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B.9% C.18% D.30% E.20%
A.适中 B.不变 C.越大 D.越小 E.影响不大
A.革兰染色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B.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C.具有细胞壁,无肽聚糖 D.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E.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K D.维生素K和维生素B E.必需氨基酸
A.6~8周龄雌性 B.6~8周龄雄性 C.2~4周龄雌性 D.2~4周龄雄性 E.5~6周龄雄性
A.鼠 B.鸟类 C.蜱 D.蚊 E.苍蝇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B.痢疾志贺菌 C.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伤寒沙门菌
A.1h B.2h C.3h D.4h E.5h
A.H抗原 B.E抗原 C.O抗原 D.K抗原 E.M抗原
A.梅毒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容易 C.梅毒螺旋体具有内毒素 D.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密螺旋体 E.梅毒螺旋体抵抗力强
A.古典型 B.O139群 C.E1Tor型 D.流行株 E.非流行株
A.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B.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灭活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C.白喉活菌苗、百日咳灭菌苗和破伤风活菌苗 D.白喉活菌苗、百日咳灭活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E.白喉活菌苗、百日咳类毒素和破伤风活菌苗
A.O抗原、K抗原和Vi抗原 B.O抗原、K抗原和H抗原 C.O抗原、Vi抗原和H抗原 D.O抗原和K抗原 E.O抗原和H抗原
A.大肠菌群测定 B.金黄葡萄球菌测定 C.细菌总数测定 D.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E.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A.霍乱弧菌 B.白喉杆菌 C.培养结核杆菌 D.培养肠道细菌 E.培养破伤风梭菌
A.嗜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B.嗜低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C.嗜中温性厌氧的菌落总数 D.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E.嗜高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A.空气潮湿及空气流通的地方 B.空气潮湿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C.空气干燥及空气流通的地方 D.空气干燥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E.空气湿润的地方
A.其选择培养基可为SS琼脂 B.可采胆汁标本进行分离 C.骨髓标本培养阳性率在发病第一周时也比较高 D.可采用血液培养分离病原 E.尿中不会检出
A.链球菌溶血素的毒性作用 B.透明质酸的扩散 C.链球菌链激酶的扩散作用 D.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的毒性 E.链球菌DNA酶的扩散作用
A.发酵葡萄糖 B.产酸不产气 C.不发酵蔗糖 D.发酵麦芽糖 E.氧化酶试验阳性
A.革兰染色 B.姬姆萨染色 C.银染 D.抗酸染色 E.结晶紫染色
A.细胞壁缺陷型 B.可能体外试验中形成 C.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致病性被减弱了 D.呈多态性 E.需在高渗透压培养基中分离培养
A.在胸腺中产生 B.在胸腺中加工处理 C.不诱导产生体液免疫 D.仅存在于T细胞上 E.只有在Th细胞帮助下才产生对此抗原的抗体
A.白色 B.褐色 C.银灰色 D.红色 E.黑色
A.在引物终浓度为0.2~1μmol/L的范围内,PCR的产物量基本相同 B.引物浓度过高会降低靶序列的扩增量 C.引物只与靶序列的相应部分结合 D.引物浓度过高会促进引物错误引导非特异产物合成 E.引物浓度过高会增加引物二聚体的形成
A.属于能培养的螺旋体 B.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 C.抵抗力强 D.对青霉素不敏感 E.最适合的检查标本是前列腺液
A.营养琼脂培养基 B.虎红(孟家拉红)培养基 C.伊红美兰培养基 D.三糖铁培养基 E.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A.肠炎沙门菌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E.鸡雏沙门菌
A.深度刺伤或战伤 B.因瘙痒挠破的伤痕 C.被树枝刮破表皮 D.膝肘部大面积擦伤 E.被猫抓破的伤口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E.六类
A.菌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溶血素 E.鞭毛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暗视野显微镜 E.相位差显微镜
A.可迅速提高温度 B.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C.促进糖类分解 D.迅速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E.使细菌迅速失活
A.梅毒螺旋体 B.莱姆病螺旋体 C.蜱传回归热螺旋体 D.虱传回归热螺旋体 E.奋森螺旋体
A.让DNA变硬 B.让DNA沉淀 C.使DNA分解破坏 D.防止DNA降解 E.保持DNA的单链状态
A.300余种 B.100余种 C.50种 D.20种 E.10种
A.个 B.个/m3 C.CFU D.CFU/m3 E.CFU/皿
A.斜面变红、底层变黄 B.斜面和底层均变红 C.斜面变红、底层无变化 D.斜面和底层均变黄 E.斜面变红、底层变黑
A.ETEC和EIEC B.EaggEC C.EPEC D.EHEC E.ETEC,EIEC和EaggEC
A.细菌所致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B.药物敏感试验 C.制造菌苗和类毒素 D.制造诊断菌液 E.治疗疾病
A.中央空调污染 B.食品污染 C.饮用水污染 D.土壤污染 E.病人传染
A.在载玻片上,直接将菌苔涂上 B.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苔在盐水中均匀涂布 C.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涂布 D.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后涂布 E.在载玻片上,涂上菌苔,就在火焰上烤干
A.增加已着色菌颜色 B.使脱色菌体着色 C.减轻着色菌体颜色 D.使革兰阳性菌的颜色改变 E.使革兰阴性菌的颜色变浅
A.蚊、人、蚊 B.蚊、猪、蚊 C.蚊、猴、蚊 D.蜱、人、蜱 E.蜱、猪、蜱
A.蛋白质 B.壳膜 C.包膜 D.RNA E.DNA
A.碳粒 B.奶粉 C.纤维素 D.甘油 E.半乳糖
A.盐的分离 B.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C.糖的分离 D.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E.水的净化
A.测算电泳条带分子量 B.解离蛋白质 C.加快电泳 D.混合均匀 E.催化聚合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动力 E.鞭毛
A.盐的分离 B.蛋白质的分离 C.测定抗原或抗体 D.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E.水的净化
A.病毒只感染动物 B.病毒只感染细胞 C.病毒在人工培养基上感染性降低 D.病毒必须依赖有生命的宿主才能繁殖 E.病毒只对动物敏感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痘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甲型肝炎病毒
A.50%~80% B.30%~50% C.15%~30% D.10%~15% E.5%~10%
A.微生物的致病性 B.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宿主范围 C.当地所具备的防范措施 D.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E.微生物培养的代次
A.28℃~30℃ B.32℃~34℃ C.34℃~35℃ D.35℃~37℃ E.37℃~38℃
A.Ⅰ级 B.Ⅰ级、Ⅱ级 C.Ⅰ级、Ⅱ级、Ⅲ级 D.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E.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
A.硫酸胺沉淀法 B.过碘酸盐和戊二醛法 C.柱层析法 D.磁力搅拌法 E.亲和层析法
A.以电炉丝直接加热 B.采用浸入式电热管加温,箱内各部分温度恒定均匀 C.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等的培养 D.配有加热、制冷、加湿、消毒系统,可自动调节温度,控制湿度,定时消毒,自动换气等 E.用于温度低于28℃时细菌的培养
A.30min B.1h C.2h D.3h E.12h
A.单色染料 B.酸性染料 C.碱性染料 D.中性染料 E.复合染料
A.病毒的粘附力 B.细胞膜的选择性 C.特异性受体结合病毒 D.病毒融合细胞 E.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A.牛心 B.NaCl C.尿素 D.酵母浸膏 E.蛋白胨
A.半数致死量 B.细菌生长状态 C.特异性抗原 D.生物学特征 E.特异性核酸
A.潜伏期 B.急性期 C.恢复期 D.迟缓期 E.不应期
A.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 B.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产气 C.只有一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产气 D.只有一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气 E.有两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气
A.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变形链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A.镀银法 B.媒染法 C.负染法 D.美蓝染色法 E.孔雀绿染色法
A.单克隆抗体 B.生化鉴定 C.噬菌体分型 D.核酸检测 E.毒力检测
A.5%盐酸酒精、美蓝、5%石炭酸复红 B.5%石炭酸复红、5%盐酸酒精、美蓝 C.美蓝、5%石炭酸复红、5%盐酸酒精 D.5%盐酸酒精、美蓝、中性红 E.5%石炭酸复红、5%盐酸酒精、伊红
A.人类和猪马牛羊 B.人类和袋鼠 C.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D.人类和家禽 E.以上都可以
A.采用普通培养基中加维生素、胆盐、酵母液 B.采用普通培养基中加胆盐、抗生素、马血清 C.采用普通培养基中加血浆、抗生素、胆盐 D.采用普通培养基中加胆固醇、马血清、酵母液、抗生素 E.以上都不对
A.EDTA和二甲亚砜 B.Versen溶液和甘油 C.二甲亚砜和甘油 D.SDS和甘油 E.胰酶和二甲亚砜
A.伊红 B.结晶紫 C.碱性亚甲蓝 D.甲基红 E.孔雀绿
A.高营养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增菌培养基 E.以上都可以
A.EM B.ELISA C.光学显微镜 D.超过滤法 E.超速离心法
A.细胞数目增加 B.细胞圆缩 C.细胞破碎 D.细胞融合 E.无明显细胞变化
A.工作台应放在洁净度较高的室内,且不受外界风力影响 B.净化工作台应单独使用专门开关和保险并设断相保护装置 C.使用前应提前10~20分钟打开紫外等消毒,以净化操作区 D.需定时检测工作台性能,并记录检测结果,根据结果调整过滤器 E.以上均应注意
A.缓慢移动原则 B.物品平行摆放原则 C.避免震动原则 D.无明火使用原则 E.以上都是
A.间接法 B.中和反应 C.IgM捕获法 D.竞争法 E.双抗体夹心法
A.可用于抗原检测 B.可用于抗体检测 C.可用于细菌代谢产物检测 D.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E.最小值可测值可达μg水平
A.痘病毒 B.疱疹病毒 C.流行性乙脑病毒 D.流感病毒作羊膜腔、尿囊腔接种 E.新城鸡瘟病毒
A.-2℃冰箱 B.-4℃冰箱 C.冷冻干燥 D.-70℃冰箱 E.50%甘油盐水
A.高糖DMEM B.MEM和1640 C.HamF12 D.低糖DMEM E.McCoy5A
A.比浊管 B.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C.紫外分光光度计 D.激光扫平仪 E.激光垂准仪
A.100bp~10kb B.200bp~50kb C.300bp~60kb D.400bp~70kb E.500bp~80kb
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 D.色氨酸 E.枸橼酸盐
A.某些细菌产生胞外酶,能使明胶分解为蛋白质 B.某些细菌产生胞内酶,能使明胶分解为蛋白质 C.某些细菌产生胞外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氨基酸 D.某些细菌产生胞内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氨基酸 E.某些细菌产生胞外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明胶酸
A.4℃保存1天 B.4℃保存1个月 C.室温保存1个月 D.4℃保存1年 E.室温保存1年
A.蚀斑形成试验 B.TCID50或ID50测定 C.ELISA D.PCR E.EIA
A.盐析法 B.离子交换层析 C.琼脂免疫电泳 D.脉冲电泳 E.等电聚焦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