蓝色 B.白色 C.蓝白色 D.黄色
A.10% B.30% C.40% D.60%
A.气味、颜色、浓度 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A.愈快 B.愈慢 C.不变化 D.停止
A.谎报火警 B.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C.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D.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A.冷却 B.隔离 C.稀释 D.窒息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0℃
A.塑料 B.煤 C.橡胶 D.蜡烛
A.完全燃烧 B.不完全燃烧 C.充分燃烧 D.猛烈燃烧
A.CO2 B.CO C.H2O D.灰分
A.30 B.25 C.20 D.15
A.着火 B.爆炸 C.自燃 D.沸溢
A.燃点低,易点燃 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自燃性
A.遇水易燃易爆性 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C.自燃危险性 D.积热自燃性
A.易燃性 B.分解爆炸性 C.伤害性 D.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A.易燃性 B.蒸发性 C.热膨胀性 D.窒息性
A.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 B.液体的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强 C.粘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流动性 D.粘度小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
A.自燃性 B.热膨胀性 C.燃点低,易点燃 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A.黏滞性在液体静止或平衡时是不显示作用的 B.黏滞阻力不能阻止静止液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开始流动 C.液体运动时的黏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缓慢下来 D.液体运动时的黏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加快起来
A.串联 B.串并联 C.并联 D.混联
A.57 B.68 C.79 D.93
A.自动控制 B.手动控制 C.机械应急操作 D.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A.15S B.30S C.45S D.60S
A.朝里 B.朝外 C.朝里朝外都可以 D.疏散方向
A.造成轻伤2人 B.重伤1人 C.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 D.造成三户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A.木结构 B.砖木结构 C.砖混结构建筑 D.钢筋混凝土结构
A.排烟口 B.挡烟垂壁 C.挡烟隔墙 D.送风口
A.0.05 B.0.07 C.0.1 D.0.15
A.报警阀组 B.压力开关 C.水流指示器 D.洒水喷头
A.干式系统 B.雨淋系统 C.水幕系统 D.湿式系统
A.雨淋系统 B.湿式系统 C.干式系统 D.水喷雾系统
A.水幕系 B.雨淋系统 C.闭式系统 D.开式系统
A.湿式系统 B.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A.湿式系统 B.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C.预作用系统 D.雨淋系统
A.水炮系统 B.干粉炮系统 C.泡沫炮系统 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A.水炮系统 B.泡沫炮系统 C.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D.干粉炮系统
A.储气瓶组 B.泵组 C.制冷系统 D.雨淋阀
A.<20 B.21~200 C.201~1000 D.1001~2000
A.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B.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D.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 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A.每周 B.每隔一天 C.每天 D.每隔一周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A.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B.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C.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D.单位工作人员出勤情况
A.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B.常闭是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C.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D.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A.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B.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C.有无用火、用电请 D.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A.违章关闭消防设施 B.学生宿舍门锁闭 C.发生火灾时会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的 D.发生会导致火势蔓延、扩大或增加对人身、财产危害的
A.常闭是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 B.电线电路设计不合理 C.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D.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A.宿舍门 B.宿舍窗 C.疏散通道门 D.灭火器
A.立即强制执行 B.记录备案 C.立即报告 D.保持现状以后再说
A.向119报警 B.向本单位专职消防队报警,等扑救不了时再向119报警 C.向本单位消防控制室报警,召集人员迅速处置初起火灾 D.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要他们迅速做好疏散准备尽快疏散
A.该商场的法定代表人 B.该商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C.该商场的保安人员 D.该商场的现场工作人员
A.发生火灾单位的领导姓名、详细地址、报警人基本情况 B.发生火灾单位的隶属关系、火灾概况、报警人基本情况 C.发生火灾单位的效益、详细地址、火灾概况 D.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火灾概况、报警人基本情况
A.做好防护,低姿撤离 B.鱼贯的撤离 C.自身着火,快速奔跑 D.利用建、构筑物内配备的消防救生器材或选择落水管道和窗户进行逃生
A.按人员的分布情况,制订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路线,并绘制平面图,用醒目的箭头表示出出入口和疏散路线 B.路线要尽量简捷,安全出口的利用率要平均 C.对工作人员要明确分工,平时要进行训练,以便火灾时按疏散计划组织人流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D.发生火灾时,要按照单位领导的要求进行疏散
A.对燃烧的和邻近的气体贮罐进行冷却,防止可燃液体沸溢 B.在火场下风向,对建筑物实施必要的拆除 C.利用水枪射流、水幕等拦截火势,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D.对流淌在火场的可燃液体实施泡沫覆盖,防止复燃
A.保安 B.当日消防值班员 C.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管理人
A.人员下班后未关闭电源 B.灯具存在破损 C.电源开关存在破损 D.电源线存在破损和老化
A.施工作业用火时没有领取用火证 B.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者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C.建设工程内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和易燃可燃材料 D.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围网和保温材料等是易燃或可燃的
A.12m×12m B.15m×15m C.18m×18m D.21m×21m
A.管道井的门 B.锅炉房的门 C.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垃圾道前室的门 D.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
A.安全信息 B.设备信息 C.通讯信号 D.火灾报警信号
A.报道 B.监控 C.显示 D.反馈
A.排烟阀 B.防火阀 C.百叶窗 D.挡烟垂臂
A.正常监视状态 B.自检状态 C.屏蔽状态 D.故障报警状态
A.启动喷淋泵 B.延时 C.启动水力警铃动作 D.启动水流指示器
A.监管状态 B.正常监视状态 C.联动状态 D.故障状态
A.火警信息 B.监管信息 C.报警信息 D.首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