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支气管扩张 B.大叶性肺炎 C.支气管胸膜瘘 D.支原体肺炎 E.急性肺水肿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A.跖骨 B.趾骨 C.距骨 D.胫骨 E.腓骨
A.髌韧带 B.胫侧副韧带 C.腓侧副韧带 D.交叉韧带 E.髂股韧带
A.颈外动脉 B.颈外静脉 C.头臂静脉 D.锁骨下静脉 E.锁骨下动脉
A.胫骨前肌 B.胫骨后肌 C.小腿三头肌 D.腓骨长肌 E.腓骨短肌
A.咽腔鼻部 B.咽腔口部 C.咽腔喉部 D.咽峡 E.中鼻道
A.横结肠 B.升结肠 C.降结肠 D.盲肠 E.阑尾
A.第7助 B.第8肋 C.第9肋 D.第10肋 E.第11肋
A.支气管 B.肺动脉 C.肺静脉 D.胸导管 E.肺的神经
A.前列腺 B.精囊腺 C.附睾 D.射精管 E.海绵体
A.子宫圆韧带 B.子宫阔韧带 C.子宫主韧带 D.骶子宫韧带 E.尿生殖膈
A.肋间后动脉 B.胸廓内动脉 C.椎动脉 D.头臂干 E.甲状颈干
A.腰动脉 B.脾动脉 C.肾动脉 D.空、回肠动 E.阑尾动脉
A.肠系膜上静脉 B.胃左静脉 C.肝静脉 D.胆囊静脉 E.附脐静脉
A.右盆部 B.右腹部 C.右腰部 D.右上肢 E.右下肢
A.视神经盘 B.虹膜 C.睫状体 D.脉络膜 E.巩膜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肌皮神经 D.腋神经 E.桡神经
A.动眼神经 B.舌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滑车神经 E.面神经
A.齿状核 B.球状核 C.顶核 D.腹前核 E.栓状核
A.端脑 B.间脑 C.中脑 D.脑桥 E.延髓
A.终丝 B.中间带 C.前角 D.中央管 E.胶状质
A.固定不变 B.随机多变 C.相对恒定 D.周期性波动 E.不规则波动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Na+易化扩散的结果
A.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E.不规则变化
A.铁和蛋白质 B.内因子 C.维生素K D.维生素B12和叶酸 E.促红细胞生成素上
A.红细胞膜上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体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性抗体的类型
A.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B.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A.主动脉和大动脉 B.小动脉和微动脉 C.毛细血管网 D.微静脉和小静脉 E.大静脉和腔静脉
A.肺内压的大小 B.气体的分压差 C.呼吸膜的通透性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E.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A.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B.中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A.幽门括约肌的收缩 B.十二指肠酸性食糜的刺激 C.胃的运动 D.胃内容物的体积增加 E.胃内酸性食糜的刺激
A.脊髓胸段 B.脊髓腰骶段 C.延髓上部 D.下丘脑 E.中脑下部
A.热能 B.电能 C.光能 D.机械能 E.化学能
A.机体内部和深部的温度 B.体表的温度 C.腋下的温度 D.口腔的温度 E.直肠的温度
A.葡萄糖 B.肌酐 C.无机离子 D.尿素 E.蛋白质
A.问质细胞 B.近球细胞 C.致密斑细胞 D.入球小动脉内皮细胞 E.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
A.尿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绝大部分Na+被重吸收 B.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近球小管 C.近球小管对Na+重吸收属于主动重吸收 D.远曲小管可以吸收一小部分Na+ E.集合管没有Na+重吸收功能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A.细胞膜上的受体称膜受体 B.细胞内部不存在受体 C.胆碱能受体有M和N两种 D.肾小腺素能受体有α和β两种 E.受体与配体结合是可逆的
A.兴奋和抑制 B.正反馈和负反馈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D.感觉和分析 E.学习和记忆
A.递质是乙酰胆碱 B.不需Ca2+参与 C.兴奋呈单向传递 D.传递有时间延搁 E.易受药物的影响
A.促进糖异生 B.增加肝糖原贮存 C.使血糖浓度降低 D.促进蛋白质分解 E.促进脂肪分解
A.稽留热 B.驰张热 C.间歇热 D.波状热 E.不规则热
A.下消化道出血 B.结肠息肉 C.结肠穿孔 D.结肠癌 E.慢性腹泻
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B.心包压塞 C.脑栓塞 D.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E.休克
A.急性支气管炎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扩张 D.肺癌 E.支气管肺炎
A.十二指肠溃疡 B.胃溃疡 C.幽门梗阻 D.贲门狭窄 E.低位小肠梗阻
A.甲状腺功能减退征 B.甲状腺功能亢进征 C.肝硬化 D.肾病综合征 E.慢性肾炎
A.输尿管结石 B.心力衰竭 C.肾病综合征 D.急性肾小管坏死 E.休克
A.结膜苍白 B.心率增快 C.皮肤浅柠檬色 D.脾肿大 E.皮肤瘙痒
A.心源性 B.肺源性 C.脑源性 D.血管抑制性 E.血容量性
A.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应答和作出反应 B.可被唤醒,但有定向力障碍 C.不易唤醒,但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 D.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E.不能唤醒,意识完全丧失
A.肺气肿 B.肺不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大叶性肺炎 E.胸腔积液
A.鼾音 B.哮鸣音 C.捻发音 D.水泡音 E.粗糙性呼吸音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升主动脉扩张 C.主动脉瓣狭窄 D.腹主动脉狭穿 E.胸主动脉瘤
A.高血压 B.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心包积液 D.主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鼻尖 B.口唇 C.耳廓 D.前额 E.胸骨
A.蛙状腹 B.脐外凸 C.移动性浊音 D.尺压试验阳性 E.液波震颤
A.肠鸣音 B.振水音 C.摩擦音 D.搔弹音 E.移动性浊音
A.匙状指 B.杵状指 C.梭状指 D.“猿手” E.“爪形手”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A.闭目难立征阳性 B.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C.克尼格征阳性 D.霍夫曼征阳性 E.巴宾斯基征阳性
A.伸 B.屈 C.旋转 D.内收 E.外展
A.氨基转移酶 B.碱性磷酸酶 C.肌酸激酶 D.淀粉酶 E.酸性磷酸酶
A.心肌炎 B.心包炎 C.心内膜炎 D.心肌梗死 E.心肌缺血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逸博 C.室性期前收缩 D.交界性期前收缩 E.交界性逸博
A.10%~12% B.8%~10% C.6%~8% D.4%~6% E.2%~4%
A.18:1 B.20:1 C.22:1 D.24:1 E.26:1
A.血小板制剂 B.冰冻血浆 C.白蛋白制剂 D.免疫球蛋白 E.浓缩凝血因子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浓缩白细胞 D.白蛋白 E.新鲜冰冻血浆
A.发热反应 B.溶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循环超负荷 E.输血相关的肺损伤
A.平卧位,下肢屈曲 B.侧卧位,下肢屈曲 C.头低脚高位,下肢抬高15。~20。 D.头和躯干抬高10。~20。,下肢抬高25。~35。 E.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拾高15。~20。
A.补充血容量 B.积极处理原发病 C.大量使用利尿剂 D.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E.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A.正常循环状态 B.异常循环状态,但不足以诊断休克 C.休克代偿期 D.休克期 E.休克晚期
A.急症手术 B.择期手术 C.限期手术 D.延期手术 E.放弃手术
A.I度烧伤面积超过50% B.以浅Ⅱ。为主的大面积烧伤 C.以深Ⅱ。为主的大面积烧伤 D.以Ⅲ。为主的大面积烧伤 E.电击伤
A.脱水 B.降温 C.应用激素 D.脑电图监测 E.输血
A.术前7日进低渣饮食 B.术前3日肌注抗生素 C.术前3日服缓泻剂 D.术前2日进流食 E.术前晚清洁洗肠
A.心力衰竭 B.血容量相对过多 C.血容量严重不足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阻力血管过度扩张
A.严重创伤者应用抗生素 B.无明确应用指征者不用 C.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D.抗生素联用以3种为宜 E.症状好转后继续应用3~4天
A.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B.未愈合的伤口彻底清创。 C.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D.鼻饲 E.应用抗生素
A.局部不一定触及肿块 B.易出血和形成溃疡 C.可出现淋巴转移 D.晚期出现消瘦乏力、体重下降 E.不会引起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