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米 B.玉米 C.白菜 D.橘子 E.酵母
A.1~2g/d B.5~10g/d C.10~20g/d D.1~2g/d E.30g/d
A.急性肾炎的患者 B.尿毒症的患者 C.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D.肝功能衰竭的患者 E.烧伤的患者
A.灌注速度太慢 B.乳糖不耐症 C.营养液温度40℃左右 D.营养液浓度太低 E.管饲不引起腹泻
A.住院患者 B.社区慢性疾病患者 C.亚健康人群 D.某些高危人群 E.婴幼儿
A.面对面营养咨询 B.营养讲座 C.街头广告 D.电视讲座 E.营养知识宣传手册
A.糖类 B.支链氨基酸 C.必需氨基酸 D.优质蛋白质 E.长链脂肪酸
A.食用粗糙食物过多 B.食用不新鲜的食物 C.喜食刺激性食物 D.幽门螺杆菌感染 E.吸烟过多
A.50cm B.20cm C.200cm D.100cm E.10cm
A.血中精氨酸浓度下降 B.血中赖氨酸浓度下降 C.血中谷氨酰胺浓度下降 D.血中胱氨酸浓度下降 E.血中苯丙氨酸浓度下降
A.色氨酸 B.亮氨酸 C.异亮氨酸 D.苏氨酸 E.谷氨酰胺
A.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C.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E.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A.胃黏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 B.贲门腺分泌 C.幽门腺分泌 D.主细胞分泌 E.壁细胞分泌
A.空肠造瘘 B.胃造瘘 C.经口饮食 D.肠外营养治疗 E.管喂饮食
A.pH=4 B.pH=2 C.pH=5 D.pH=6 E.pH=7
A.软饭 B.口服流质 C.空肠造口 D.管饲流质 E.静脉营养
A.慢性过程,反复发作 B.发作呈周期性 C.进食-疼痛-缓解 D.疼痛-进食-缓解 E.发作有季节性
A.对水生贝类过敏 B.过度饮酒 C.吃新鲜清洁的蔬菜、水果 D.摄入被某些毒素污染的食物 E.大量摄入辛辣刺激食物
A.含蛋白质食品 B.高能量食品 C.含中链脂肪酸食品 D.含短链脂肪酸食品 E.含淀粉类食品
A.浓缩肉汤 B.牛奶 C.糊米 D.豆浆 E.烤焦馒头片
A.洋葱 B.大豆及其制品 C.酵母 D.粗粮 E.白酒
A.坐位30分钟 B.平卧30分钟 C.马上直立活动 D.直立30分钟 E.不受体位限制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根,可中和胃液
A.空肠、回肠 B.十二指肠 C.回肠远端 D.回盲端 E.空肠
A.总的氨基酸的数量 B.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 C.支链氨基酸的比例 D.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E.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A.食物选择不受限制 B.戒烟酒 C.保持食物酸碱平衡 D.补充多种维生素 E.少量多餐
A.清流膳食 B.普通膳食 C.高蛋白普通膳食 D.半流或全流膳食 E.低蛋白普通膳食
A.倾倒综合征 B.贫血 C.低血糖综合征 D.体重下降 E.营养障碍
A.牛奶、豆浆、馒头 B.肉汤、鸡汤、果汁 C.油菜、菠菜、苹果 D.大豆、鸡蛋、巧克力 E.洋葱、大蒜、辣椒
A.上腹正中略偏右 B.左上腹痛放射至左背部 C.上腹正中,介于剑突与脐之间或略偏左 D.胸骨后灼痛、钝痛 E.心前区痛
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A D.膳食纤维 E.B族维生素
A.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B.低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C.高能量、低蛋白、高维生素 D.高能量、高蛋白、低维生素 E.高能量、低蛋白、低维生素
A.胸骨后 B.上腹正中略偏右 C.心前区 D.脐周 E.上腹正中,介于剑突与脐之间或略偏左
A.胃泌素增强胃运动 B.扩张小肠抑制胃的运动 C.蠕动对胃内容物有混合作用 D.胃的头区不参与排空 E.胃运动的启动点位于胃大弯上部
A.地瓜 B.洋葱 C.冷饮 D.火腿 E.牛奶
A.巧克力 B.脱脂牛奶 C.橘子汁 D.番茄汁 E.全脂牛奶
A.50~60岁 B.30岁以下 C.40~50岁 D.30~40岁 E.65岁以上
A.发热 B.细胞合成代谢增加 C.尿酸合成酶活性增加 D.核酸分解代谢减少 E.菌痢
A.供给适量能量 B.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C.补充钙、铁 D.增加餐次 E.可饮用浓茶、咖啡
A.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5% B.能量供应以明显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C.限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D.不摄入或尽量少摄入动物蛋白 E.如采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时蛋白质的摄入亦应减少
A.电解质代谢紊乱 B.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 C.蛋白质代谢紊乱 D.脂肪代谢紊乱 E.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电解质代谢紊乱
A.3d B.5d C.1周 D.10d E.2周
A.血钾下降,血钠上升,血压下降 B.血钾下降,血钠也下降,血压上升 C.血钾上升,血钠不变,血压下降 D.血钾不变,血钠上升,血压下降 E.血钾上升,血钠下降,血压明显下降
A.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多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少 C.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少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 E.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过少
A.瘦肉、动物肝脏 B.海鲜、奶酪 C.牛奶、鸡蛋 D.牛肉、鸡汤 E.黄鳝、鹌鹑
A.机体细胞分解的核酸增多 B.食物中嘌呤摄入过多 C.核苷酸分解生成嘌呤碱增多 D.尿酸生成增多 E.和遗传因素无关
A.高血糖、少食、多饮、糖耐量降低 B.高血糖、多食、多饮、糖耐量升高 C.高血糖、多食、多饮、糖耐量降低 D.高血糖、少食、少尿、糖耐量升高 E.高血糖、多食、少尿、糖耐量降低
A.锌 B.钙 C.铁 D.铜 E.镁
A.骨骼生长迟缓 B.负氮平衡 C.尿钙排泄减少 D.负钙平衡 E.骨钙含量增加
A.高密度脂蛋白 B.甘油三酯 C.低密度脂蛋白 D.胆固醇 E.游离脂肪酸
A.减少体蛋白合成 B.改善糖耐量 C.减少体脂分解 D.增加胰岛素分泌 E.降低基础代谢率
A.短跑 B.举重 C.游泳 D.柔道 E.跳高
A.肉汁 B.菠菜 C.牛肉 D.面包 E.奶酪
A.碳水化合物供能占80% B.蛋白质1.5~2g/(kg·D. C.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D.蛋白质供能占30% E.补钠
A.高血糖 B.高血压 C.高血脂 D.高尿酸 E.低血糖
A.败血症 B.溃疡 C.糖尿病 D.腹泻 E.胰腺炎
A.限制主食的摄入 B.限制副食的摄入 C.限制烹调油的摄入 D.实行主食分餐制 E.限制热能的摄入
A.<150mg B.150mg C.200mg D.600mg E.1000mg
A.减少尿酸排泄 B.预防痛风发作 C.抑制尿酸生成 D.减少尿酸析出 E.抑制尿酸生成+减少尿酸排泄
A.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 B.不饱和脂肪酸有减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C.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故摄入越多越有利于机体健康 D.防治冠心病应控制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20%~25% E.豆类蛋白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A.Ⅰ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B.骨量减少 C.骨的脆性降低 D.骨的微观结构不变 E.Ⅱ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
A.耐饥饿性差 B.可刺激更多胰岛素分泌 C.可兴奋摄食中枢,增进食欲 D.可引起过多脂肪分解,易发生酮症 E.可升高三酰甘油
A.每天0.5~1kg B.每周0.5~1kg C.每月0.5~1kg D.每周2~2.5kg E.每月5~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