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当税法有漏洞时,依据税收法定原则,不允许以类推适用方法来弥补税法漏洞 B.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税率统一为3% C.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为应税消费品,包括性竹制筷子和复合地板等 D.车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车船使用权或管理权的当年,并按年申报缴纳
A.市场环境不良是企业行贿的诱因,应适当减轻对此类犯罪的处罚 B.应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市场法律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C.应加快反腐败立法,从源头上堵塞企业行贿的漏洞 D.必须强化对公权力的制约,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A.官员应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 B.对不能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官员应调离领导岗位 C.“庸官”即使不贪不占,其“懒政”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D.官员不能仅满足于不腐败,而应积极为人民谋福利
A.鹿某为向相关部门施压而恶意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做法不符合法治精神 B.滥用知情权和诉权造成了行政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C.法治国家以权利为本位,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受任何限制 D.诉求即使合理合法,也应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寻求解决
A.甲市整合政府和社会调解资源,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 B.乙社区设置法律服务机器人,存储海量法律法规和专业信息供居民查询 C.丙省建立法律服务志愿者微信群,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D.丁县推行“一村一律师”,律师结对贫困村,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A.当新经营模式出现时,不应一概将其排斥在市场之外 B.程某受到处罚,体现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 C.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D.对新事物以禁代管、以罚代管,这是缺乏法治思维的表现
A.《条例》不是《食品安全法》的特别法,甲公司说法不成立 B.《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 C.若《条例》与《食品安全法》抵触,法院有权直接撤销 D.《条例》与《食品安全法》都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中的“法律”
A.该案中赵某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是衡量法律责任轻重的重要标准 B.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若经法院调解后赵某放弃索赔,则构成协议免责 D.法官对责任分摊比例的自由裁量不受任何限制
A.采用穷尽式列举有助于提高法的可预测性 B.法官判断原告取证是否违法时作了利益衡量 C.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得采信,这说明法官认定的裁判事实可能同客观事实不一致 D.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应优先适用
A.在法律中允许有内容本身不确定,而是可以援引其他相关内容规定的规范 B.借助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可提高法律的确定性 C.通过法律原则、概括条款,可增强法律的适应性 D.凡规定义务的,即属于极度确定的;凡规定权利的,即属于不确定的
A.第4款中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 B.法院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 C.第4款的规定可以避免法条重复表述 D.法院的解释将焦点集中在语言上,并未考虑解释的结果是否公正
A.国家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国家应当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他人侵犯 C.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保护和限制属于法律保留的事项 D.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A.是选举权的平等原则在选区划分中的具体体现 B.“大体相等”允许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间存在差别 C.“百分之三十”的规定是对前述“大体相等”的进一步限定 D.不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A.列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 B.列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法律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C.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因调整事项较为单一,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D.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委会报告,该法律案终止审议
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姓名权,故该解释属于宪法解释 B.与《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具有同等效力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D.法院可在具体审判过程中针对个案对该解释进行解释
A.分工负责是指三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B.互相配合是指三机关以惩罚犯罪分子为目标,通力合作,互相支持 C.互相制约是指三机关按法定职权和程序互相监督 D.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上的具体体现
A.全国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可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 B.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应按程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C.设区的市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市所在的省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国务院备案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地方性法规同宪法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应向委员长会议提出予以撤销的议案或者建议
A.李某的索赔请求于法有据 B.茶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家卫计委制定、公布并提供标准编号 C.没有苦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时,该省卫计委可制定地方标准,待国家标准制定后,酌情存废 D.国家鼓励该公司就苦茶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该公司适用,并报该省卫计委备案
A.银行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校园贷”业务,须经国务院银监机构审批或备案 B.在校大学生向银行申请“校园贷”业务,无论资信如何,都必须提供担保 C.银行应对借款大学生的学习、恋爱经历、父母工作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D.银行为提高“校园贷”业务发放效率,审查人员和放贷人员可同为一人
A.A基金系非居民企业 B.D公司系居民企业 C.A基金应就股权转让所得向我国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D.如A基金进行纳税申报,我国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其应纳税收入
A.该局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 B.该公司申报的房产拍卖价明显偏低时,该局就可核定其应纳税额 C.该局向该公司加收滞纳金的行为违法 D.该公司对税务处理决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
A.姚某自2016年3月8日起即与红海公司建立劳动关系 B.红海公司自2016年4月8日起,应向姚某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C.姚某应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D.姚某就红海公司未缴养老保险费而发生争议的,可要求社保行政部门或社保费征收机构处理
A.甲公司尚未建立工会时,经其2/3以上的职工推举的代表,可直接与公司订立集体合同 B.乙公司系建筑企业,其订立的行业性集体合同,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后即行生效 C.丙公司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全体劳动者,不论是否为工会会员,均适用 D.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丁公司工会与公司协商不成时,工会可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A.房地产建设用地的供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的同时,放宽占用农用地和开发未利用地的条件 B.土地使用权出让,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或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之一即可 C.预售商品房,要求开发商交清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并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 D.采取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商业办公类住宅,方便市民改作居住用途
A.如李某为中国国家机关公务员,其不得申请退出中国国籍 B.如莎娃申请中国国籍并获批准,不得再保留俄罗斯国籍 C.如李莎出生于俄罗斯,不具有中国国籍 D.如李莎出生于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A.马萨入境中国时,如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不准其入境,可以不说明理由 B.如马萨留学期间发现就业机会,即可兼职工作 C.马萨留学期间在同学家中短期借住,应按规定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登记 D.如马萨涉诉,则不得出境
A.双方可协议选择适用瑞士法 B.双方可协议选择适用新加坡法 C.如双方未选择法律,法院应适用中国法 D.如双方未选择法律,法院应在中国法与新加坡法中选择适用有利于保护李力利益的法律
A.离婚事项,应适用中国法 B.夫妻财产的分割,王某与米勒可选择适用中国法或甲国法 C.监护权事项,在甲国法与中国法中选择适用有利于保护幼子利益的法律 D.夫妻财产的分割与监护权事项均应适用中国法
A.本案的诉讼时效应适用中国法 B.本案的实体问题应适用英国法 C.本案的诉讼时效与实体问题均应适用英国法 D.本案的诉讼时效应适用中国法,实体问题应适用英国法
A.丙国生产丝束的企业可以甲国违反最惠国待遇为由起诉甲国 B.甲、丙两国在成立专家组之前必须经过“充分性”的磋商 C.除非争端解决机构一致不通过相关争端解决报告,该报告即可通过 D.如甲国败诉且拒不执行裁决,丙国可向争端解决机构申请授权对甲国采取报复措施
A.惊奇公司的新产品参加在乙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产品中可取得专利的发明应获得临时保护 B.如惊奇公司与乙国书面协议将其争端提交给ICSID解决,ICSID即对该争端有管辖权 C.提交ICSID解决的争端可以是任何与投资有关的争端 D.乙国如对ICSID裁决不服的,可寻求向乙国的最高法院上诉
A.保函内容中与《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不符的部分无效 B.因该保函记载了某些对应的基础交易,故该保函争议应适用我国《担保法》有关保证的规定 C.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独立保函条款、单据与单据之间表面相符,开立人就须独立承担付款义务 D.单据与独立保函条款之间表面上不完全一致,但并不导致相互之间产生歧义的,仍应认定构成表面相符
A.法律职业人员专业水平的发挥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联系 B.法律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形成,与法律职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 C.纵观伦理发展史和法律思想史,法律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实证法”概念的阐释密切相关 D.法律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对每个法律从业人员职业行为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A.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属于违反组织纪律行为 B.擅自处置案件线索,随意初查或者在初查中对被调查对象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属于违反办案纪律行为 C.在分配、购买住房中侵犯国家、集体利益的,属于违反廉洁纪律行为 D.对群众合法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属于违反群众纪律行为
A.甲律师依法向被害人收集被告人不在聚众斗殴现场的证据,提交检察院要求其及时进行审查 B.乙律师对当事人及家属准备到法院门口静坐、举牌、声援的做法,予以及时有效的劝阻 C.丙律师在向一方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中致电对方当事人,告知对方诉讼请求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 D.丁律师在社区普法宣传中,告知群众诉讼是解决继承问题的唯一途径,并称其可提供最专业的诉讼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