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增加稳定性 B、增加溶解度 C、减少刺激性 D、调整渗透压 E、破坏热原
A、容器处理 B、配液 C、滤过 D、灌封 E、灭菌
A、无菌 B、均匀细腻 C、崩解时限合格 D、粒度符合要求 E、pH值符合要求
A、延缓明胶溶解 B、减少明胶对药物的吸附 C、防止腐败 D、保持一定的水分防止脆裂 E、起矫味作用
A、苯扎溴铵 B、硫酸化蓖麻油 C、十二烷基硫酸钠 D、吐温-60 E、司盘-20
A、97ml B、80ml C、65ml D、79ml E、60ml
A、85%(g/ml) B、75.54%(g/ml) C、54.5%(g/ml) D、64.74%(g/ml) E、95.5%(g/ml)
A、助溶 B、脱色 C、抗氧化 D、增溶 E、补钾
A、卢戈液 B、优琐溶液 C、巴甫洛夫合剂 D、朵贝尔液 E、来苏儿
A、胃蛋白酶合剂 B、氢氧化铝凝胶 C、来苏儿 D、石灰搽剂 E、复方硼酸滴耳剂
A、合剂 B、醑剂 C、甘油剂 D、溶液剂 E、洗剂
A.润湿剂 B.粘合剂 C.填充剂 D.润滑剂 E.崩解剂
A、蒸馏水 B、乙醇 C、淀粉浆 D、糖浆 E、胶浆
A、5% B、10% C、15% D、20% E、25%
A、增加分散媒的粘度 B、减小混悬微粒的半径 C、使微粒与分散媒之间的密度差接近零 D、加入反絮凝剂 E、加入表面活性剂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A、中性 B、酸性 C、弱酸性 D、碱性 E、弱碱性
A、溶液剂 B、滴丸剂 C、散剂 D、片剂 E、胶囊剂
A、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发霉变质 B、遮光密闭容器内,在阴凉处贮存,以免基质分层 C、30℃以下密闭保存 D、置凉暗处保存,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 E、最好放在冰箱-2℃-+2℃贮存
A、用于外伤和手术的滴眼剂应分装于单剂量容器中 B、一般滴眼剂可多剂量包装,一般<25ml C、塑料滴眼瓶洗净后应干热灭菌 D、玻璃滴眼瓶先用自来水洗净,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 E、滴眼剂在制备中均需加入抑菌剂
A、外观完整光洁 B、厚度一致 C、色泽均匀 D、硬度适中 E、多剂量膜剂分格压痕应清晰
A、使用时塞得深,生物利用度好 B、局部用药应选择释药慢的基质 C、可可豆脂在体腔内液化缓慢 D、使用方便 E、应做崩解时限检查
A、奎宁 B、氯霉素 C、鱼肝油 D、溴化钾 E、消炎痛
A.防潮 B.防止微生物污染 C.控制温度 D.避免光线照射 E.防止氧化
A、为高效速效剂型 B、服用、携带、贮存、运输等均方便 C、分剂量准确 D、通过包衣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E、产量高、成本低
A、干淀粉 B、糊精 C、氢氧化铝 D、糖粉 E、硬脂酸镁
A、增进美观 B、便于识别 C、保护易变质主药 D、防止碎片 E、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A、125℃ B、100℃ C、115℃ D、120℃ E、135℃
A、常压干燥 B、减压干燥 C、喷雾干燥 D、冷冻干燥 E、红外线干燥
A、硬膏剂 B、片剂 C、注射剂 D、胶囊剂 E、栓剂
A、1~2 B、3~5 C、5.5~6 D、6~7 E、7.5~8
A、从溶剂中带入 B、从原料中带入 C、从容器、管道中带入 D、制备过程中污染 E、从输液器带入
A、二丁甲苯酚 B、没食子酸丙酯 C、亚硫酸氢钠 D、硫代硫酸钠 E、维生素E
A、理想的缓释制剂应包括速释和缓释两部分 B、缓释制剂可消除普通制剂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C、能在体内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D、可缩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E、药效甚剧而剂量要求精确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制剂
A、混悬型滴眼剂 B、眼膏剂 C、油溶液型滴眼剂 D、眼用控释制剂 E、水溶液型滴眼剂
A、溶血 B、水解 C、皱缩 D、凝聚 E、膨胀
A、耐高温玻璃陶瓷制品 B、凡士林 C、滑石粉 D、塑料制品 E、金属制品
A、每1ml中含5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B、每1ml中含10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1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C、每1ml中含10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D、每1ml中含1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E、每1ml中含1μ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A、注射剂是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混悬液、乳浊液 B、药效持久,使用方便 C、其pH值要求与血液正常pH相等 D、水溶液型注射剂临床应用最广泛 E、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A.稀盐酸 B.氯化钾 C.氯化钠 D.三氯化铝 E.氯化铵
A、增溶 B、润湿 C、乳化 D、助溶 E、起泡与消泡
A、蛋白质、胆固醇、磷脂 B、胆固醇、磷脂、脂多糖 C、脂多糖、生物激素、磷脂 D、磷脂、蛋白质、脂多糖 E、生物激素、胆固醇、脂多糖
A、干热灭菌 B、热压灭菌 C、微波灭菌 D、辐射灭菌 E、紫外线灭菌
A、高温法 B、酸碱法 C、蒸馏法 D、吸附法 E、紫外线灭菌法
A、干热空气 B、环氧乙烷气体 C、过热蒸气 D、饱和蒸气 E、甲醛蒸气
A、延缓释药 B、延缓吸收 C、延缓代谢 D、延缓排泄 E、改变化学结构
A、冷压法 B、滴制法 C、溶解法 D、热熔法 E、混合法
A、微囊 B、毫微囊 C、超微囊 D、脂质体 E、磁性微球
A、配液-灌封-灭菌-过滤-质检 B、配液-灭菌-过滤-灌封-质检 C、配液-过滤-灌封-灭菌-质检 D、配液-质检-过滤-灌封-灭菌 E、配液-质检-过滤-灭菌-灌封
A、90℃以上保温 B、80℃以上保温 C、75℃以上保温 D、70℃以上保温 E、65℃以上保温
A.盐酸 B.氨水 C.甘油 D.石蜡 E.吐温-80
A、吐温-80 B、苯扎溴铵 C、有机胺皂 D、司盘-80 E、卵磷脂
A、液状石蜡乳剂 B、胃蛋白酶合剂 C、炉甘石洗剂 D、卢戈液 E、朵贝尔液
A、HLB值在15~18之间 B、HLB值在7~9之间 C、HLB值在1.5~3之间 D、HLB值在3~6之间 E、HLB值在13~15之间
A、5.0% B、7.0% C、9.0% D、11.0% E、13.0%
A、采用低温间歇灭菌的注射剂 B、静脉注射剂 C、采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 D、多剂量装注射剂 E、采用滤过除菌法制备的注射剂
A、热压灭菌后pH升高 B、常用NaHCO3调pH C、为防止灭菌后颜色变黄,制备时常加入抗氧剂 D、原料不纯时可选用分析纯葡萄糖 E、灭菌后颜色的深浅与5-HMF(5-羟甲基糠醛)的量有关
A、葡萄糖注射液 B、脂肪乳注射液 C、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D、乳酸钠注射液 E、氯化钠注射液
A.耐热性 B.挥发性 C.水溶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滤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