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说话费力,音拖长,不自然中断,鼻音过重 B.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鼻音减弱 C.以韵律失常为主,声音高低强弱呆板震颤,发音中断明显 D.元音辅音歪曲,失重音,不适当的停顿,发音强弱急剧变化 E.发音为单一音量、单一音调、重音减少,有失声现象
A.60kHz B.300Hz C.600Hz D.900Hz E.120kHz
A.电睡眠疗法 B.音乐电疗法 C.干扰电疗法 D.超短波电疗法 E.共鸣火花疗法
A.毛孔 B.黏膜 C.汗腺管口 D.皮脂腺管口 E.皮肤的细胞间隙
A.肢体、胸、腹 B.手足、腰、背 C.颈、面、胸、腹 D.胸、腹、腰、背 E.手足、腰、背
A.黑色素增多 B.黑色素减少 C.黑色素小体的形成 D.黑色素小体的增多 E.黑色素小体在角质细胞中重新分配
A.促进消除肿胀、疼痛 B.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 C.促进韧带、肌肉的修复 D.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 E.预防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
A.运动时肌张力基本恒定 B.收缩时肌肉长度改变,产生关节活动 C.肌力与阻力相等时的一种收缩形式 D.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 E.肌力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
A.肌力是耐力所能维持的时间 B.耐力是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 C.临床上一般不将发展肌力和耐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D.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才能有效(小强度,多重复) E.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并不需要很多(高强度,少重复)
A.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身训练 B.牵张训练前进行评定,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 C.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 D.牵张后,可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冷疗时关节处于放松位 E.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持续一定时间,逐渐放松力量,休息片刻后再重复
A.保证食管通畅的训练方法 B.提高呼吸肌功能的训练方法 C.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D.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的训练方法 E.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的训练方法
A.检查并巩固成果的后期"心理诊断"阶段 B.了解情况、建立关系的初期"临床诊断"阶段 C.了解情况、建立关系的初期"帮助与改变"阶段 D.对问题达到领悟并产生改变的中期"临床治疗"阶段 E.对问题达到领悟并产生改变的中期"帮助与改变"阶段
A.装饰性前臂假肢 B.索控式前臂假肢 C.装饰性肩离断假肢 D.装饰性腕离断假肢 E.前臂二自由度(手的开合和前臂旋前旋后)肌电假肢
A.通过抑制病理性反射 B.尽可能诱发异常运动 C.通过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D.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 E.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A.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病理反射消失 B.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延期消失(脑瘫) C.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延期消失(脑瘫) D.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再次出现(偏瘫) E.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再次出现(脑瘫)
A.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 B.在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 C.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D.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作为促进手段 E.把异常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A.是用疼痛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B.是由于真正潜在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C.是指维持较长时间,一般大于3个月,常在损伤愈合后中止 D.为最近产生并能持续较短的疼痛,常与明确的损伤和疾病有关 E.是指维持较长时间,一般大于3个月,常在损伤愈合后仍持续存在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僵硬性关节炎 C.胃肠道和泌尿道平滑肌痉挛 D.痛性关节炎 E.退行性关节病变或椎间盘病变所致腰痛
A.脊髓刺激 B.其他电疗 C.深部脑刺激 D.经皮脊髓电刺激 E.神经电刺激
A.空间方位、物件距离不能辨认 B.路线方向、单侧空间不能辨认 C.空间定向需要视觉、触觉、运动觉 D.视觉定向力丧失表现为不能说出从家到工作地点所经过的路线 E.地理记忆障碍表现为不能说出从家到工作地点所经过的路线
A.极重度 B.重度 C.中度 D.轻度 E.正常
A.癔症性痛 B.幻肢痛 C.丘脑痛 D.皮肤疼痛 E.精神病痛
A.0级 B.Ⅰ级 C.Ⅱ级 D.Ⅲ级 E.Ⅳ级
A.是一种奇特的空间利用和空间认识障碍 B.病灶部位常为左侧顶叶、丘脑 C.对大脑病损对侧的一半视野内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能辨认 D.单侧空间忽略(USN)是对来自大脑受损对侧的刺激无反应 E.不会有意识地以头部转动带动眼睛来加以补偿,所以并非偏盲
A.仪表(穿戴、举止、表情) B.人际沟通风格(主动或被动) C.言语和动作 D.独处中的表现 E.对困难情境的应对方式
A.0~4.5 B.0~5.5 C.4.5~9.5 D.5.5~10.5 E.1~5.0
A.刺激躯体神经时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 B.诊断听神经瘤、后颅凹瘤 C.诊断神经根病 D.诊断外周神经疾病 E.通常以极性命名,正极为P波,负极为N波
A.双相波开始为负相 B.三相波开始为负相 C.双相波开始为正相 D.波宽10ms E.波幅固定不变
A.第五与第三脑神经 B.第五与第二脑神经 C.第五与第四脑神经 D.第五与第七脑神经 E.第二与第三脑神经
A.记录的是神经电位 B.记录的是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 C.根据一次刺激即可得出结论 D.需要平均叠加技术 E.有顺行法及逆行法两种检查方法
A.阻抗明显降低 B.机械作用 C.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D.无电解作用 E.提高生物膜通透性
A.诊断神经根病 B.诊断外周神经疾病 C.测定感觉传入神经全长的功能 D.对多发性肌炎有诊断作用 E.推测脊髓损伤的预后
A.共鸣火花疗法 B.超短波疗法 C.高压交变电场疗法 D.微波疗法 E.毫米波疗法
A.2~4周 B.4~6周 C.4~8周 D.8~10周 E.10~12周
A.拉起反射 B.侧位悬垂反应 C.Collis水平反射 D.拥抱反射 E.腋窝悬垂反应
A.间动电疗法 B.直流电疗法 C.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D.TENS E.电兴奋
A.诊断听神经瘤、后颅凹瘤 B.昏迷预后判断 C.脑死亡预后判断 D.诊断球后视神经炎 E.小脑脑桥角肿瘤手术时的监护
A.身高 B.心功能分级 C.关节活动范围 D.血压 E.脉搏
A.有无假关节 B.有无感染 C.有无骨化性肌炎 D.有无骨肿瘤 E.有无畸形愈合
A.巴宾斯基反射 B.阵挛 C.去大脑强直 D.折刀样反射 E.紧张性迷路反射
A.主要针对其运动障碍开展针对性的康复,并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 B.姿势训练重点是活动屈肌 C.松弛训练是针对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一项重要康复治疗措施 D.步态训练重点是加快启动速度和步行速度、加大步幅的训练 E.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要注意伸髋、屈膝训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A.3~16ms B.3~16μs C.10~15ms D.3~10ms E.7~12ms
A.颈椎前倾角度小时,牵引力作用于下颈椎 B.坐位牵引时,牵引力一般为体重的8%~15%左右 C.其牵引时间长时,应增加牵引的重量 D.牵引时间以1~2小时为宜 E.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和颈椎曲度选择,以颈椎前倾10°~20°较合适
A.H反射 B.F波 C.轴突波 D.眨眼反射 E.M波
A.时限>10ms B.双相电位 C.单根肌纤维放电 D.在神经切断后,正锐波多在纤颤电位出现之前便可观察到 E.单相电位
A.减轻痛苦 B.防止骨折 C.防止发生肩关节半脱位 D.增强肌力 E.保持关节活动度
A.皮质醇增多症 B.心脏病 C.COPD D.慢性肠炎 E.骨肿瘤
A.有氧训练 B.放松性训练 C.竞技性短跑 D.循环抗阻训练 E.柔韧性练习
A.评定后根损伤 B.表明前根完整 C.评定反射弧 D.测定感觉传导速度 E.评定神经症
A.100Hz B.50~100Hz C.25~50Hz D.20~40Hz E.1~10Hz
A.疏密波、间升波 B.密波 C.疏波 D.断续波、间升波 E.断续波、起伏波
A.HOP B.TRAP C.AKP D.NTX E.HOLG
A.联合8-mop、水浴和紫外线照射 B.联合8-mop、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C.联合水浴、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D.联合8-mop、水浴、红外线治疗 E.联合蓝紫光治疗、水浴、红外线治疗
A.相位数为2~3相 B.振幅300μV~5mV C.上升时间小于0.5ms D.多相运动单位电位(多于四相)>15% E.电位时限3~16ms
A.紫外线疗法 B.超短波疗法 C.脉冲治疗法 D.毫米波疗法 E.超声波疗法
A.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B.糖尿病性神经病 C.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 D.多发性肌炎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穿孔 B.癌变 C.出血 D.幽门梗阻 E.瘘管形成
A.抑制性手法 B.促通手法 C.反射性手法 D.感觉刺激 E.控制关键点
A.适用于膝关节以上、髋关节以下大腿截肢患者 B.骨骼式大腿假肢是目前较先进的下肢假肢,不需要悬吊和固定装置 C.带有伸膝机构的膝关节步态自然,适合老年人使用 D.高仿生功能的膝关节,使大腿假肢功能更好,走路更自然 E.安装骨骼式假肢对残肢要求高,如残肢外部的形态以及残端皮肤状况等
A.慢性上腹痛常在餐后加重 B.X线钡餐检查 C.胃液分析 D.胃脱落细胞检查 E.胃镜
A.温度 B.年龄 C.身高 D.性别 E.神经的粗细
A.同侧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B.对侧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C.同侧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D.对侧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E.对侧Ⅴ波消失
A.去枕侧卧,让头稍向后转 B.躯干垂直 C.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 D.肩前屈90°~130° E.患侧髋膝向前似踏出一步,足不悬空
A.微波 B.红光、红外线 C.立体干扰 D.脉冲磁疗 E.热量超短波
A.波长1~10mm,频率30~300GHz B.可产生温热效应 C.易被水分所吸收,对人体组织穿透力弱 D.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E.应避免眼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