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单位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事件二中传力杆应采用什么方法施工?对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如何振捣密实?

答案: 前置支架法。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摊铺前采用手持振动棒振实。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路基工程,其中K18+220—K18+430设置了一段挡土墙,路基填方高度为11m。挡土墙横断面示意图如下:

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含构建C预制)→测量放线→工序A→地基处理→排水沟施工→基础浇筑→构件C安装→工序B→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
路基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施工,向项目部,分包单位的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和班组进行交底,交底人员和参会人员双方签字确认。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进场时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后即可用于施工。
(2)聚丙烯土工带的下料长度取设计长度。聚丙烯土工带与面板的连接,可将土工带一端从面板预埋拉环或预留孔中穿过,折回与另一端对齐,并采用筋带扣在前端将筋带扎成一束。
(3)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4)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其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按照挡土墙设置的位置和结构型式划分,分别写出该挡土墙的名称。

答案:

路堤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路基工程,其中K18+220—K18+430设置了一段挡土墙,路基填方高度为11m。挡土墙横断面示意图如下:

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含构建C预制)→测量放线→工序A→地基处理→排水沟施工→基础浇筑→构件C安装→工序B→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
路基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施工,向项目部,分包单位的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和班组进行交底,交底人员和参会人员双方签字确认。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进场时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后即可用于施工。
(2)聚丙烯土工带的下料长度取设计长度。聚丙烯土工带与面板的连接,可将土工带一端从面板预埋拉环或预留孔中穿过,折回与另一端对齐,并采用筋带扣在前端将筋带扎成一束。
(3)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4)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其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写出挡土墙施工流程中工序A,工序B与图中构件C的名称,写出挡土墙施工流程中必须交叉进行的工序。

答案:

A—基槽开挖;B—筋带铺设;C—墙面板。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路基工程,其中K18+220—K18+430设置了一段挡土墙,路基填方高度为11m。挡土墙横断面示意图如下:

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含构建C预制)→测量放线→工序A→地基处理→排水沟施工→基础浇筑→构件C安装→工序B→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
路基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施工,向项目部,分包单位的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和班组进行交底,交底人员和参会人员双方签字确认。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进场时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后即可用于施工。
(2)聚丙烯土工带的下料长度取设计长度。聚丙烯土工带与面板的连接,可将土工带一端从面板预埋拉环或预留孔中穿过,折回与另一端对齐,并采用筋带扣在前端将筋带扎成一束。
(3)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4)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其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项目部组织技术交底的方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 不正确。
理由: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
(1)凡技术复杂(包括推行新技术)的重点工程、重...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路基工程,其中K18+220—K18+430设置了一段挡土墙,路基填方高度为11m。挡土墙横断面示意图如下:

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含构建C预制)→测量放线→工序A→地基处理→排水沟施工→基础浇筑→构件C安装→工序B→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
路基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进行了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施工,向项目部,分包单位的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和班组进行交底,交底人员和参会人员双方签字确认。技术交底记录部分内容如下:
(1)筋带采用聚丙烯土工带,进场时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后即可用于施工。
(2)聚丙烯土工带的下料长度取设计长度。聚丙烯土工带与面板的连接,可将土工带一端从面板预埋拉环或预留孔中穿过,折回与另一端对齐,并采用筋带扣在前端将筋带扎成一束。
(3)填土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为保证压实效果,所有填筑区域均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严禁使用羊足碾碾压。
(4)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尾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碾压,然后向拉筋中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碾压机其不得在挡土墙范围内调头。

逐条判断技术交底记录内容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答案: (1)条不正确。还应该检查出厂合格证。并且筋带进场后还应进行抽样检验。
(2)条正确。
(3)条不正...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单位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改正事件一中的错误。

答案:

滑模摊铺前,应架设了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单位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事件二中传力杆应采用什么方法施工?对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如何振捣密实?

答案: 前置支架法。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摊铺前采用手持振动棒振实。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单位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施工单位配置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否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说明理由。

答案: ①一台滑模摊铺机生产率:Q=1000hBVpKB(m3/h)=1000*0....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单位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写出表中K的含义。平整度的检测除了表格中提及的直尺外,还可以采用什么仪器?

答案: K—最大间隙。连续平整度仪法和车载式颠簸累计仪法。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单位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计算分项工程(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的评分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并评定该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等级。

答案: (1)分项工程得分=∑[检查项目得分×权值]/∑检查项目权值=97*3+99*2+98*3+95*2+9...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双线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桥长612m,跨径布置为81m+3×150m+81m,主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墩身为薄壁单室空心墩,墩身最大高度60m,主桥0号、1号块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宽12m,翼板宽3m,主桥桥位处河道宽550m,水深0.8-4m,河床主要为砂土和砂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本桥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情况,施工单位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其中0号,1号采用托架法施工,悬臂端托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以cm为单位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该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C和D。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审核,项目总部签字后报监理单位。
事件三:0号,1号块混凝土施工拟采用两次浇筑方案:
第一次浇筑高度5.27M,主要工艺流程为:托架及平台拼装→安装底模及外侧模→E→安装底板、腹板、模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预埋件→F→浇筑混凝土→养护。
第二次浇筑高度4M,主要工艺流程:G→内侧模加高→安装内支架及顶板、翼板模板→H→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各种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墩侧塔吊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采用专用电梯运送施工人员;采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浇筑。

写出图中A和B的名称。

答案:

A—支撑托架(或扇形托架),B—底模。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双线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桥长612m,跨径布置为81m+3×150m+81m,主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墩身为薄壁单室空心墩,墩身最大高度60m,主桥0号、1号块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宽12m,翼板宽3m,主桥桥位处河道宽550m,水深0.8-4m,河床主要为砂土和砂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本桥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情况,施工单位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其中0号,1号采用托架法施工,悬臂端托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以cm为单位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该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C和D。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审核,项目总部签字后报监理单位。
事件三:0号,1号块混凝土施工拟采用两次浇筑方案:
第一次浇筑高度5.27M,主要工艺流程为:托架及平台拼装→安装底模及外侧模→E→安装底板、腹板、模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预埋件→F→浇筑混凝土→养护。
第二次浇筑高度4M,主要工艺流程:G→内侧模加高→安装内支架及顶板、翼板模板→H→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各种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墩侧塔吊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采用专用电梯运送施工人员;采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浇筑。

根据本桥结构,施工单位在悬臂施工过程中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固结措施?说明理由。

答案:

不需要采取临时固结措施。因为连续刚构梁桥的梁与桥墩是刚性连接,是固结在一起的,故不需要临时固结。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双线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桥长612m,跨径布置为81m+3×150m+81m,主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墩身为薄壁单室空心墩,墩身最大高度60m,主桥0号、1号块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宽12m,翼板宽3m,主桥桥位处河道宽550m,水深0.8-4m,河床主要为砂土和砂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本桥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情况,施工单位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其中0号,1号采用托架法施工,悬臂端托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以cm为单位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该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C和D。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审核,项目总部签字后报监理单位。
事件三:0号,1号块混凝土施工拟采用两次浇筑方案:
第一次浇筑高度5.27M,主要工艺流程为:托架及平台拼装→安装底模及外侧模→E→安装底板、腹板、模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预埋件→F→浇筑混凝土→养护。
第二次浇筑高度4M,主要工艺流程:G→内侧模加高→安装内支架及顶板、翼板模板→H→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各种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墩侧塔吊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采用专用电梯运送施工人员;采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浇筑。

事件二中C,D的内容是什么?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流程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则改正。

答案: (1)C—计算书,D—相关图纸。
(2)不正确。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双线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桥长612m,跨径布置为81m+3×150m+81m,主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墩身为薄壁单室空心墩,墩身最大高度60m,主桥0号、1号块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宽12m,翼板宽3m,主桥桥位处河道宽550m,水深0.8-4m,河床主要为砂土和砂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本桥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情况,施工单位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其中0号,1号采用托架法施工,悬臂端托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以cm为单位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该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C和D。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审核,项目总部签字后报监理单位。
事件三:0号,1号块混凝土施工拟采用两次浇筑方案:
第一次浇筑高度5.27M,主要工艺流程为:托架及平台拼装→安装底模及外侧模→E→安装底板、腹板、模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预埋件→F→浇筑混凝土→养护。
第二次浇筑高度4M,主要工艺流程:G→内侧模加高→安装内支架及顶板、翼板模板→H→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各种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墩侧塔吊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采用专用电梯运送施工人员;采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浇筑。

指出事件三中工艺流程E,F,G,H的名称。

答案: E—预压及调整底模标高,F—安装内模板,G—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凿毛洗净,H&mdash...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双线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桥长612m,跨径布置为81m+3×150m+81m,主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墩身为薄壁单室空心墩,墩身最大高度60m,主桥0号、1号块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宽12m,翼板宽3m,主桥桥位处河道宽550m,水深0.8-4m,河床主要为砂土和砂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本桥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情况,施工单位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其中0号,1号采用托架法施工,悬臂端托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以cm为单位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该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C和D。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审核,项目总部签字后报监理单位。
事件三:0号,1号块混凝土施工拟采用两次浇筑方案:
第一次浇筑高度5.27M,主要工艺流程为:托架及平台拼装→安装底模及外侧模→E→安装底板、腹板、模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预埋件→F→浇筑混凝土→养护。
第二次浇筑高度4M,主要工艺流程:G→内侧模加高→安装内支架及顶板、翼板模板→H→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各种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墩侧塔吊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采用专用电梯运送施工人员;采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浇筑。

事件四中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那些属于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持证要求有哪些?

答案: (1)特种设备包括:塔吊、专用电梯、输送泵。
(2)特种设备持证要求:
①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总工期为36个月。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其地质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Ⅱ级3415m,Ⅲ级540m,IV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见图1、图2。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见图2)。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Ⅱ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Ⅲ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Ⅳ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三: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在有斜井和横洞的情况下,本隧道最多有几个开挖面同时施工?并在平面布置示意图上用箭头标明掘进方向(需在答题卡上复制平面布置示意图作答)。

答案:

本隧道最多有10个开挖面同时施工。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总工期为36个月。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其地质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Ⅱ级3415m,Ⅲ级540m,IV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见图1、图2。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见图2)。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Ⅱ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Ⅲ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Ⅳ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三: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该隧道施工的每个工作面需要配备哪些主要开挖及初期支护机械设备?(至少回答6种设备)

答案: 钻孔机械(凿岩机)、装药台车、凿顶级清底机械、装载机、自卸汽车、锚杆台车、混凝土喷射机等。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总工期为36个月。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其地质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Ⅱ级3415m,Ⅲ级540m,IV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见图1、图2。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见图2)。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Ⅱ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Ⅲ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Ⅳ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三: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分析事件一中施工单位提出增设进口横洞的理由。

答案:

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因此进洞口处没有人员和机械工作面,不便于从进口施工,故增设横洞,从横洞处进行作业。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总工期为36个月。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其地质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Ⅱ级3415m,Ⅲ级540m,IV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见图1、图2。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见图2)。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Ⅱ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Ⅲ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Ⅳ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三: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根据事件二给出的条件,在事件三中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的情况下,计算隧道施工最短工期。(计算结果以月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在横洞施工的4个月内,隧道出口同时进行开挖作业。
4个月末隧道出口开挖进尺到距出口160m处(对应桩号为K30...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总工期为36个月。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其地质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Ⅱ级3415m,Ⅲ级540m,IV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见图1、图2。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见图2)。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Ⅱ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Ⅲ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Ⅳ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三: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根据提供的地质信息,本隧道由地质引起的主要施工安全危险源有哪些?

答案:

塌方、突水突泥、瓦斯爆炸、火灾、窒息。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