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胸骨后疼痛 B.疼痛常放射至后背及肩胛部 C.服制酸药物无解痛作用 D.常伴高热和咳嗽 E.进热食、粗硬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A.30mg B.40mg C.50mg D.60mg E.70mg
A.15~30分钟 B.30~45分钟 C.45~60分钟 D.60~90分钟 E.90~120分钟
A.声带息肉手术 B.OSAHS相关手术 C.FESS术 D.鼓膜修补术 E.甲舌囊肿手术
A.轻度或中度高血压患者控制到正常范围或稍低即可 B.难治性高血压如果收缩压不能降到正常,舒张压应务必降到14.7kPa(110mmHg) C.除非急症手术,一般均要控制好血压后再手术,否则应后延手术 D.不能忽略患者术前的精神状态和焦虑状态 E.高血压控制的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术中的有效止血
A.所用药物应该为弱酸性 B.所用药物应该为弱碱性 C.对鼻腔黏膜无刺激性 D.药液与鼻腔黏膜分泌物等渗 E.用药不宜太勤或过量
A.链霉素 B.庆大霉素 C.磷霉素 D.新霉素 E.卡那霉素
A.过敏 B.耳毒性 C.肾毒性 D.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E.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A.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B.急性鼻窦炎 C.急性会厌炎 D.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E.急性鼻炎
A.3%过氧化氢溶液滴耳剂 B.1%水杨酸酒精滴耳剂 C.5%碳酸氢钠滴耳剂 D.2%酚甘油滴耳剂 E.0.3%氧氟沙星滴耳剂
A.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败血症 D.感染部位抗菌药不易渗入者 E.严重二重感染的患者
A.曲菌 B.青霉菌 C.毛霉菌 D.念珠菌 E.根霉菌
A.患侧肺部透亮度增加 B.患侧肺组织密度增高 C.横膈下降,活动度受限 D.呼气时心脏及纵隔被推向健侧 E.吸气时心脏及纵隔又移向患侧
A.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胸骨舌骨肌 B.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 C.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舌骨肌 D.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E.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锁骨上缘
A.枕静脉 B.面静脉 C.舌静脉 D.甲状腺上静脉 E.甲状腺中静脉
A.枕小神经 B.耳大神经 C.颈皮神经 D.锁骨上神经 E.面神经颈支
A.颈总动脉 B.颈内动脉 C.颈外动脉 D.颈内静脉 E.迷走神经
A.组胺 B.白三烯 C.前列腺素D2 D.血小板活化因子 E.以上均是
A.H1受体拮抗剂 B.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C.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D.减充血剂 E.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A.调节Th1/Th2平衡 B.诱导IgG产生 C.降低IgE应答 D.诱导IgE产生 E.减少介质细胞脱颗粒
A.急性鼻炎 B.变应性鼻炎 C.血管运动性鼻炎 D.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E.慢性单纯性鼻炎
A.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疼痛,质软,活动 B.双侧颈部可触及散在分布的淋巴结,蚕豆大,有压痛 C.一侧颈部淋巴结逐渐增大,疼痛,活动受限,粘连成串 D.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伴疼痛,触之可及淋巴结中央较软 E.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局部皮肤充血、肿胀、有明显压痛
A.受检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B.目前受检者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 C.受检者肯定是艾滋病病人 D.受检者不在传染期 E.受检者对艾滋病病毒有抵抗力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同性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E.母亲为艾滋病患者的新生儿
A.颈淋巴结肿大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鳞状细胞癌 D.甲状腺机能亢进 E.腮腺肿大
A.是否去过或来自艾滋病流行地区和有不健康性行为 B.有无吸毒史或接受过输血和血液制品 C.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或病程过长迁延不愈 D.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并有口、咽等念珠菌感染 E.出现不寻常的机会性感染如卡氏囊虫肺炎或某些特殊肿瘤如Kaposi肉瘤
A.行间接喉镜检查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口罩及双层手套 B.抽出鼻腔内所填纱条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口罩及双层手套 C.为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口罩及双层手套 D.对艾滋病患者问诊、手术谈话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口罩及双层手套 E.为艾滋病患者施行耳显微手术时,助手与护士亦应戴防护眼镜及双层手套
A.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处出现直径约1~2cm的白色小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浅溃疡,伴高热 B.咽部黏膜散在潮红色斑,水肿,边界渐清楚而形成弧状。双侧扁桃体肿胀、充血、潮红,有脓疱及溃疡,上有白色假膜附着。不伴咽痛 C.软腭、咽后壁以及唇、舌、颊等黏膜出现白色凝乳样斑块,斑块易被刮除,留下微微出血创面,但不久又再生 D.扁桃体上端可见盖有灰白色假膜的溃疡,周围组织充血,伴一侧咽痛、口臭、吞咽困难 E.黏膜弥漫充血,上腭瘀斑,腺样体、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见溃疡及假膜
A.一侧喉返神经损伤 B.伤口内出血或喉头水肿 C.双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 D.双侧喉上神经内支损伤 E.甲状腺危象
A.颈部转移癌 B.炎性包块 C.甲状舌管囊肿 D.鳃裂囊肿 E.以上都不是
A.鳃沟闭合不全及闭膜破裂 B.颈窦存留或未闭 C.胸腺咽管残留 D.遗传因素 E.母亲孕期病毒感染
A.甲状腺腺瘤 B.甲状腺癌 C.亚急性甲状腺炎 D.甲状腺囊肿 E.结节性甲状腺肿
A.声门上癌侵犯声带 B.声门癌侵犯声门上区 C.声门癌侵犯声门下区 D.原发于喉室的肿瘤,跨越两个解剖区域,即声门上区和声门区 E.喉癌侵犯下咽或舌根
A.早期声带癌,向前未侵及前联合,向后未侵及声带突,声带活动良好 B.位于会厌游离缘,局限的小癌肿 C.全身状况差,不宜手术者 D.晚期肿瘤,不宜手术治疗的各期病例 E.以上四种情况
A.手术 B.放疗 C.化疗 D.免疫治疗 E.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A.根治性颈清扫术 B.功能性颈清扫术 C.分区性颈清扫术 D.扩大根治性颈清扫术 E.根据癌肿原发部位和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酌情选用以上一种颈清扫术
A.食管发音法 B.气管食管瘘发声重建术 C.人工喉和电子喉 D.安置发音钮 E.视患者情况和医疗条件可选用以上一种方式
A.乳突改良根治术 B.腭咽成形术 C.喉癌根治术 D.鼻内镜下鼻窦肿瘤切除术 E.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A.右分泌性中耳炎 B.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C.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 D.右中耳结核 E.右中耳癌
A.鼻翼和口角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上1/3段的连线 B.鼻翼和口角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的连线 C.鼻翼和口角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下1/3段的连线 D.鼻翼和口角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上2/3段的连线 E.鼻翼和口角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下2/3段的连线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有
A.神经鞘瘤 B.腺样囊性癌 C.神经纤维肉瘤 D.霍奇金淋巴瘤 E.基底细胞癌
A.异物影像 B.肺不张 C.肺气肿 D.纵隔摆动 E.肺门淋巴结肿大
A.胸部正侧位X线片 B.胸部CT扫描 C.食管X线钡絮检查 D.食管镜检查 E.喝水诊断法
A.4%可卡因作用强毒性非常低 B.1%丁卡因是现在常用的表麻剂 C.达可罗宁毒性作用非常好 D.利多卡因表麻作用非常好 E.普鲁卡因表麻作用快而持久
A.2%利多卡因液 B.4%可卡因液 C.1%丁卡因液 D.0.5%普鲁卡因液 E.1%达克罗宁液
A.以鳞癌多见 B.多发生于舌缘,恶性程度高 C.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 D.舌根部癌可向茎突后及咽部的淋巴转移 E.转移途径多为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A.喉的触诊 B.喉的X线正侧位片 C.电子喉镜 D.喉MRI E.喉CT
A.肺不张 B.肺气肿 C.肺部炎性表现 D.可见异物阴影 E.无明显异常
A.华特位(waterposition)X线拍片 B.柯德威尔位(Caldwellposition)X线拍片 C.鼻窦冠状位CT D.MRI 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喉部CT B.喉部摄片 C.喉部磁共振 D.喉部彩超 E.喉镜下活检
A.气管内吸痰出现轻度咳嗽反射 B.完全清醒,保护性咽喉反射完全恢复 C.停吸氧1min后脉搏氧饱和度不低于术前水平 D.深麻醉下拔管 E.强呼唤下轻度睁眼,但很快嗜睡
A.30% B.10% C.50% D.70% E.90%
A.采用细针细线,以减小瘢痕 B.进针点距创缘近些,缝得浅些 C.最好不用褥式缝合 D.尽量保持舌的长度 E.尽量保持舌的宽度
A.海绵状血管瘤 B.神经鞘瘤 C.囊性水瘤 D.鳃裂囊肿 E.甲状舌管囊肿
A.鳃裂囊肿 B.胸腺咽管瘘 C.淋巴管瘤 D.水囊瘤 E.颈动脉体瘤
A.科特氏区出血 B.颅底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 C.鼻-鼻咽部静脉丛出血 D.鼻中隔后部动脉出血 E.蝶窦骨折致蝶腭动脉破裂
A.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 B.肿瘤局部切除 C.腮腺面神经切除 D.全腮腺切除面神经解剖 E.腮腺加下颌骨切除
A.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影 B.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C.有明显的骨质破坏 D.无明显的骨质破坏 E.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
颌下三角的内容物不包括 ()
A.舌下神经 B.舌骨舌肌 C.面动脉 D.下颌舌骨肌 E.颌下腺
A.关节痛 B.扁桃体萎缩 C.扁桃体窝口有干酪样分泌物 D.扁桃体周围脓肿 E.妇女经期或经前一周内
A.上壁 B.下壁 C.后外侧壁 D.顶壁 E.底壁
A.胚胎发育中,甲状腺部分或全部未下降 B.应与舌根部血管瘤、舌根囊肿等鉴别 C.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舌骨上缘 D.131I扫描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E.症状明显或反复出血者应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