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酚酞 B.甲基橙 C.淀粉液 D.溴甲酚绿 E.甲基红
在国标法中,维生素A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18C反相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采用的定量方法是()。
A.外标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归一化法 E.以上都不对
A.紫外光检测器 B.红外线检测器 C.荧光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E.电化学检测器
A.锌与碘化钾 B.碘化钾与硫脲 C.硫脲与锌 D.碘化钾与氯化亚锡 E.锌与氯化亚锡
A.改变色谱柱,如仍为阳性结果,即可报告含有氢醌 B.改变流动相,如仍为阳性结果,即可报告含有氢醌 C.测定该峰流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如仍为阳性结果,即可报告含有氢醌 D.测定该峰流出物的质谱,如仍为阳性结果,即可报告含有氢醌 E.直接出含有氢醌的检验报告
A.溶出峰的峰电位只决定于元素的性质 B.溶出峰的峰电位决定于元素的性质,但受底液离子的影响 C.溶出峰的峰电位决定于所测元素的浓度 D.峰高只决定于元素的浓度 E.峰高决定于元素的性质,但受温度和底液离子的影响
A.新银盐分光光度法 B.氢化物原子吸收法 C.原子荧光法 D.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E.砷斑法
A.比色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原子吸收法 E.薄层色谱法
A.碘化钾 B.苯芴酮 C.氯化亚锡 D.二硫腙 E.1-萘酚
A.1~2 B.1~3 C.1~4 D.1~5 E.1~10
A.铈盐 B.铁盐 C.锰盐 D.镧盐 E.镨盐
A.除去氯化物的干扰 B.除去碘化物的干扰 C.作为还原剂 D.作为氧化剂 E.除去硫化氢的干扰
A.可信度 B.精密度 C.回收率 D.重现性 E.相对标准偏差
A.减小样品提升量 B.减少乙炔气/空气比值 C.减小测定狭缝 D.增加测定狭缝 E.采用背景扣除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荧光法 C.纸层析法 D.柱层析法 E.气相色谱法
A.室内装饰材料 B.厨房油烟 C.室内吸烟 D.汽车尾气 E.家用化学品
A.氮磷检测器 B.电子捕获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热能检测器 E.火焰光度检测器
A.1天 B.2天 C.3天 D.7天 E.30天
A.受到抑制 B.测定不能进行 C.测定结果偏高 D.测定结果偏低 E.测定结果准确
A.硝酸盐总量加亚硝酸盐 B.亚硝酸盐 C.亚硝酸盐总量 D.硝酸盐 E.以上都是
A.500mg/L B.150mg/L C.450mg/L D.300mg/L E.600mg/L
A.50L/min B.1m3/min C.100L/min D.500L/min E.10L/min
A.浓HCl B.浓HNO3 C.浓HClO4 D.浓H2SO4 E.王水
A.活度 B.电流 C.浓度 D.电位 E.电阻
A.氧化性 B.浑浊度 C.游离氯 D.温度 E.还原性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氢气 E.惰性气体
A.分析操作复杂 B.体积较大 C.不能用于短时间的采样 D.使用不方便 E.噪声大
A.氮气 B.空气 C.氢气 D.氧气 E.氩气
A.温度高、湿度低 B.清洁、干燥 C.清洁、湿度高 D.清洁、温度高 E.温度高、湿度高
A.高氯酸钾 B.过氧化氢 C.高锰酸钾 D.过硫酸铵 E.铁氰化钾
A.原子吸收法 B.分光光度法 C.酸碱滴定法 D.络合滴定法 E.冷原子吸收法
A.金属钠加水 B.锌粒加酸 C.氢氧化钠 D.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 E.纯氢
A.CaCO3 B.MgCO3 C.Na2SiO3 D.SiO2 E.Na2CO3
A.ECD B.FID C.NPD D.FPD E.TCD
A.吸收系数与待测物的性质无关 B.吸收系数与待测物的性质有关 C.吸收系数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D.吸收系数与光的波长有关 E.吸收系数与待测物的浓度无关
使用甲乙两法测定一样品中某元素,测得两法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1×104和1.0×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法比乙法灵敏度高 B.乙法比甲法灵敏度高 C.两个方法的灵敏度一样 D.难以评价灵敏度的高低 E.应根据元素的原子量来评价灵敏度的高低
A.锌粒、酸 B.酸、碘化钾 C.氢气 D.锌粒、氯化亚锡 E.碘化钾、氯化亚锡
A.700ml和100ml B.600ml和200ml C.400ml和400ml D.200ml和600ml E.100ml和700ml
A.不同温度下是一样的 B.15℃时较高 C.45℃时较高 D.依赖于基准物质 E.与温度呈正比
A.水解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比色法 E.层析法
A.硫酸盐 B.硝酸盐 C.碳酸盐 D.溴化物 E.磷酸盐
A.酒石酸钾 B.酒石酸钾-氢氧化铜 C.硫酸铜 D.氧化亚铜 E.氢氧化钠-硫酸铜
A.甲液是硫酸铜,乙液是氢氧化钾 B.甲液是硫酸铜,乙液是酒石酸钾钠 C.甲液是硫酸铜,乙液是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 D.甲液是酒石酸钾钠,乙液是氢氧化钾 E.甲液是硫酸钠,乙液是氢氧化钾和酒石酸钾钠
A.植物油 B.蔬菜 C.种子 D.粮食 E.豆类
A.1min B.2min C.4min D.3min E.5min
A.pH B.汞 C.亚硝酸盐氮 D.铬(六价) E.氯仿、四氯化碳
A.常温常压下以蒸气态挥发到大气中的污染物 B.任何固态或液态物质当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或大气中时 C.对流层中的空气 D.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E.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的气态污染物
A.甲酸 B.柠檬酸 C.乙酸 D.乳酸 E.丙酸
A.2.2mg/m3 B.2.4mg/m3 C.2.6mg/m3 D.2.8mg/m3 E.3.2mg/m3
A.正比 B.相加 C.平方根 D.反比 E.相减
A.能在外加电能下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化学电池 B.能自发地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化学电池 C.能在外加电能下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化学电池 D.能自发地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化学电池 E.能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化学电池
A.在吸收管前接一个氧化管 B.在吸收管前接一个干燥管 C.在吸收管前接一个还原管 D.在吸收管前接一个去干扰管 E.不用接任何管
A.醋酸盐 B.柠檬酸盐 C.酒石酸 D.磷酸盐 E.碳酸盐
A.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B.检测的要求和样品的性状 C.检测的要求和样品的数量 D.待测物的性质和所用分析方法 E.待测物的数量和所用分析方法
A.黄色络合物 B.绿色化合物 C.蓝色络合物 D.橙色络合物 E.蓝色聚合物
A.白炽灯 B.阴极灯 C.空心阴极灯 D.紫外灯 E.荧光灯
A.4.5~5.5 B.5.0~5.5 C.6.0~6.5 D.5.5~6.0 E.6.5~7.0
A.接受了火焰的热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B.接受了电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C.接受了光源的激发光光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D.接受了电的热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E.接受了光源的光能而发射出的光谱
A.纳氏试剂 B.费林试剂 C.酒石酸钾试剂 D.变色酸试剂 E.甲醛试剂
A.0.088mg/L B.0.88mg/L C.8.8mg/L D.10mg/L E.0.01mg/L
A.操作简单 B.使用的设备简单 C.配气快速 D.可以得到一个浓度稳定的标准气 E.只需要一个浓气源
A.游离脂肪 B.结合脂肪 C.粗脂肪 D.总脂肪 E.脂溶性成分
A.需准确称取基准级或优级纯甲醛试剂,用高纯水配制。使用时直接稀释 B.需准确称取基准级或优级纯甲醛试剂用高纯水配制。使用时临时配制 C.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配制成储备液,标定其浓度。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D.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标定其浓度 E.甲醛的储备液是稳定的。一般保存在冰箱内,可稳定半年以上
A.有助于分析判断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B.因为风速影响采样体积 C.因为风速影响采样流量 D.为了调整采样器进口流速大于环境风速 E.为了调整采样器进口流速等于环境风速
A.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和以蒸汽态挥发到大气中的污染物 B.常温常压下以固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C.常温常压下以气溶胶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D.常温常压下以液体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 E.常温常压下以颗粒物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