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有因剂型改变而方名改变者,如传统方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均由干姜、白术、人参、甘草组成,用量完全相同。前者制法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后者为汤剂。通常临床所见疾病,往往复杂多变,可谓病有缓急,证有表里。同一中药处方可因剂型不同,作用有所差异。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剂型给药。
人参汤主治病证与病势不包括()。
A.心胸痞闷
B.四肢不温
C.病势较缓
D.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E.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A.单行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反
A.麦冬
B.甘草
C.木香
D.泽泻
E.当归
A.浸渍法
B.渗漉法
C.超声提取法
D.加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A.栓剂
B.气雾剂
C.乳膏剂
D.软膏剂
E.喷雾剂
A.香加皮
B.柴胡
C.甘草
D.知母
E.合欢皮
A.炒牛蒡子
B.炒栀子
C.炒芥子
D.炒苍耳子
E.炒莱菔子
A.软膏剂
B.膏药
C.膜剂
D.贴膏剂
E.乳膏剂
A.广东
B.河北
C.四川
D.江苏
E.浙江
A.10%
B.15%
C.20%
D.25%
E.30%
A.锦纹
B.朱砂点
C.星点
D.罗盘纹
E.金井玉栏
A.栓剂
B.软膏剂
C.蜡丸
D.黑膏药
E.凝胶贴膏
A.蛤粉炒
B.米炒
C.砂炒
D.土炒
E.麸炒
A.滴眼剂
B.糖浆剂
C.贴膏剂
D.口服液
E.胶囊剂
A.方胜纹
B.乌金衣
C.瓦楞身
D.通天眼
E.白颈
A.口服混悬剂
B.酒剂
C.口服乳剂
D.糖浆剂
E.口服液
A.莪术
B.牛蒡子
C.补骨脂
D.斑蝥
E.黄连
A.酊剂
B.糖浆剂
C.合剂
D.涂膜剂
E.煎膏剂
图1~图5中,图示饮片为牛膝的是()。
A.A
B.B
C.C
D.D
E.E
图6~图10中,图示饮片为虎杖的是()。
A.A
B.B
C.C
D.D
E.E
图11~图15中,图示饮片为天麻的是()。
A.A
B.B
C.C
D.D
E.E
图16~图20中,图示饮片为天花粉的是()。
A.A
B.B
C.C
D.D
E.E
A.初春发芽前
B.夏季植体枯萎时
C.春末夏初
D.全年均可
E.秋、冬两季
A.初春发芽前
B.夏季植体枯萎时
C.春末夏初
D.全年均可
E.秋、冬两季
A.消痰祛水
B.回阳救逆
D.清热解毒
C.消疮散痈
E.表里双解
A.消痰祛水
B.回阳救逆
D.清热解毒
C.消疮散痈
E.表里双解
A.脂质体
B.免疫微球
C.固体分散体
D.微囊
E.控释制剂
A.雄黄
B.朱砂
C.石膏
D.自然铜
E.赭石
A.山药
B.枳实
C.骨碎补
D.山楂自
E.苍术
A.山药
B.枳实
C.骨碎补
D.山楂自
E.苍术
A.葛根素
B.莪术醇
C.芦丁
D.紫杉醇
E.薄荷醇
A.葛根素
B.莪术醇
C.芦丁
D.紫杉醇
E.薄荷醇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A.蚯蚓头
B.砂眼
C.疙瘩丁
D.起霜
E.星点
A.蚯蚓头
B.砂眼
C.疙瘩丁
D.起霜
E.星点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内含咖啡酸和奎宁酸结构片段,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是()。
A.A
B.B
C.C
D.D
E.E
内含二萜内酯结构,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是()。
A.A
B.B
C.C
D.D
E.E
图21~图25中,图示药材为细辛的是()。
A.A
B.B
C.C
D.D
E.E
图21~图25中,图示药材为白前的是()。
A.A
B.B
C.C
D.D
E.E
图26~图30中图示饮片为番泻叶的是()。
A.A
B.B
C.C
D.D
E.E
图26~图30中,图示饮片为淫羊藿的是()。
A.A
B.B
C.C
D.D
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