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E.预测作用
A.体现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B.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 C.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 D.是整个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要素 E.费用是社区或国家负担的卫生服务
A.系统剖面图、系统轴测图、系统平面图、详图 B.系统轴测图、系统平面图、系统剖面图、详图 C.系统轴测图、详图、系统平面图、系统剖面图 D.系统平面图、系统剖面图、系统轴测图、详图 E.系统平面图、系统轴测图、系统剖面图、详图
A.12345.00 B.12.345 C.123.45 D.012 E.12345
A.只能包含数字 B.只能包含文字 C.以上都不是 D.可以是数字、字符、公式等 E.只能包含文字和字符
A.自杀 B.肿瘤 C.溺水 D.砸死 E.他杀
A.5种粉尘 B.5种物理因素 C.16种毒物 D.A+B+C E.3种生物因素
A.α射线 B.β射线 C.X射线 D.γ射线 E.中子射线
A.杀灭被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和灭活病毒 B.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C.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 D.灭活微生物芽胞 E.使微生物减少到无害程度
A.高空飞行的民航机组人员 B.磁共振检查的医生 C.抱着婴儿患者做X线检查的母亲 D.核电厂周围居民 E.到医院做X线、CT检查的病人
A.致肢端溶骨症 B.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C.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D.聚合物烟雾热 E.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A.责令停止生产经营 B.收缴卫生许可证 C.给予警告,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D.责令改正,处以5000以下罚款 E.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A.较高的个人心理安全 B.恰当的自我评价 C.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 D.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 E.稳定的生活环境
A.管理生产的条例 B.降低生产成本的依据 C.保障工人劳动时安全卫生的依据 D.安全劳动的规范 E.以上都不是
A.病人家属 B.接收治疗的医疗单位负责人 C.发生病人的单位负责人 D.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E.传染病管理监督员
A.p60 B.p70 C.p80 D.p90 E.p100
A.进入车间前必须洗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出帽外 B.手部有外伤时不得接触化妆品原料 C.不得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生产车间 D.禁止在生产场所吸烟、进食及进行其他有碍化妆品卫生的活动 E.以上都是
A.发育水平 B.发育速度 C.发育顺序 D.发育类型 E.发育机制
A.行政机关作出罚款的处罚决定 B.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 C.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 D.行政机关作出撤消批准证书的决定 E.行政机关作出查封的决定
A.1年 B.6个月 C.4年 D.2年 E.3年
A.成本效果分析 B.成本效益分析 C.最小成本分析 D.成本效用分析 E.增量成本分析
A.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 B.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与社会适应良好 C.健康是基本人权 D.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 E.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把个体与社会结合
A.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B.特定的行政机关 C.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及其领导 D.不特定的行政机关 E.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A.细菌 B.病毒 C.酵母菌 D.螺旋体 E.支原体
A.公共卫生许可 B.公共卫生行政处罚 C.公共卫生监督检查 D.公共卫生行政控制 E.公共卫生行政奖励
A.卫生防疫站 B.卫生行政部门 C.公共场所经营单位 D.环境保护部门 E.卫生医疗单位
A.肌肉 B.肾脏 C.鱼眼 D.鱼卵 E.鱼骨
A.苯 B.三硝基甲苯 C.苯二胺、硝基氯苯 D.甲苯、二甲苯 E.苯胺、联苯胺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人参与原则 C.法定程序原则 D.效率原则 E.平均原则
A.10m B.20m C.25m D.50m E.100m
A.判断力 B.理解力 C.注意力 D.协调力 E.操作能力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平均数 E.中位数
A.特定性 B.科学性 C.统一性 D.完整性 E.法规性
A.b为直线的斜率 B.如果x改变一个单位,y一定改变b个单位 C.如果x改变一个单位,y最大可能改变b个单位 D.如果x改变一个单位,y最小改变b个单位 E.如果x改变一个单位,y平均致变b个单位
A.经卫生部审查确认 B.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确认 C.经卫生防疫站审查确认 D.经各地卫生局确认 E.经工商部门确认
A.首先要掌握所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 B.需要将尽可能多的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纳入模型 C.有助于对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地理解 D.经过与现场资料比较不断完善的模型,可用于疾病频率预测和指导预防 E.其研究往往需要流行病学专家,数学和计算机专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A.从出生起 B.从出生后第2年到青春期 C.从出生到青春期生长突增前 D.从出生到青春后期 E.从出生后第2年到学龄前期
A.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B.对唯一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C.对恒定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D.对固定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E.对标准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A.传染病流行病学 B.血清流行病学 C.移民流行病学 D.分子流行病学 E.遗传流行病学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级、二级预防均可 E.二级、三级预防均可
A.加重处罚 B.从轻处罚 C.从重处罚 D.减轻处罚 E.不予处罚
A.妇女生育、授乳 B.性别 C.饮水含氟量 D.年龄 E.营养不良
A.专门加工的固定厨师 B.专用加工间 C.专用工具和专用冷藏设备 D.专用消毒设备 E.以上都是
A.指引功能 B.预测功能 C.强制功能 D.评价功能 E.教育功能
A.加硝酸至pH<2,4℃保存,48h测定 B.加硝酸至pH<2,4℃保存,24h测定 C.4℃保存,48h测定 D.加NaOH至pH≥12,4℃保存,24h测定 E.加NaOH至pH≥12,4℃保存,48h测定
A.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B.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机关 C.各级卫生监督所 D.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E.国家卫生行政机关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初步设计阶段 C.施工过程阶段 D.施工设计阶段 E.竣工验收阶段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实 C.法律事件 D.法律依据 E.法律凭证
A.法律适用的效力即空间效力 B.法律适用的效力就是对人的效力 C.法律适用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 D.法律适用的效力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E.法律适用的效力包括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A.甲酸甲酯、二氧化氮、光气、二氧化硫 B.氨、氯、氮氧化物、光气等 C.三氧化硫、氟化氢、氟、碘 D.氨、光气、乙醛、臭氧 E.氟化氨、光气、溴甲烷
A.树脂本身的毒性 B.缩聚过程中添加的催化剂 C.游离甲酸 D.游离对苯二甲酸 E.B+C+D
A.病毒性感冒 B.慢性支气管炎 C.高血压 D.糖尿病 E.乳腺癌
A.这两种物质引起水的感官性状变化 B.这两种物质可损害肾脏,引起人群中毒 C.这两种物质在加氯消毒时,可与原水中存在的有机前体物形成氯化副产物 D.这两种物质可以影响混凝沉淀和消毒效果 E.以上都不是
A.三类,35种 B.四类,35种 C.二类,35种 D.五类,36种 E.三类,37种
A.T<5 B.T<1或n<40 C.T<1且n<40 D.1≤T<5且n>40 E.T<5或n<40
A.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科学研究部门 E.有关生产企业
A.智力低下 B.骨质硬化与骨质疏松 C.语言障碍 D.视野缩小 E.皮肤色素沉着
A.不能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因为计算量太大 B.不能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因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大 C.不能进行两两比较的t检验,因为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大 D.如果各样均来自正态总体,则可以直接进行两两比较 E.如果各样本均来自方差相同的正态总体,则可以直接进行两两比较
A.患有痢疾、伤寒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B.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C.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D.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E.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
A.n-1 B.2n C.n-2 D.n+1 E.n
A.医源性传播 B.垂直传播 C.接触传播 D.经血液传播 E.虫媒传播
A.三台设备 B.五台同类设备 C.十一台同类设备 D.三十台同类设备 E.二十台同类设备
A.分离分析 B.通经分析 C.养子和半同胞分析 D.连锁分析 E.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