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电解铝车间排烟 B.电厂烟塔合一排烟 C.燃气锅炉10m烟囱排烟 D.石化项目加热炉80m排气筒排烟
A.机场飞行架次调整的可行性 B.机场周边环境保护目标隔声的数量 C.机场周边环埂保护目标搬迁的数量 D.机场位置跑道方位选择飞行程序和城币总体规划的相容性
A.53dB(A) B.54.8dB(A) C.56dB(A) D.57dB(A)
A.74 B.77 C.85 D.94
A.调和平均法 B.算术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能量平均法
A.54 B.60 C.74 D.80
A.2.8 B.4.0 C.10 D.100
A.r0≥2米,r>2米 B.r0>4米,r>4米 C.r0≥4米,r=4米
A.0.048 B.0.050 C.0.057 D.0.066
A.1.33、2.00、2.80 B.1.33、1.00、1.20 C.0.75、2.00、5.50 D.0.75、2.00、2.80
某入海小河赶潮段断面均匀,假设该河段断面潮平均盐通量为零,根据上游水文站提供的实测期间流量估算的平均流速为0.01m/s,两断面间距8km,枯水期近河口断面X2,远河口断面X1实测潮平均盐度分别为30‰、18.2‰,根据河口潮平均估算模式,该河口实测平均纵向离散系数为()m2/s。 注:河口潮平均水质模式(x向海为正)
A.66 B.80 C.132 D.160
A.Ⅱ类 B.Ⅲ类 C.Ⅳ类 D.Ⅴ类
计算岸边稳定点源排放的保守污染物浓度,采用不考虑对岸边反射的二维模型:已知河流流量Q=100m3/s,平均水深H=1m,水面宽B=250m,横向混合系数为1.0m3/s,则断面最大浓度为断面通量平均浓度(M/Q)的2倍的断面位置处于排放点下游的()处。
A.995m B.1989m C.3979m D.5967m
河口水质模型的解析解如下:该模型的类型是()。
A.零维稳态模型 B.一维动态模型 C.零维动态模型 D.一维稳态模型
某排水枢纽流向、流量见下图,对应输入渠道流量Q1、Q2、Q3的总氮浓度分别为TN1=5mg/L、TN2=12mg/L、TN3=10mg/L,则对应排出渠道流量Q4、Q5的总氮浓度分别为()。
A.TN1=10mg/L、TN2=9mg/L B.TN1=5mg/L、TN2=10.5mg/L C.TN1=10mg/L、TN2=8mg/L D.TN1=5mg/L、TN2=8mg/L
某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下列单元对NH3-N具有硝化作用的是()。
A.调节池 B.初沉池 C.曝气池 D.二沉池
A.1次 B.2次 C.3次 D.6次
A.0.080mg/m3 B.0.088mg/m3 C.0.090mg/m3 D.0.099mg/m3
A.气提 B.降低油颗粒的视密度 C.中和油颗粒表面的电荷 D.起小油粒的架桥作用
A.±2.5% B.±2.0% C.±1.5% D.±1.0%
A.洗涤 B.吸附 C.布袋除尘 D.旋风分离
A.中试试验数据 B.文献资料数据 C.建成后实际检测数据 D.类比其他项目数据
A.0.01t/a B.0.36t/a C.1.81t/a D.14.51t/a
A.连续排放固定源 B.间断排放固定源 C.连续排放移动源 D.间断排放移动源
A.隔油 B.CaCl2混凝沉淀 C.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D.生物接触氧化法
A.60t B.24t C.12t D.1t
A.石油焦制氢 B.水煤浆气化制氢 C.天然气制氢 D.渣油制氢
A.用碱液吸收去除酸性气体 B.用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属Cd C.用酸液洗涤法去除酸性气体 D.用过滤法法去除重金属Cd
A.100t和900t B.100t和1000t C.80t和820t D.90.9t和909.1t
A.旋风除尘器 B.水膜除尘器 C.静电除尘器 D.电袋除尘器
A.确定包气带水文地质参数 B.确定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范围 C.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和等级 D.确定区内含水层层位和地下水埋藏条件
A.σ∝B/K B.σ∝K/B C.σ∝BK D.σ∝1/BK
A.NH4+→NO2-→NO3- B.NO3-→NO2-→NH4+ C.NH4+→NO3-→NO2- D.NO3-→NH4+→NO2-
A.污染羽中心浓度不变,且位置不变 B.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位置不变 C.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向下游迁移 D.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大,且向上、下游扩展
A.25m3/d B.50m3/d C.100m3/d D.200m3/d
A.定浓度边界 B.与大气连通的不确定边界 C.定浓度梯度或弥散通量边界 D.定浓度和浓度梯度或总通量边界
A.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B.抽水系统控制技术 C.注水系统控制枝术 D.水动力屏障系统控制技术
A.植被破坏 B.水土流失 C.移民安置 D.生物入侵
A.钻井作业 B.泥浆处理 C.封井作业 D.生物入侵
A.2.0m3/s B.3.5m3/s C.5.5m3/s D.6.5m3/s
A.生态补偿 B.架设桥梁 C.放缓路基边坡 D.隧道穿越
A.猕猴 B.巨晰 C.小斑猫 D.穿山甲
A.日出前辐射逆温最强 B.中午辐射逆温最强 C.下午辐射逆温最强 D.傍晚辐射逆温最强
A.收集近3年高空探测资料 B.收集近3年连续1年的地面资料 C.收集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资科 D.收集中尺度模式模拟的格点资料
A.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B.技术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C.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D.满足长期达标排放的环境保护措施
A.AERMET B.CALPUFF C.AERMAP D.AERMOD
A.重度污染 B.中度污染 C.维持轻度污染 D.空气质量好转
某拟建项目排放SO2700t/a,NO21O00t/a,烟粉尘200t/a,挥发性有机物(VOCs)30t/a,该项目所在城市2016比年环境空气质量如下表所示。为满足顶目的环境可行性,区域削减量最少的方案是()。
A.SO2不削减,NO2削减200t/a,烟粉尘不削减,VOCs不削减 B.SO2削减7OOt/a,NO2削减1000t/a,烟粉尘削减200t/a,VOCs削减30t/a C.SO2削减7OOt/a,NO2削减2000t/a,烟粉尘削减200t/a,VOCs削减30t/a D.SO2削减14OOt/a,NO2削减2000t/a,烟粉尘削减400t/a,VOCs削减60t/a
A.项目可研 B.企业发展规划 C.项目初步设计 D.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A.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m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进行监测 B.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连续测量2d,每天测量4次 C.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昼、夜间各测两次,分别在车流量最小时段和高峰时段 D.24h连续交通噪声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量不少于20min,连续测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