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线胸片常见肺实质性病变 B.多在分娩后2~3天发病 C.通过羊水感染者,国内以宫内病毒感染为主 D.特异性IgG升高 E.血行感染者肺部体征不是主要的特征
A.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6岁 B.惊厥时体温在38.5℃以上 C.惊厥一般发生于发热早期,6~12小时以内 D.惊厥类型为局灶性发作 E.一次热程中只发作一次
A.10 B.20 C.30 D.40 E.50
A.正常儿 B.佝偻病 C.中度体重低下 D.重度体重低下 E.低蛋白血症
A.100 B.90 C.80 D.70 E.60
A.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B.肺炎合并肾衰竭 C.肺炎合并中毒性心肌炎 D.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E.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
A.多尿、烦渴是主要症状 B.少数病例为遗传性 C.视上核及室旁核破坏导致尿崩症 D.与肾性尿崩症鉴别是观察其对外源加压素的反应 E.进水量大致与尿量相等,尿量可因进水量少而少
A.第2腰椎上缘 B.第2腰椎体 C.第2腰椎下缘 D.第1腰椎体 E.第1腰椎下缘
A.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B.腱反射亢进 C.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尿液呈碱性 D.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E.心电图T波高尖
A.从少到多 B.由稀到稠 C.可多种食物同时添加 D.由细到粗 E.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A.阿司匹林 B.双嘧达莫(潘生丁)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抗凝血酶Ⅲ E.链激酶
A.硬膜下出血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实质出血 D.脑室周围出血 E.小脑幕下出血
A.20% B.26% C.34% D.21% E.16%
A.是由Ⅰ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 B.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 C.是由呼吸道黏膜上皮分泌产生 D.由肺的间质细胞产生 E.由肺的巨噬细胞产生
A.压力控制通气(PCV) B.容量控制通气(vcv) C.CPAP D.调压定容通气(PRCV) E.SIMV+PEEP
A.肺泡萎陷 B.肺出血 C.肺不张 D.肺纤维化 E.肺泡气肿
A.幽门痉挛 B.胃食管反流 C.咽下综合征 D.胃扭转 E.感染
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湿肺症状重 B.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呼吸音低 C.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三凹征明显 D.肺部X线有不同表现 E.症状出现时间不同
A.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B.糖原累积病 C.苯丙酮尿症 D.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A.常压给氧 B.皮囊加压给氧 C.皮囊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 D.给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E.暂时不处理,予以观察
A.出生后进食即出现频繁呕吐 B.呕吐严重时可有咖啡样物或胆汁 C.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D.腹部右肋缘下可触及橄榄样硬性肿物 E.腹部X线平片可见"双气泡"征
A.冷凝集试验阳性 B.X线胸片阴影呈游走性 C.有家庭内小流行 D.咳嗽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 E.以上都不是
A.化学药物过敏 B.单纯型 C.各种原因所致左心房高压的后果 D.胶原性血管病的并发症 E.食物过敏
A.胸骨左缘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B.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减弱 C.胸透示肺门"舞蹈征" D.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 E.超声显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
A.头颅CT或MRI B.腰穿查脑脊液 C.脑电图 D.骨髓穿刺 E.眼底检查
A.严重水潴留,有肺水肿、脑水肿的倾向 B.血钾≥5.5mmol/L C.血浆尿素氮>29mmol/L,血浆肌酐>707.2μmmol/L D.严重酸中毒 E.药物或毒物中毒
A.甲﹣膑综合征(成骨不全) B.Alport综合征 C.生后即发病的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D.家族性复发性血尿 E.生后2个月因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肾病综合征
A.发热 B.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C.心脏炎 D.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 E.舞蹈病
A.初次免疫年龄一般为2月龄开始,连续服用3次 B.4岁时加强免疫1次 C.为Ⅰ、Ⅱ、Ⅲ型混合灭活疫苗 D.疫苗不能以热水送服 E.疫苗应低温保存
A.PaO2<50mmHg和PaCO2>50mmHg B.PaO2<5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C.PaO2<60mmHg和PaCO2>50mmHg D.PaO2<60mmHg和PaCO2>60mmHg E.PaO2<60mmHg,或伴有PaCO2>60mmHg
A.羟基氯喹 B.肠溶阿司匹林 C.柳氮磺胺吡啶 D.糖皮质激素 E.以上都不是
A.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透明膜和肺不张 B.肺泡内压力过大致肺泡破裂,肺泡数逐渐减少 C.肺透明膜物质覆盖支气管,形成刺激以致严重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 D.肺透明膜物质造成阻塞性肺气肿 E.肺泡萎陷破裂破入胸腔致成气胸
A.新生儿 B.1~2个月 C.2~3个月 D.3~4个月 E.4~5个月
A.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B.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有时上肢损害较明显 C.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受累,上下肢严重程度相似 D.双瘫:双上肢受累或双下肢受累 E.双重性偏瘫:四肢均受累,双上肢重于下肢或左右肢体严重程度不一
A.生后10天,开始出现拥抱反射 B.生后2~10天,开始出现握持反射 C.4个月以下,克匿格征阳性 D.1岁以内腹壁反射容易引出 E.2岁以下正常小儿,巴宾斯基征均阴性
A.早期应用抗生素 B.其他感染 C.伤寒杆菌变异 D.老、弱、婴幼儿 E.免疫缺陷者
A.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且可有脓性渗出物 B.口腔、黏膜充血,有时可见舌质红、乳头红呈杨梅状 C.常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D.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鲜红色高出皮面的粟粒疹 E.出疹时可见到口周苍白圈
A.粪肠球菌 B.变形杆菌 C.克雷伯杆菌 D.大肠杆菌 E.洛菲不动杆菌
A.羊水吞入 B.肠麻痹 C.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D.食管裂孔疝 E.肠套叠
A.生后2~3周出现呕吐,先为溢乳,继而呈喷射性 B.胃蠕动波从左季肋向右上腹移动 C.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 D.右上腹橄榄状肿块 E.可伴黄疸
A.三凹征 B.声音嘶哑 C.犬吠样咳嗽 D.吸气性呼吸困难 E.呼气性呼吸困难
A.水肿 B.高血压 C.大量蛋白尿 D.少尿 E.血尿
A.慢性起病 B.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C.生长发育迟缓 D.稀释性贫血 E.夜尿增多
A.阵发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三凹征 C.呼气性呻吟 D.呼吸节律不整齐 E.矛盾呼吸
A.没有接种过麻疹活疫苗 B.多无发热及皮疹 C.麻疹黏膜斑出现较晚 D.皮疹从耳后及颈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 E.多见于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再次感染麻疹者
A.腮腺多为单侧肿大 B.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伴轻微压痛 C.挤压腮腺,腮腺导管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D.很少伴颌下腺肿大 E.颌下腺多为单侧肿大
A.睾丸炎多发生在小于10岁男孩 B.肿大睾丸多为双侧 C.半数病例可发生睾丸萎缩 D.睾丸炎后多数会影响生育 E.睾丸肿大时往往伴有下腹疼痛,一般没有发热及寒战
A.VCAIgG阳性表明原发感染 B.VCAIgG双份血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C.慢性感染时抗VCAIgG滴度降低 D.再发感染时抗VCAIgG通常阴性 E.慢性感染时抗VCAIgM通常阴性
A.出生后2周内开始排毒 B.绝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 C.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D.容易出现严重的黄疸及肝脏肿大 E.病死率可以高达30%以上
A.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B.起病较急,热型多不规则 C.胃肠道症状较明显 D.肝脾肿大显著 E.肠道并发症多见
A.高热持续不退 B.多伴有呼吸道、尿路或肠道感染 C.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可减少 D.多发生于幼儿 E.很少发生感染性休克
A.眼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 B.化脓性淋巴结炎 C.口腔黏膜弥漫充血和草莓舌 D.持续高热 E.手足肿胀和脱皮
A.贫血 B.红细胞的胞体变大 C.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 D.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E.不会同时存在神经精神症状
A.血红蛋白量上升,在治疗后4~5天增高 B.红细胞数上升,在治疗后3~5天明显增高 C.网织红细胞数上升,治疗后5~7天达高峰 D.红细胞变大,在治疗后2~3天明显变大 E.红细胞中心浅染恢复,出现于治疗后2~3天
A.胚胎在12周以前 B.胎儿肾发育不全 C.胎儿肾缺如 D.胎儿尿路梗阻 E.以上都是
A.多数患儿血压正常或偏低 B.多系高度选择性蛋白尿 C.血浆总蛋白降低不明显 D.血清γ球蛋白明显减少 E.多数患儿有持续性镜下血尿
A.智力明显低下 B.腹大,有脐疝 C.呼吸及脉率缓慢 D.皮肤粗糙,眼距宽,眼睑水肿 E.身材矮小,但全身比例匀称
A.可发生假性两性畸形 B.可发生假性性早熟 C.可发生真性性早熟 D.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E.可发生体格发育异常
A.骨骼X线检查 B.血清T3、T4测定 C.染色体检查 D.尿三氯化铁试验 E.血浆氨基酸分析
A.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 B.全身症状及黏膜炎性症状 C.出疹前的全身改变 D.皮疹1天内遍布全身 E.白细胞数减少
A.心脏炎 B.关节畸形 C.舞蹈病 D.环形红斑 E.皮下小结
A.咳嗽持续≥4周 B.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常咳脓痰 C.临床上无感染征象,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D.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E.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明显缓解
A.失钠大于失水 B.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 C.皮肤弹性差 D.易出现休克 E.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者
A.对称性多关节炎 B.长期间歇发热 C.一过性多形性皮疹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心包炎、心肌炎
A.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B.母乳含铁量与牛奶相同,但吸收率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C.母乳含酪蛋白少,清蛋白多,胃内凝块较细,易消化 D.母乳中钙、磷含量比牛奶低,但比例适宜(2:1),利于钙的吸收 E.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