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A.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外来物对机体引起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未能观察到任何外来物对机体引起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未能观察到外来化合物引起基因突变作用的剂量 E.环境中存在的化合物不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
A.增加营养培养基成分 B.限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C.加入特殊染料,使菌落产生颜色 D.使用冷增菌方法 E.使用热增菌方法
A.O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营养要求简单 B.O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营养要求高 C.可采取直接分离和增菌后分离的方法 D.对于水样便可直接接种TCBS选择性平板 E.对于含菌量少的样品宜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A.通过污染的空气传播 B.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经口传播 C.通过病人的密切接触传播 D.通过血液传播 E.通过共用毛巾、牙刷等物品传播
A.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省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E.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A.实验室法人 B.技术负责人 C.质量负责人 D.主任技师 E.授权签字人
A.黄色合格证 B.红色停用证 C.绿色合格证 D.绿色准用证 E.黄色准用证
A.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E.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产品质量法 B.计量法 C.食品卫生法 D.传染病法 E.宪法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 D.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E.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安全保卫部门 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市级以上安全保卫部门 E.实验室安全主管部门
A.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B.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D.国际单位制中的特定单位 E.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A.信誉第一 B.数量第一 C.质量第一 D.荣誉第一 E.管理第一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E.以上都不是
A.2004年3月 B.2004年11月 C.2003年3月 D.2003年11月 E.2002年11月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A.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B.细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衣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E.立克次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A.具有核糖体 B.具有线粒体 C.具有高尔基体 D.具有细胞膜 E.具有细胞壁
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轴丝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黏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
A.mRNA B.核糖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A.碳源 B.水 C.无机盐 D.氮源 E.生长因子
A.L型细菌无细胞壁 B.有70S核糖体合成蛋白 C.核结构由核膜构成 D.细胞壁都有肽聚糖 E.中介体称拟线粒体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 E.核糖体
A.主动转运 B.基团移位 C.简单扩散 D.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E.以上都不是
A.主要成分是粘肽 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大量脂多糖 E.易被溶菌酶裂解
A.对数生长期 B.稳定期 C.迟缓期 D.衰亡期 E.分裂期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
A.微厌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专性需养菌 D.微需养菌 E.专性厌氧菌
A.营养物质 B.酸碱度 C.温度 D.气体环境 E.维生素
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具有免疫原性 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A.核质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壁 E.以上均可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
A.失去细胞膜而形成L型细菌 B.L型细菌只能在体内形成 C.L型细菌革兰染色大多呈阳性 D.L型细菌主要致病物质为毒素 E.L型细菌只能以出芽方式繁殖
A.色素 B.抗生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细菌素
A.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B.可被压力蒸汽灭菌所破坏 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 D.是许多G﹣菌、少数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 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
A.突变是由于DNA中嘌呤、嘧啶碱基变化的结果 B.点突变起源于单一碱基的变化或缺失 C.点突变可造成出现严重后果的氨基酸替换 D.也可产生一点也不发生变化的蛋白质 E.点突变的DNA变化都可以被观察到
A.放线菌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衣原体 E.支原体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可自行丢失
A.个体微小 B.具备细胞结构 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以复制方式增殖
A.只在活细胞内进行 B.从宿主细胞获得能量 C.病毒蛋白抑制宿主的DNA合成 D.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场所合成病毒蛋白质 E.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
A.染色体 B.衣壳 C.壳粒 D.核酸 E.包膜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 C.阻止病毒脱壳 D.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E.阻止病毒核酸复制
A.病毒颗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 B.病毒侵入细胞及核酸复制 C.蛋白质衣壳粒和其他主要病毒组分的产生 D.核酸和蛋白质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 E.成熟病毒颗粒从细胞中释放出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A.潜伏期较长可达数周 B.症状多为亚急性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病毒很快被清除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A.钩端螺旋体 B.伯道疏螺旋体 C.回归热疏螺旋体 D.密螺旋体 E.立克次体
A.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 B.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E.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
A.室内褐家鼠 B.仔猪 C.黑线姬鼠 D.眼镜蛇 E.鸡
A.O1群霍乱弧菌 B.O39群霍乱弧菌 C.O157群霍乱弧菌 D.O22群霍乱弧菌 E.O2群霍乱弧菌
A.在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 B.在水中可存活2~3周 C.对外界环境(光、热、干燥)抵抗力较强 D.能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 E.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死亡
A.埃及伊蚊 B.三带喙库蚊 C.白纹伊蚊 D.按蚊 E.曼蚊
A.注意无菌操作采集标本 B.标本要立即送检并保温、保湿 C.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血液 D.标本送检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的条件 E.采集的标本无菌操作接种到增菌肉汤中
A.庆大霉素培养基 B.BCYE琼脂培养基 C.巧克力平板 D.SS培养基 E.Korthof培养基
A.呕吐物 B.粪便 C.血液 D.脑脊液 E.尿液
A.分离培养 B.直接涂片镜检 C.RT-PCR D.动物试验 E.电镜检查
A.铜绿假单胞菌为局部致病性细菌 B.志贺菌为局部致病性 C.麻风杆菌为局部致病性细菌 D.布鲁氏菌为全身致病性细菌 E.白念珠菌为全身致病性真菌
A.布鲁氏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 B.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的对象是家禽 C.柯兹洛夫染色呈红色为鉴别染色 D.布鲁氏菌属中的某些种可引起布鲁氏菌病 E.其传播途径,多为接触皮肤黏膜感染
A.灭菌 B.防腐 C.无菌操作 D.消毒 E.无菌
A.0.01%~0.05% B.0.05%~0.1% C.1%~5% D.10% E.2%
A.玻璃器皿 B.移液器头 C.滤菌器 D.手术刀、剪 E.橡皮手套
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 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 D.常用于食具消毒 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A.RNA病毒 B.亚病毒 C.DNA病毒 D.朊病毒(朊毒体) E.类病毒
A.HDV B.HCV C.MV D.HEV E.HTLV
A.孕妇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 B.羊水中特异性IgM抗体 C.绒毛膜中特异性IgM抗体 D.绒毛膜中特异性IgG抗体 E.以上都不是
A.虫媒传播 B.血液传播 C.日常接触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消化道传播
A.ELISA可检测SARS病人血清中的抗体 B.用ELISA法检测时,使用发病14天后的血清标本所得结果比较可靠 C.IFA可作为血清SARS-CoV抗体检测方法 D.可用RT-PCR检测特异的SARS-CoVRNA片段,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 E.利用Vero细胞可分离SARS-CoV,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
A.H5N1、H9N2和H7N7 B.H5N1、H9N2和H3N8 C.H2N8、H9N2和H7N7 D.H5N1、HIN1和H2N2 E.H5N1、H2N2和H7N7
A.属正黏病毒科 B.分节段的单股RNA病毒 C.是乙型流感病毒 D.已发现15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 E.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
A.MDCK B.Vero-E6 C.RD D.2SB E.293
A.微量中和试验 B.蛋白免疫印迹 C.病毒核酸检测 D.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 E.血凝抑制试验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