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般40岁以后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 B.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常从一侧下肢开始,双侧不对称是本病特点 C.临床表现常见的是: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 D.患者静止时伸肌张力较屈肌高,故会出现特殊姿势 E.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抗胆碱能药,多巴胺替代药等
A.手足徐动症 B.眼球运动障碍 C.听力障碍 D.智力发育迟缓 E.偏瘫
A.脾大 B.蜘蛛痣 C.肝功能不正常 D.超声波显示肝回声不均质 E.食管钡餐检查下段有蚯蚓样充盈缺损
A.多参数成像 B.多方位成像 C.流动效应 D.多层螺旋 E.对比增强
A.食管吞钡X线检查 B.食管滴酸试验 C.食管内镜检查 D.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 E.食管测压
A.骨筋膜室综合征 B.脂肪栓塞 C.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D.血管损伤 E.神经损伤
A.非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B.深、浅感觉异常 C.发热时出现瘫痪,热退后瘫痪逐渐减轻,无进行性加重 D.顿挫型和无瘫痪型需借助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方可诊断 E.后遗症期常有肌萎缩、软组织挛缩、骨关节畸形等继发性改变
A.黄疸退而复现 B.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 C.生后24小时内出现 D.20天足月儿血总胆红素185μmol/L E.孕34周出生儿生后第3天出现黄疸
A.颈项部 B.胸部 C.腋部 D.会阴部 E.面部
A.疼痛刺激 B.感染 C.休克 D.失血 E.组织液丢失
A.MRI B.螺旋CT C.PET/CT D.X线 E.ECT
A.腺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肺炎支原体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A.正常成年男性Hb为170~200g/L B.正常成人WBC计数为(15~20)×109/L C.成年女性ESR正常参考值0~15mm/h D.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24h E.酶法测定正常肌酐参考值为80~210μmol/L
A.腋神经 B.肌皮神经 C.桡神经 D.正中神经 E.尺神经
A.暂时性脑缺血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脑栓塞 E.蛛网膜下腔出血
A.下肢发紧、发麻、行走困难 B.上肢发麻,手部肌力弱,持物不稳 C.大小便障碍 D.压头及牵拉试验阳性 E.不规则躯干和下肢感觉障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
A.松弛位 B.休息位 C.功能位 D.抗挛缩位 E.无特别体位
A.不变 B.增高 C.降低 D.无关 E.可增高可降低
A.阴道+输卵管 B.输卵管+卵巢 C.阴道+卵巢 D.子宫+卵巢 E.子宫+输卵管
A.化脓性感染 B.特异性感染 C.二者都对 D.二者都错 E.结核性感染
A.加用支气管解痉剂 B.加用洋地黄制剂 C.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D.胸部X线检查 E.不用特殊处置,继续原治疗
A.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 B.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C.Smith骨折 D.腕关节脱位 E.腕舟骨骨折
A.局部黏膜损害 B.黏膜屏障破坏 C.胃酸分泌过多 D.腹内压下降 E.感染
A.急性骨髓炎 B.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C.慢性化脓性关节炎 D.慢性骨髓炎 E.尤文肉瘤
A.小儿脑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综合征 B.小儿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 C.以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为主要表现 D.一种独立的疾病 E.通常不伴有癫痫、行为异常等损害
A.小腿外侧、足背 B.小腿内侧 C.足前面 D.足背侧面 E.限于第一趾蹼区
A.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 B.大便隐血试验 C.胃肠X线钡剂检查 D.胃液分析 E.血清胃泌素测定
A.脑干 B.丘脑底核 C.苍白球 D.脊髓 E.壳核
A.关节肿胀 B.关节活动受限 C.关节松弛 D.关节腔积液 E.关节疼痛
A.最早的组织学改变是中央灰质出现点状出血 B.6小时后灰质遍布出血灶,白质出现水肿 C.12小时后白质中发现出血灶,神经轴突开始退变,灰质中神经元退变坏死 D.24小时以后,灰质中神经元几乎不能找到,白质中不少神经轴突退变浊肿 E.6小时以内灰质与白质均无明显改变
A.青霉素类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氨基糖苷类 D.大环内酯类 E.万古霉素
A.伤寒 B.疟疾 C.心肌梗死 D.过敏性休克 E.副伤寒
A.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B.超长度或超精度的CT血管造影 C.动态增强扫描 D.仿真内镜 E.CT灌注成像
A.正电子 B.单光子 C.X射线 D.α粒子 E.β粒子
A.痛觉 B.神经远端敏感 C.温度觉 D.触觉 E.运动功能
A.颞叶钩回疝 B.枕大孔疝 C.交感神经损伤 D.脑室出血 E.丘脑下部损伤
A.保护患肩,防寒、防外伤 B.坚持患肢做划圈及手指爬墙等运动 C.推拿、按摩 D.服消炎镇痛药 E.症状明显时注射抗生素
A.病损区水肿消退 B.病损区血肿吸收 C.半暗区细胞“休克期”过去 D.颅内压的恢复 E.病损同侧或对侧脑细胞代偿
A.寰椎与枢椎之间通过椎间盘相连 B.寰椎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C.枢椎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联 D.颈椎椎体最大 E.寰椎和枢椎均无横突孔
A.急性咽炎 B.急性喉炎 C.慢性单纯性咽炎 D.慢性肥厚性咽炎 E.萎缩或干燥性咽炎
A.利尿剂 B.硝酸酯类 C.α受体兴奋剂 D.钙离子拮抗剂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及深部组织 B.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及皮下组织 C.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 D.皮肤全层及其中的淋巴管 E.皮肤表面
A.部位不定 B.以下腹和右下腹多见 C.极少睡眠中痛醒 D.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E.无明显体征
A.头痛、呕吐 B.脑膜刺激征 C.腰穿时发现均匀血性脑脊液 D.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E.偏瘫
A.肩关节 B.膝关节 C.肘关节 D.腕关节 E.髋关节
A.高血压3级 B.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 C.高血压1~2级伴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 D.必须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E.左心室肥厚
A.脑震荡 B.脑挫裂伤 C.脑干损伤 D.弥漫性轴索损伤 E.颅内血肿
A.闭合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 C.病理性骨折 D.嵌插性骨折 E.粉碎性骨折
A.睾丸炎 B.尿道炎 C.膀胱结石 D.慢性前列腺炎 E.急性前列腺炎
A.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副大肠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粪链球菌
A.周围型 B.超过3日以上的中央型患者 C.超过3日以上的混合型患者 D.病期在3日以内的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 E.病期在3日以上的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
A.目前脑性瘫痪的数量明显降低 B.脑性瘫痪的数量近年有所上升 C.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目标是达到同龄儿的正常发育水平 D.脑性瘫痪主要引起儿童智力低下 E.手术是治疗脑性瘫痪的首选疗法
A.氟哌啶醇 B.卡马西平和心得安 C.苯妥英钠 D.利眠宁和硫胺素 E.金刚烷胺
A.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缺陷 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C.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D.指妊娠期糖尿病 E.指继发性糖尿病
A.不能停药 B.不能完全停药 C.可完全停药 D.以不痉挛为用药标准。控制痉挛即停药 E.视病人痉挛改善情况及产生的副作用而定
A.斜肩步态 B.划圈步态 C.蹒跚步态 D.前冲步态 E.痉挛步态
A.弛缓型脑瘫 B.小儿麻痹症 C.臂丛神经损伤 D.神经根炎 E.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症
A.脑震荡 B.脑挫伤 C.脑裂伤 D.脑干损伤 E.颅内血肿
A.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多发生于膝关节由屈曲位向伸直位突然运动和旋转时 B.损伤急性期有明显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障碍,麦氏征阳性 C.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 D.急性期冰敷,肘关节加压包扎固定,抬高患肢 E.日常生活中加强上下楼梯、下蹲、屈伸肘关节练习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织炎 D.丹毒 E.急性淋巴结炎
A.关节活动范围 B.智能测定 C.肌力检查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E.言语功能评定
A.胃溃疡 B.胃黏膜癌前病变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慢性萎缩性胃炎 E.胃下垂
A.狭窄性腱鞘炎 B.脂肪瘤 C.腱鞘囊肿 D.血管瘤 E.神经纤维瘤
A.高血压 B.动脉粥样硬化 C.风湿性动脉炎 D.红细胞增多症 E.骨折
A.皱眉时患侧无力 B.闭目时患侧眼睑不能闭合 C.示齿时人中偏向患侧 D.鼓腮时患侧漏气 E.患侧鼻唇沟变浅
A.眩晕、恶心、呕吐 B.视物模糊 C.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 D.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 E.颈僵硬
A.6min步行试验 B.极量运动试验 C.12min步行试验 D.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E.上肢功率计运动试验
A.1H B.31P C.23N D.131I E.18F
A.头孢曲松 B.甲硝唑 C.利福平 D.庆大霉素 E.异烟肼
A.搂抱 B.一人背 C.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D.三人用手平直托起,保持躯体平直 E.两人抬上肢,两人抬下肢
A.抗生素 B.加强全身支持 C.瘘管搔刮 D.病灶清除 E.骨开窗引流
A.缓解全身性或系统性痉挛 B.缓解局灶性痉挛 C.治疗所有的痉挛 D.疼痛性痉挛 E.胃痉挛
A.手部高强度的肌力练习 B.超短波治疗 C.夹板制动 D.柔和地屈伸牵伸 E.音频电疗
A.高血压 B.高血脂 C.缺乏运动 D.冠心病家族史 E.吸烟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强迫型人格障碍 C.分裂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E.依赖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