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Vp B.keV C.KV D.mA E.mAs
A.常规颅脑扫描 B.急性脑梗死 C.脑血管瘤 D.颅脑病变侵犯到颅骨 E.脑血管畸形病变
A.X线剂量B.X线的光谱特性C.被扫物体的透光性D.扫描层厚E.扫描床的大小
A.OML B.RBL C.SML D.FHP E.EML
A.脑萎缩 B.颅内肿瘤 C.颅脑外伤 D.急性脑出血 E.颅颌面畸形
A.高密度组织中的低密度病灶,测出的CT值偏高 B.低密度组织中的高密度病灶,测出的CT值偏低 C.CT扫描中的部分容积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D.在同一层面中,不同密度的组织CT值均化现象 E.高档CT机,不存在部分容积效应
A.线 B.胶片 C.增感屏 D.被照体 E.影像增强器
A.可数字化存储 B.实现资料共享 C.可使图像对比度转换 D.具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 E.可与原有X线摄影设备匹配使用
A.碘化铯 B.氧化钆 C.碘化铅 D.碘化汞 E.碲化镉
A.NEQ B.DQE C.RMS D.MTF E.ROC
A.照射量 B.吸收剂量 C.比释动能 D.当量剂量 E.有效剂量
A.5s B.10s C.25s D.45s E.65s
A.适用于正常人群的病变筛查 B.低剂量要慎重使用 C.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低剂量扫 D.每例CT检查都要尽可能采用低剂量 E.应用低剂量检查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A.1h B.4h C.8h D.12h E.24h
A.强光照射 B.水洗 C.紫外线 D.线曝光 E.定影液
A.骨、肌肉、脂肪、空气 B.骨、脂肪、肌肉、空气 C.肌肉、骨、脂肪、空气 D.骨、肌肉、空气、脂肪 E.肌肉、骨、空气、脂肪
A.屏蔽防护 B.时间防护 C.距离防护 D.主防护 E.副防护
A.50-100ml B.50-150ml C.100-150ml D.50-200ml E.30-50ml
A.进行CT值校正及插值处理 B.控制和监视扫描过程 C.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 D.控制自动洗片机程序 E.控制图像重建程序
A.申请单 B.预约登记本 C.病人自己理解 D.其家属的交代 E.“病人须知”预约单
A.消化系统 B.泌尿系统 C.生殖系统 D.呼吸系统 E.循环系统
A.31-40秒 B.41-50秒 C.51-60秒 D.60-70秒 E.71-80秒
A.1点钟 B.3点钟 C.4点钟 D.9点钟 E.12点钟
A.量子检出率(DQE) B.动态范围 C.成像速度 D.开发成本 E.影像质量
A.防止患者虚脱 B.清洁肠道 C.充盈胃、十二指肠 D.稀释对比剂 E.降低对比剂副作用
A.低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机架内 B.低压滑环机架内的高压发生器与球管一起旋转 C.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扫描机架外 D.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不与球管一起旋转 E.无球管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的过程
A.与管电压无关 B.与管电流无关 C.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D.诊断用X线的发生效率为30% E.与特征线的波长有关
A.胸部 B.腹部 C.颈部 D.头部 E.盆腔
A.10个 B.20个 C.40个 D.60个 E.80个
A.64灰阶 B.128灰阶 C.256灰阶 D.512灰阶 E.1024灰阶
A.模拟影像中点与点之间是连续的 B.数字影像是由散的数字量组成 C.数字信号不可以转换成模拟信号 D.模拟信号可转换成数字信号 E.数字影像可以进行后处理
A.每周一次 B.每月一次 C.每季度一次 D.每半年一次 E.每年一次
A.患者自主运动 B.患者不自主运动 C.患者身上携带金属物 D.设备运行不稳定 E.投影数据转换误差
A.冠状动脉狭窄 B.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评估 C.冠状支架术后复查 D.肺动脉栓塞 E.肺心病
A.骨骼 B.颅脑 C.肝脏 D.膀胱 E.乳腺
A.防止贵重物品丢失 B.防止金属物品吸入机器内 C.避免产生图像伪影 D.增加患者舒适度 E.降低扫描剂量
A.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B.平扫+门脉期+实质期 C.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 D.动脉期+静脉期 E.动脉期+排泄期
A.观察肠道分泌功能 B.保护粘膜不受射线损伤 C.明确被观察部位与胃肠道之间的关系 D.观察肿物是否因为胃肠道阻塞 E.观察胃肠道内肿物形态
A.25KV-50KV B.60KV-90KV C.90KV-110KV D.120k-150KV E.150kv-220KV
A.心包囊肿 B.肺孤立结节 C.脑梗死病灶 D.腹膜后血肿 E.多发肝囊肿
A.非螺旋CT没有数据采集通道 B.单层螺旋C只有一个数据采集通道 C.多层螺旋CT有多个数据采集通道 D.数据采集通道又称数据采集系统 E.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可进行不同的组合
A.采用标准FOV B.层厚5mm C.层距5mm D.了解薄的骨璧是否破坏可改用1.5-2.0mm薄层扫描 E.薄层扫描时要比常规扫描降低条件
A.脑 B.关节 C.口腔黏膜 D.淋巴组织 E.肝脏
A.线散射线少 B.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C.空间分辨力好 D.无其他组织器官重叠 E.真正的断面图像
A.产生阶梯状伪影 B.增加病灶遗漏率 C.纵向分辨率下降 D.对比剂利用率降低 E.内插预处理增加噪声
A.成像方式 B.摄影条件 C.摄影体位 D.后处理技术 E.对比剂批号
A.曝光时间 B.扫描层厚 C.准直宽度 D.数据的采集方式 E.图像的后处理
A.使用滤线栅 B.标称焦点≤0.6mm C.总滤过≥2.5mmAl D.SID:150cm E.滤线栅R≥10:1
A.540旋转扫描 B.450°旋转扫描 C.405°旋转扫描 D.360°旋转扫描 E.240°旋转扫描
A.屏气期间心率变化过大 B.严重心律不齐 C.屏气配合不理想 D.对比剂浓度不够 E.窦性心率整齐
A.100cm B.110cm C.120cm D.150cm E.180-200cm
A.40962 B.20482 C.10242 D.5122 E.2562
A.渗透压 B.碘含量 C.颗粒数量 D.羟基数量 E.羧基数量
A.灌注量 B.组织血容量 C.组织血流量 D.平均通过时间 E.各相同性
A.代替线透视 B.穿刺定位 C.扫描前定位 D.定量分析 E.定性分析
A.第2胸椎 B.第3-4胸椎 C.第4-5胸椎 D.第6-8胸椎 E.第8-10胸椎
A.双下肢CTA B.冠状动脉CTA C.口服碘对比剂肠道造影 D.肺动脉CTA E.肝脏多期扫描
A.积分为0 B.积分为8-10 C.积分为80-100 D.积分为150-200 E.积分大于400
A.快速扫描,快速重建,慢速注药 B.快速注药,快速扫描,慢速重建 C.快速注药,快速重建,延迟扫描 D.快速注药,快速扫描,延迟重建 E.快速注药,快速扫描,延迟扫描
A.MTF B.RMS C.DQE D.SNR E.CNR
A.X线量子斑点B.摄影部位C.P的感度D.平板探测器的DQEE.摄影条件
A.动脉期 B.静脉期 C.排泄期 D.毛细血管期 E.肾盂肾盏期
A.密度分辨率 B.空间分辨率 C.后处理能力 D.调制解递函数 E.数据采集系统
A.被照部位解剖学结构 B.线管焦点成像质量 C.焦点与被照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D.被照体与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 E.放射线技师操作的难易程度
A.检查前1周不能进行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 B.检查前一晚口服泻药如番泻叶等 C.检查前4-2小时分别口服阳性对比剂500ml D.可在检查前行保留灌肠 E.检查前憋尿,使膀胱充盈
A.内置密度检测调节装置 B.干式胶片的宽容度高 C.可实时进行人工干预 D.操作简单、易于掌控 E.对数字图像质量要求低
A.焦点大小 B.冷却方式 C.旋转速度 D.阳极热容量大 E.外形尺寸
A.颅骨穹隆内、外板 B.蝶骨壁 C.颞骨岩部 D.颅骨小梁结构 E.内耳道
A.线的穿透力 B.散射线的消除 C.物质吸收差异 D.胶片的反差吸收 E.胶片中银粒子还原多少
A.采集B.放大C.配准D.减影E.显示
A.30cm B.20cm C.15cm D.10cm E.5cm
A.-125HU-275HU B.-95HU-195HU C.-75HU-175HU D.-50HU-150HU E.50HU-250HU
A.50-75mg/kg(总量不超过2g) B.80-90mg/kg(总量不超过5g) C.90-100mg/kg(总量不超过7g) D.100-120mg/kg(总量不超过10g) E.120-150mg/kg(总量不超过12g)
A.髋关节 B.坐骨棘 C.坐骨结节 D.坐骨支 E.耻骨弓
A.减少图像噪声 B.提高密度分辨率 C.显示更多的软组织 D.使病变显示更清晰 E.提高组织的CT值
A.黑色电极:置于左锁骨下 B.绿色电极:置于右侧肋弓 C.黄色电极:置于脐下3cm D.白色电极:置于右锁骨下 E.红色电极:置于左侧肋弓
A、1/2 B、1/3 C、1/4 D、1/5 E、1
A、120/20/0.5 B、120/100/0.5 C、120/200/0.5 D、120/300/0.5 E、120/400/0.5
A.常规扫描 B.增强扫描 C.灌注扫描 D.高分辨率扫描 E.定位扫描
A.脑池造影CT,对比剂可分为阳性对比剂及阴性对比剂 B.脑室造影CT,是脑室注入对比剂后6h进行CT扫描 C.关节造影CT,多用于肩关节和膝关节 D.脊髓造影CT,要在对比剂注入4-6h之后再行CT扫描 E.脊髓造影CT,要在对比剂注入1-2h之后再行CT扫描
A.动脉瘤的有无 B.动脉瘤术后疗效观察 C.主动脉夹层的有无 D.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鉴别 E.主动脉夹层术后的疗效观察
A.适用于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 B.不能提高心脏成像的图像质量 C.多用于低心率患者 D.心率较快时可改善成像的时间分辨率 E.多用于心律不齐患者
A.提前口服产气剂6-9g B.扫描前服用1000-1500ml浓度为1%-1.5%的对比剂稀释液 C.扫描前口服1000-1500ml水 D.注射对比剂用量成人10-100ml E.注射速率1-1.5ml/s
A.大于10HU B.大于30HU C.大于50HU D.大于70HU E.大于90HU
A.对防尘要求高 B.可存储RIS系统数据 C.可存储原始扫描数据 D.可存储系统操作软件 E.可作光盘传送数据的中介
A.非螺旋扫描 B.大螺距扫描 C.高分辨扫描 D.增强扫描 E.平扫加增强扫描
A.X线的电子空穴对 B.线到激光 C.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 D.潜影到模拟信号 E.线到数字信号
A.干式激光胶片 B.PTG胶片 C.TG胶片 D.乳腺专用PTG胶片 E.普通线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